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門柳》人物剪影第四輯(1):末代君王之崇禎皇帝朱由檢

《白門柳》人物剪影第四輯(1):末代君王之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名叫朱由檢,按照明十七帝的說法,一般被認為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是明神宗的孫子,光宗的第五個兒子,熹宗的異母弟弟。

介紹朱由檢,有必要簡單捋一下明神宗以降的皇家世譜。明神宗年號萬曆,故也稱萬曆皇帝,也就育良書記喜歡的《萬曆十五年》里寫的那個皇帝。

神宗的長子朱常洛理應被立為太子,然而皇帝嫌朱常洛是宮女所生,因此更喜歡被寵幸的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便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但遭到內閣為首的諸大臣的激烈反對,從而開始了延宕十幾年的皇帝與大臣間關於立太子問題的「國本之爭」。

鬥爭的結果是皇帝理屈辭窮,無奈妥協,極不情願的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已被封為福王的朱常洵,也被迫離京前往封地。這一結果,也成為萬曆皇帝長期消極怠政的重要原。

在萬曆後期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皇帝不上早朝,不出席祭祀活動,不召見大臣,用消極怠工作的方式表達不滿和報復。

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做皇帝時間最長的一位。神宗死後,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但這位更不幸,僅做了一個月皇帝就死了。

接下來的皇帝是光宗的長子朱由校,即明熹宗,年號天啟。天啟帝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卻是一個出色的木匠,木匠活兒做了那叫一個好。

天啟七年間,內政方面有兩個大事,一是東林黨人受到重用,二是太監魏忠賢專權,構成閹黨,致大批東林黨人慘遭迫害。如果說神宗怠政給明朝的滅亡打下了基礎,那麼熹宗昏潰無疑是直接加速了滅亡的進程。

熹宗死後沒有兒子,於是傳位給異母弟弟朱由檢,年號崇禎,是為崇禎皇帝。

明末皇帝譜

朱由檢即位時十八歲,剛剛成年,但與哥哥朱由校迥然不同,用一般評價來說算是一個有道明君,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帝。朱由檢即位後第一件大事就是剷除魏忠賢的閹黨集團,為遭受迫害的東林黨人平反,東林黨人也得以重掌政權。

客觀得說,朱由檢做皇帝可謂勵精圖治、宵衣旰食,其勤政程度和治國圖強的雄心都遠遠超過了他前面的一長串兒皇帝。朱由檢不僅工作勤奮,而且生活節儉,自我約束非常嚴格,內無聲色犬馬之好,外無神仙土木之營,這在有明一代十幾個皇帝中都是很少見的。

崇禎帝

但很不幸,朱由檢終歸是一個有道無福的皇帝,諸多不利因素最終導致的明朝的滅亡,這其中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當然也有皇帝自己的錯。

一是嚴重的內部黨爭,尤以東林黨與閹黨之爭最重,導致朝綱紊亂,朝臣渙散,毫無凝聚力可言。在嚴重的黨爭下,內閣人員更迭之頻繁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崇禎十七年間,竟先後有五十位內閣首輔,所謂「崇禎五十相」,平均一年換三個。如此朝廷,任你再有為有抱復的皇帝,又哪還有什麼振興中興的可能?

東林黨發源地

二是嚴竣的邊患之憂,後金滿人不斷侵略北邊,事態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袁崇煥被殺、洪承疇降清,更是直接導致了雙方優劣之勢的消長,越加的不利於明朝。當此之形勢下,滿清打進山海關,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外患

三是罕見的天災與洶洶的農民起義。整個崇禎年間,中國大地就是一個各種災害迭發的時期,最嚴重的又屬大旱、蝗災和瘟疫,其災害之重、頻率之高、持續之久、波及之廣,都是歷代所罕見。特別是五百年未遇的連續大旱,大量農民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已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而面對災情,此時的朝廷不僅無力賑濟災民,相反還要不斷加征賦稅,因為對付北邊的後金入侵而需要大量的軍餉。災難下的橫徵暴斂,直接激發了大範圍的農民起義,並且迅速蔓延,並最終推翻明王朝。

天災

四是崇禎皇帝的多疑性格。朝政紊亂雖有黨爭之故,但崇禎帝不能知善任和用人多疑,特別是對文官集團的嚴重不信任,也是重要因素。既無可用之人,則空有雄心而無人可以為之赴諸實現。最悲劇的是,多疑的性格被滿清的反間計利用,殺死了抗清功臣袁崇煥,親手替敵人剪除了敵人,所謂自毀長城,並不誇張。

李自成進北京

1644年,即崇禎十七年四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陷了北京城。社稷覆滅,崇禎皇帝決心以身殉國,先是逼皇后、貴妃自縊,又親手砍殺兩個女兒和諸多嬪妃,最後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景山一顆歪脖兒樹下自縊而亡。

朱由檢至死仍是困惑不解且心存怨恨,困惑於自書力除閹宦、勵精圖治並無失道失德之處,卻何以至亡國?而又怨恨於自己被奸臣所誤,將亡國責任歸咎於滿朝公卿,對自己淪為亡國之君的下場實在不能甘心。

煤山自縊

歷史上,朱由檢儘管有諸多缺點為人所詬病,如空有治國之心而無治國良方,無知人之明、疑心過重、不知恤民等等,但相比以往的諸多亡國之君,仍稱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皇帝。也正因此,後代對崇禎皇帝的評價普遍持以同情的態度,而非苛責。如史學家孟森:「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

明朝二百多年來的各種問題積重難返,機理已經腐爛,衰微沒落已是理所必然,僅靠一個皇帝的力量,最多也就是延緩幾年的滅亡,終不能挽回。

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掐手指頭算也沒有幾個像樣的皇帝,卻一連串兒誕生了好幾個千年難遇的奇葩皇帝。然而世事總是無常,明王朝沒有被正德、萬曆、天啟這三個地地道道的敗家子式的亡國之君葬送,卻偏偏是亡在了朱由檢這個並不昏庸且頗欲振奮有為的君主的手上。而末代君王能以身殉國,這本身就又是歷朝歷代所少有,又添一層悲壯。

紫禁城

作為末代皇帝,崇禎皇帝的謚號廟號也是幾經更換。先是清攝政王多爾袞給上謚號「端」,廟號「懷」,但後來順治皇帝覺得這兩個字給得太過美譽,認為不妥,便給削去了廟號,並更謚號為「庄烈愍皇帝」,因此清代多稱「庄烈帝」或「愍帝」。但南明弘光皇帝不承認多爾袞給的「懷宗端皇帝」,又重新定謚號「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後又認為「思」是後主劉禪的謚號,也不妥,於是又改廟號為毅宗。再後來唐王稱帝,又改廟號為「威宗」,但這個稱謂流傳時間短範圍小,現在一般多稱思宗。

崇禎死後葬于思陵,也是明十三陵的最後一座。

明思陵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神宗萬曆皇帝和熹宗天啟皇帝也有朱由檢勤政治國的抱復和勁頭,那麼朱姓的大明江山超過三百年,應該也不是妄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崖小築 的精彩文章:

《白門柳》人物剪影第三輯(3):秦淮諸妓之惠香、陳圓圓
《白門柳》人物剪影第三輯(1):秦淮諸妓之董小宛

TAG:臨崖小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