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說「改天」的人,其實情商都很高

那些說「改天」的人,其實情商都很高

主編薦讀

打開手機微信,搜索「改天」,看看有多少一直說要見面的人,一直沒有見?

我是8個,你呢?

「改天再約」是一個非常好的聊天結束語,即保持了禮貌,又有效終止了對話。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社交關係冷卻器,那些明明很想見的人,會覺得「改天」二字誠意不足、望而卻步。

你有多少關係始於「你好」,終於「改天」?

今天文章2600字,閱讀需要3分鐘。

PS,今天二條的音頻的求助者,有個極強控制欲的母親,解憂主播會給她什麼樣的建議呢?記得去聽哦。

孟非曾在節目上說過他有個習慣,在某些場合碰到熟人,只要對方說了一句「改天吃飯啊」,他就會很認真地問對方:「改天是哪天?」對方聽到往往會愣住。

不管是假客套還是情誼,孟非都會回去記在小本兒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查自己的行程,打電話告訴對方「我哪天有空,你看看你什麼時候能抽空出來見個面吃個飯。」

雖然「改天吃飯」、「下次再約」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這麼一句客套話卻被對方放在心上。

在大家都把「改天」等同於隨緣,「下次約」等於無期時,這樣認真執拗的人,隱隱透出幾分可愛。

突然想起我姐一個同學的笑話,他早上來我姐家找她,我姐還沒起床,他就坐在客廳里等,我姨媽想著讓一個客人乾巴巴等著不太好,於是隨口說了一句:「吃早飯了么?」

在成人世界裡,「吃飯了么「就和「今天天氣真好」一樣,只是客氣的寒暄,沒想到我姐的同學搖了搖頭說:「還沒吃呢」,我姨媽說:「那要不要我給你下點面?」他點點頭說:「好的,謝謝阿姨。」

當然最後我姨媽給他做了一碗清湯麵,然後哭笑不得地給我們講了這個故事。

「改天「有時候是一種心理安慰劑

當你同時面對重要卻不緊急的事和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時,大多數人會選擇優先做緊急而不重要的事——譬如,上司讓你去辦公室一趟,準備第二天會議用的PPT。

最後通牒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面臨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往往會一拖再拖,直到快到截止日期之時,才會去做。

大學時的畢業論文,明明知道很重要,但是想必很少有人能夠在前幾個月就完成,大多數學生往往是在截止日期之前一個星期甚至幾天才硬著頭皮開始碼字。

但人生有的事情沒有明確的截止日期:和老朋友約出來吃飯聊天,陪父母旅行教他們用淘寶,我們總是有一種錯覺,覺得他們可以陪我們很長很長的時間,儘管心裡清楚這件事很重要,卻總是一拖再拖,「改天我們出來吃個飯」、「改天帶爸媽去旅行」、「等我有時間教他們用淘寶購物」......

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截止,而一旦你意識到截止日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像趕論文一樣填補那些被你無限期延遲的陪伴。

外婆去世的了12年,我媽也依然會因為外婆生前穿的一件破洞毛衣而自責:「還沒來得及對你外婆好就走了,早知道該多陪陪她,給她多買兩件厚實的衣服。」

這種「虛假承諾綜合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愧疚和不安。我們把一支支叫做「改天」的安慰劑注入生活,等待著某一天被「早知道」扎醒,然後淚流滿面。

「改天「也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記得小學的時候,第一次註冊了qq,認識了一個在廣東上初中的網友,對於身邊除了同學就是家長叔叔阿姨的我來說,這個陌生人是我第一個通過互聯網認識的朋友,還住在我從來沒去過的廣東,當時覺得特別神奇,因為qq,我和一個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認識的人聊天,對待這個緣分,我格外珍惜。

從學校外的文具店認真挑選素雅的信紙,工工整整地寫了三頁,我迫不及待跟他介紹我的興趣愛好,分享我的生活。

隨著qq、微信的普及,只要你想,就可以和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繫,而這種「易得性」恰恰讓人們在龐大繁雜的人際關係網中分身乏術。

羅賓·鄧巴讓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們列出一張與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單,結果他們名單上的人數大約都在150名,提出了著名的「鄧巴數字」:

人們可能擁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網站的「好友」,但只維持與現實生活中大約150個人的「內部圈子」。而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為20人左右。

