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國旅行的文化碰撞,小費應該給還是不給?

出國旅行的文化碰撞,小費應該給還是不給?

柬埔寨旅遊部26日在泰國清邁舉行的2018東盟旅遊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說,柬海關工作人員收取遊客小費問題嚴重損害國家形象,柬埔寨對這種行為零容忍。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旅遊客源國,隨著出國旅行的人數不斷增加,不同文化之間也相互接觸,比如服務性行業中的小費,我們國家近代是沒有這種習慣的。這種習慣存在於古代,那時叫賞錢,這個詞出自《南史·宗越傳》,意思是為報答別的服務而給的費用,在《金史·食貨志四》,《水滸傳》,《吶喊·端午節》里都出現過,但這種習慣最早出自哪個時期,已經無法考證。國外的小費最早出自中世紀時期,那時是付給信使、車夫、手工業者,1788年德國出版的《論社交禮儀》中說在賬單之外另給小費是為了讓服務者更加盡心。19世紀西方的旅遊業興起,從業者往往沒有固定收入,小費成為重要收入之一。

到了1900年小費習俗開始被批判,人權主義者認為給小費是在道德上對勞動者的鄙視,有種奴隸的意味。魏瑪共和國時期民間成立過「反小費聯盟」最後也是徒勞無功,那時期社會展開過許多改革和討論,人們認為小費不是購買服務,而是社會地位、殊榮的象徵。對於像現在小費習慣最普及的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前也是很少付給小費的,當時他們認為是「與美國精神格格不入的」,最後還是屢禁不止而且還變成一種禮貌。

我們出國旅行能涉及到付小費的如餐廳(西餐廳、正餐、有人服務的咖啡館)、計程車、酒店(客房床頭費、行李員、理髮、休閑、SPA)。這裡以餐飲舉個例子,英國家政學會官網總結出一個習慣比例:美國的小費相對較高,占餐費的15%至25%,如果你吃完抹抹嘴就走,會被認為粗魯無禮。在加拿大,餐廳小費為餐費的20%;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小費則為餐費的10%至15%;德國、義大利、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南非、西班牙、葡萄牙都是10%左右;埃及5%至10%。還有一些國家的餐廳不另收小費,而是算在賬單的服務費里,省去大家的麻煩。

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不要以為除了中國,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有小費習慣。日本、韓國、新加坡、巴西、荷蘭和我國的台灣省沒有小費習慣。除了有小費習慣、沒有小費習慣,還有第三類是給不給都行,給了服務態度更好的國家,比如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就是這種情況。

詬病比較大的是一些國家的海關人員,給小費辦理的快,不給就拖拖拉拉,辦事效率低下,文章開頭提到的柬埔寨就正在整治這個問題。

對於小費問題,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發表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步經鑫 的精彩文章:

梨還能凍著吃?細數東北冬季特色水果,旅行吃貨有口福了

TAG:漫步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