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為什麼要多讀書?
美人·心情 NO. 15
美成心情,每日一則小文。
這裡有昨日的風,今日的雪,明日的太陽。
這裡有午後愜意綿綿的溫柔,也有夜晚無處傾訴的壓抑。
這裡有最好的故事與心情。
這裡應該有你。
從古至今,社會對女性的包容性都不是完整的。
即使是如今經濟和文化共同高速發展的環境之下,依舊有許多人認為女人的職責是照顧好家人,為家庭奉獻一生,她必須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好女人。
這些人認為,女人無論讀多少書,有多大成就,最後還是要回到家庭里,結婚生子,整天洗衣服煮飯。
因此他們就更加覺得,反正都是要這樣,讀那麼多書學那麼多東西幹嘛?
對此,我想說,就算我們終將落入凡俗之中,變成一個家庭主婦,難道就不能為了個人素養學習更多東西嗎,讀更多書嗎。
讀書和健身的道理很像,健身和不健身的人,隔一天看,沒什麼區別;隔一個月看,區別很小;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就有了巨大的差別。
|讀書會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有趣一直是件重要的事,尤其是在一個無趣的世界裡。仔細想想,你身邊最受歡迎的人一定很有趣。
有趣高階位的品質,不是講幾句低俗的段子,也不是博人眼球,靠的就是一種獨立思考,一種內在涵養。
|讀書會讓你變得更美|
中國古話里講:相由心生。讀書,就是一種可以從內而外,帶給你變化的事。就像有人說,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讀書引起的主要變化就是在神韻,也是我們常說的氣質。
我們經常說,民國是一個充滿了美女的年代。但翻看遺留下來的畫像,以現代人的標準,她們真的是很美的嗎?恐怕並沒有。
拿張愛玲來說,儘管她身材高挑,五官卻算不上是很美。但富有的才情,令她舉手投足之間流露著一股高貴的美,這就是博覽群書帶來的氣質。
有一次,傅雷撰文批評張愛玲,說:「我不責備作家題材只限於男女問題,但除了男女以外,世界究竟還遼闊得很。」
張愛玲寫文辯道:「我以為人在談戀愛時,是比在戰爭或者革命時更樸素,也更放恣的。」
|讀書,會讓你犀利而不失優雅|
出身於常州書香世家的史良,也是救國會領導人中唯一的女性,僅從容貌看,可能連中上也不算,但她卻是公認的民國十大才女加美女之一。
自幼在父母的教育下飽讀詩書,她少女時的眉眼已經顯出了寧靜平和的美感。
年歲漸長,她參加革命,四處為救國會奔波,被稱巾幗英雄,也被稱為女君子,在章詒和眼裡,史良是一個「長得美,也愛美,又懂美」的「三美女人」。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女人,第一眼望過去,可能不算太美,但越看越美,接觸起來,也是如沐春風,令人嚮往。
所以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讓你的內心強大|
王朔在《致女兒書》里說:
「你必須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他知道,她的女兒終將離開包容的父親,經歷一段段或美妙或坎坷的情感,但無論如何,都需要獨自承受。
在越來越複雜的時代里,我們需要承受的也相應在增多。社會的浮躁、不公,愛情上的挫折,人情冷暖里的孤獨……
你需要內心強大,而讀書,就是一條重要的路徑。
功利主義的社會裡,大多數人都贊同:讀書是無用的。在我上學的時候,讀教科書以外的書籍是不被提倡的,因為它既不能讓你多考幾分,也不能解決你青春期的困惑。
等畢業以後工作了,讀書依然無用。它沒法讓你賺錢,也沒法讓你獲得權力。在現實中,它簡直一無所用。
但正是這樣無用的東西,讓我逐漸懂得了審視自己,知道我是誰,要往哪兒走,以及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之後,心平氣和地接受,並坦然面對一個失意的人生。
假使你註定成為一個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你要如何不含怨恨、像果實一樣結實、飽滿、惠澤他人地度過。
所以蔡康永也說:
「我的成長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
好的書籍,就像是上帝為我們預留的一扇窗,在我們絕望無助的時刻,在我們身心疲憊的時候,在我們孤獨失意的時候,在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在我們走入人生低谷的時候,一本好書就如同科恩歌里唱的那個裂縫——那是希望之光照進來的地方。
100000+有故事的女同學加入我們已經瘦了,
你呢?
健康每天相伴
關注的人都全家健康幸福
每日更新
精心研究專業解析
關注的人都變美變瘦了
每日更新
貼心服務量身定製
關注的人都變年輕漂亮了
每周精選


※你家也有這幅畫,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它還能這麼用!(下)
※照片寄予靈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