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嘆顯蔭自負而夭&閉凈土關規則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嘆顯蔭自負而夭&閉凈土關規則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

--弘法護教篇·勖勉淄衣

嘆顯蔭自負而夭&閉凈土關規則

嘆顯蔭自負而夭(原文)

能詩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須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愈學問廣博愈覺不足,則後來成就難可測量。十年前,諦閑法師有一徒弟,名顯蔭,人極聰明,十七八歲出家。但氣量太小,一點屈不肯受。初次講小座畢,拜其師,其師並未說他講得不好,但云音聲太小,由此一語便生病。而諦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歡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後由日本學密宗,彼所發揮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

後回國,至觀宗看其師。諦公云:「汝聲名很大,惜未真實用功,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方好。」彼一聞此語,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帶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後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員朱石僧來,問其死時景象。言:「糊糊塗塗,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此乃顯密圓通,自覺世無與儔之大法師,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歲短命而死之糊塗鬼,豈不大可哀哉。設使顯蔭能不自高,謙卑自牧,中國學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顯蔭以因此而死,為汝作前車之鑒。(續編上冊·復游有維居士書)

嘆顯蔭自負而夭(白話解)

能詩能文,都是宿世有善根的人,然而卻須要謙卑自牧,不要以聰明驕傲於人,愈是學問廣博愈覺得自己不足,那才會後來的成就難可測量。十年前,諦閑法師有一個徒弟名叫顯蔭,人極聰明,十七、八歲出家,但是氣量太小,一點屈也不肯受,初次講小座結束後,下座拜他師父(諦閑法師),他師父並沒有說他講得不好,只是說聲音太小,因為師父這一句就生病了。諦公平時一味讓這個徒弟心常歡喜,所以養得傲性一天天增長旺盛。後來由日本學密宗,顯蔭所著發揮密宗的文章,通通寄往上海居士林登月刊,他自己所居之位,已經是唯有我高。

後來顯蔭回國,到觀宗寺看望師父(諦閑法師),諦公說: 「你名聲很大,可惜未曾真實用功夫,應當閉關三年,用一用功夫才好」。顯蔭一聽師父這番話,如刀割心,當天便病,第二天帶病往上海居士林,一年多點就死了。顯蔭死後不久,我到上海太平寺,居士林的林員朱石僧來見我,我問顯蔭死時景象,朱石僧說:「糊糊塗塗,佛也不會念」。這就是顯密圓通,自己覺得世上沒有人比得上的大法師,因為不自量力,卻仗宿世善根,作了二十二、三歲短命而死的糊塗鬼,難道不是大可悲哀的事嗎?假設顯蔭能不自己高傲,能謙卑自牧的話,中國的學者或許沒有超出其上的人,我哀愍顯蔭因自負而死,以此為你做前車之鑒。

閉凈土關規則(原文)

閉關專修凈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懺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干拜,再拜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干拜。

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發願迴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卧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久則成病。雖是睡覺,(音教)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令心凈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

入關儀式,亦無定章,總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當日大殿禮佛,至關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凈業,普為自他,懺除宿咎,增長善根。)作兩行寫於一紙上,貼於門正中上節。不必學不洞(音董)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日期自擇,亦不可請人封關。此種都是擺空架子,光極不以為然。(三編上冊·復明心師書)

閉凈土關規則(白話解)

閉關專修凈業,應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然照常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如果《楞嚴咒》不熟,不妨天天看功課本念,等到特別熟了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蒙山施食》也須要天天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又要立一個規矩,早晨念一次,念之前拜幾拜(……),念佛或者是一千聲,或多些或少些,念完再拜若干拜。

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之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然後發願迴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卧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就會傷氣,久了就會成病,雖然是睡覺,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如果或有時心起雜念,即於當下攝心虔敬而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想得法緣,想得名譽,想興寺廟,如果有此種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如果不與你說破,恐怕你認為那些想念都是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然令心凈妄伏,也不可以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也是著魔的根子。

入關儀式,也沒有決定的章程,總原則是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入關前一天禮佛,陳述自己志願,入關當天,在大殿禮佛,然後進入關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粘:「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凈業,普為自他,懺除宿咎,增長善根」。分作兩行寫在一張紙上,貼於門正中上節,不必學不洞明世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套鄙陋到了極點。日期你自己擇定,也不可請人封關,這些都是擺空架子,我特別不認為此種俗套為有必要。

悲智書館編輯整理

-- 弘佛教濟世精神,做眾生不請之友 --

【悲智書館動態】

【高僧點化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寶池畔 的精彩文章: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至誠恭敬篇 三寶本義&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弘法護救篇.勖勉淄衣 勿謗僧人&嘆佛法衰微

TAG:七寶池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