也就是說,儘管微信通訊錄的人數已經到達四位數,但實際上,真正能維持朋友關係的人,不超過150人。而進行深度交流和頻繁往來的好友也不超過20人。

我們享受著社交快餐帶來的飽漲感,卻沒有時間精力煲一段營養豐富的關係。

可能你會在旅行過程中遇到幾個聊得來的朋友,相見恨晚一拍即合,互相留下聯繫方式,約定回去以後也要聯繫。然而久而久之,你們會淡出彼此的世界。

大學時候一起逃過課、抄過作業、掛過科的好友,在畢業的時候各奔東西,再戀戀不忘依依不捨,沒過多久,你們都會在彼此的城市找到代替對方的人。

說「改天吃飯」的人,不一定是假客套,只是人們時間精力有限,即便把一天分割成為24個刻度生活,也有想聯繫沒有時間聯繫的人,想深交而沒有精力深交的好友。

「改天」其實是高情商的表現

前段時間看到有人採訪外國人,他們覺得中國人有些地方匪夷所思,譬如:

外國小哥才開口說了一句「你好」,中國朋友就會誇張地說「你中國話說得好好!」;

當中國朋友和他們意見不一樣時,他們不說「我不這麼認為」,而是「可能吧」;

中國朋友經常對外國小哥說「下次請你吃飯」,但是從來沒有請過他;

每次吃飯的時候中國朋友都會說隨便我都可以,但其實他們心裡有自己想吃的;

當外國小哥追求中國姑娘時,中國姑娘往往不會直接拒絕對方,而是說「周末啊,我已經和朋友約好了」;「看電影啊?那部片我剛好看過了」。

我一度覺得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很虛偽,為什麼你想要什麼不能直接說,你不喜歡的就直接拒絕呢?但後來才明白,小孩子才關注自己喜不喜歡,而成年人會考慮對方舒不舒服。

記得大學剛畢業找工作工作的時候,同時收到幾家公司的面試電話,去第一家面試時,對方希望我能儘快入職,因為還想再看看,於是就實話實話:「不好意思啊,我這兩天還有其他面試,想再看看」。

本來說的話並無惡意,結果對方臉色一變問:「你是不是對我們公司不太滿意?所以想看看其他公司?「我雖然解釋了,但是對方還是說:」你難道不擔心我們也同時面試其他人,如果你到時候反悔了,我們這邊不一定有空位了哦。「

後來才發現,明明一句「麻煩給我幾天時間考慮一下」或者「這個星期有點其他事,下個星期再回復您行么?」既可以保全對方的面子,也可以給自己時間面試其他公司。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比起美國等低語境國家往往更含蓄、委婉,而直接、咄咄逼人的語句會被視為」不禮貌「,比起談話本身的內容,談話的語境其實更重要。

前段時間,老東家在微信上問我最近工作怎麼樣,我回復還沒有找,等年後再說。他提出邀請我回去的想法,雖然我不打算再回去上班,還是回了句:」先謝謝了,那等我改天有需要再找你哈。「

客套話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句「改天再說」的效果遠遠大於「不必了」,中國有一句俗語「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因為給對方留面子,也是給自己備條後路。

而有時候你的直接其實是不考慮他人感受、情商低的表現。每個人當然有實話實說的權利,但不能仗著直接理直氣壯傷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習慣對生命中重要的人開一張張空頭支票,他們守著沒有保質期的承諾,而肉身在時間中漸漸衰朽,我們怕的是來不及,而他們怕的是等不起,再豪言壯語的改天,也抵不過簡單一句現在。

最怕的莫過於對重要的人說客套話,而對不在乎的人和事說真心話。

?作者簡介?

Juno

青音姐知心話:

有一件我特別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是」改天」,而是老有人發清粉微信,要測一測我到底有沒有把他刪掉拉黑……

so?自己對別人到底有多重要……有……那麼重要嗎?我從來沒在意過別人跟我說」改天」是有多敷衍我,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所謂得體,就是無論給他人還是給自己,互相都留有餘地。

別人有權利不喜歡自己嗎?當然有。

別人有權利在通訊錄里刪掉自己嗎?當然有。

別人有權利很模稜兩可的說句」改天」嗎?當然有。

如果你常常因為被人敷衍或者被人不喜歡而憤憤不已,那只是說明你在心裡對自己有多挑剔。你滿心的刺,看起來是對他人的不滿,其實是對你自己。

親愛的,喜歡自己的人通常並不那麼在意別人的態度,因為,自己的價值感,從來不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而有任何的改變!

我喜歡我自己,我整天忙著提升自己和去愛該愛的人的時間都還嫌不夠,我才不要管你喜不喜歡我這樣的自己!你說呢?

p.s:我的人生信條是--當別人特拿我當回事的時候,我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別人不拿我當回事的時候,我要特別地拿自己當回事!拽起來,好起來,一起努力!

?互動話題?

誰經常對你說改天?

我想要你一個贊,好像在對我說午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音約 的精彩文章:

時刻保持自信,讓ta越來越愛你的秘訣都在這裡
「不會愛自己」和「不會愛別人」一樣可怕

TAG:青音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