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放軍陸基中段反導攔截,一關鍵環節依舊缺失

解放軍陸基中段反導攔截,一關鍵環節依舊缺失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

語宙

+

中段反導攔截,我國還處於技術驗證階段。

國防部發布的僅有兩句話的簡訊,以及新疆網友拍攝的兩張夜光雲圖片,構成了今天刷屏的重磅新聞。

新疆網友拍到的試驗形成的夜光雲

至此,我國已進行了三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據公開報道)。

2010年1月,我國成功進行了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此舉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中段動能反導技術的國家。

2016年,我國首次公開了2010年、2013年兩次反導試驗的視頻錄像,並宣傳了反導專家陳德明的事迹。

2013年1月27日,網友拍攝的疑似反導試驗產生的夜光雲

3次中段反導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包括信息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何為中段反導攔截?

彈道導彈的飛行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導彈從發射架發射到導彈飛出大氣層的過程,這個階段是在大氣層內的飛行,一般稱為導彈的上升段(或助推段)。上升階段攔截效果最好,但難度最大,目前典型的上升段攔截技術有美國試驗的裝在波音747飛機上的ABL機載反導武器系統。

第二個階段就是導彈飛出大氣層外,在大氣層外向目標區域飛行的過稱,一般稱為飛行中段。

第三個階段就是導彈到達目標區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氣層,命中目標的過程,一般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再入段。末段攔截的武器最多,比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等,但末端攔截後的殘骸或爆炸同樣可能對本土防區造成巨大傷害,屬於「最後選項」。

因此,中段反導成為我國反導系統的技術突破點。

中段飛行的導彈在大氣層處於動力關閉後的慣性飛行階段,這時它的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反導系統計算出它的彈道後,就可以準確引導攔截導彈進行一次或者多次攔截。如果攔截及時,掉落的殘骸也不會進入本國領土。

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示意圖

中段反導攔截難在哪?

中段反導攔截的技術難點首先體現在精確引導和制導攔截上。其次是探測問題,無論是紅外還是雷達手段,在茫茫太空中要搜尋識別到目標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一是需要監控的範圍非常廣闊,二是在外大氣層中沒有氣動加熱,導彈在純慣性飛行,目標特徵不明顯,搜尋和辨識都是難題。

央視公開的我西北某基地的大型X波段反導雷達

美國國防部曾解釋,這就像在高速狀態下「子彈打子彈」——導彈先升入太空,之後釋放「外大氣層殺傷飛行器」,利用其動能摧毀目標。而即使美軍從1999年開始,就開始試驗用於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GMD系統,至今共進行了19次攔截試驗,宣布成功的僅有10次。

我國的導彈攔截試驗處於何種階段?

上圖是2017年2月,媒體發布的中航科工第6研究院210所作為獲獎者的證書——動能末段低層反導攔截系統(8102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這表明中國在用於彈道導彈飛行末段攔截的動能武器方面,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

不過在中段反導攔截上,我國由於缺乏彈道導彈預警衛星,及其配套的天基預警系統,反導試驗中只能模擬天基預警系統獲取導彈發射信號。

缺少預警衛星的全球監視,以及足夠的通訊中繼衛星把預警信息傳到地面站形成數據閉環,陸基中段反導系統是無法投入實際使用的。

基中段反導攔截方面,中國海軍還只是入門級,差距明顯。

例如,伯克級驅逐艦經過「基線9」改裝後,「標準6」導彈可以通過數據鏈獲取目標信息,具備攻擊200公里外超低空目標的能力,或者俗稱「A射B導」的技術,這對於防禦來襲低空反艦導彈具有極大的價值。

中國海軍受制於數據鏈的發展,無論是今日的052D,還是將來的055,要實現「A射B導」能力,形成海基中段反導攔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正如國防部今日所言,「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無論是未來可能光臨的撞地小行星,還是其它種種,犯我大氣層者,雖遠必誅。

航天科學傳播平台

Powered by愛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科學教育合作夥伴

第 94 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宙 的精彩文章:

《太空救援》觀影指南
不吹不黑,說說「張衡一號」究竟是顆啥衛星

TAG:語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