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趨勢 官方「票據」區塊鏈實驗性平台已上線,但還有不足

新趨勢 官方「票據」區塊鏈實驗性平台已上線,但還有不足

導語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安排部署,上海票據交易所會同數字貨幣研究所,組織中鈔信用卡公司、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共同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建設相關工作。1月25日,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試運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在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實驗性生產系統的成功上線試運行實現了數字票據的突破性進展,對於票據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結合區塊鏈技術前沿和票據業務實際情況對前期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原型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

一是結算方式創新。構建了「鏈上確認,線下結算」的結算方式,為實現與支付系統的對接做好了準備,探索了區塊鏈系統與中心化系統共同連接應用的可能。

二是業務功能完善。根據票據真實業務需求,建立了與票據交易系統一致的業務流程,並使數據統計、系統參數等內容與現行管理規則保持一致,為實驗性生產系統業務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礎。

三是系統性能提高。通過採用實用拜占庭容錯協議(PBFT),大幅提高了實驗性生產系統性能,降低了系統記賬損耗,為實現「運行去中心化、監管中心化」奠定了基礎。

四是安全防護加強。適應我國金融服務應用高安全性、自主可控密碼學演算法的要求,採用SM2國密簽名演算法進行區塊鏈數字簽名。為參與銀行、企業分別定製了符合業務所需的密碼學設備,包括高安全級別的加密機和智能卡,並提供了軟體加密模塊以提高開發效率。

五是隱私保護優化。通過採用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密碼學演算法設計,構建了可同時實現隱私保護和市場監測的看穿機制,強化了票交所的市場監測能力,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監管模式探索了新的實現方式。

六是實時監控管理。建設可視化監控平台,通過可交互的圖形化業務展示、信息查詢、運行告警、統計分析等功能,實現對區塊鏈系統、業務開展、主機網路等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

七是服務生產應用。突破節點虛擬、參與者虛擬的模式,通過重塑系統安全防護和網路連接機制,使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到全面提升,支持由銀行、企業以真實信息和管理需要直接進行系統操作。

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票據交易所將持續關注和跟蹤研究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在票據市場中的應用,以科技進步推動票據市場提質增效,為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改革作出更大的貢獻。

雖有創新,但還有不少缺陷

26日,中國證券報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就區塊鏈適用場景、技術存在的風險、是否適用於數字貨幣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記者: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比較適合於哪些業務場景?

李偉:作為新技術,區塊鏈技術在系統穩定性、應用安全性、業務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目前主要適用於以下業務場景:

1.非實時性的業務場景。由於點對點網路結構中參與節點數量眾多、地位對等,且每個節點均擁有交易記賬權並協同提供服務,交易處理需要消耗較高的計算資源和時間成本。

2.輕量級信息的業務場景。由於區塊鏈技術採用分散化的存儲模式,每個節點需存儲完整的歷史交易信息,數據的冗餘備份量大,存儲空間消耗多。

3.交易吞吐量較小的業務場景。區塊鏈技術以區塊作為存儲交易單信息的基本單元,每一個可信區塊都要依靠全網節點完成足夠的計算量後才能生成,生成區塊的速度較慢。

4.信息敏感度較低的業務場景。在區塊鏈網路中各節點均能夠獲取完整的歷史數據副本,且能解讀全部歷史交易信息,敏感信息易被泄露,造成交易欺詐風險。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優化,將可能在其他業務場景取得突破。

記者: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存在哪些值得關注的風險?

李偉:由於在共識機制、網路架構、數據存儲模式等方面固有的特性,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領域需要關注以下風險點:

1.點對點網路的安全穩定性風險。區塊鏈技術採用點對點網路結構、消息廣播機制,節點可自由加入或退出網路,易遭受路由欺騙、地址欺騙攻擊,導致節點共識演算法結果的波動。

2.共識機制的交易回滾風險。由於採用分散化存儲模式,同一區塊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不同節點的共識演算法版本難以保持一致,在達成交易共識過程中易發生區塊鏈分叉,導致交易回滾風險。

3.交易數據的信息安全風險。區塊鏈技術未採用硬體加密措施,允許節點在區塊中附加自定義信息,且區塊鏈中歷史信息不可更改。若自定義信息中包含病毒或木馬,將會自動傳播到全網進行惡意攻擊。

4.信用的技術背書風險。區塊鏈技術高度依賴於加解密演算法、共識機制等,一旦密碼技術被破解或密鑰被盜用,交易數據將變得不可信。

5.擴展應用的安全漏洞風險。區塊鏈技術具有可編程擴展性,若載入於區塊鏈上的擴展應用存在後門或安全漏洞,將會對交易安全構成較大隱患。

記者:如何防範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李偉:針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可能存在的風險,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範:

1.網路風險防範。設置節點准入機制,採取身份認證措施保證節點安全可信,防範惡意節點通過構造虛假網路、頻繁加入或退出造成網路穩定性風險。採用專線連接、地址綁定等控制措施,防範節點路由欺騙、地址欺騙等風險。將扁平化的分散式網路結構進行改進,由不同節點分別承擔交易的記錄、驗證等功能。

2.數據風險防範。節點廣播消息時,通過僅公開必要的交易驗證信息、限制交易數據獲取、信息加密後廣播等措施,防範數據泄露風險。建立完善的密鑰管理體系,提高密鑰與證書的安全性,防範密鑰被盜帶來的交易欺詐風險。

3.應用風險防範。加強區塊鏈可編程應用的代碼質量管控,定期進行安全審計和漏洞檢測,保證程序代碼健壯性。採取頻次限制、額度限制、關鍵介面限制等風控措施,防範程序漏洞引起的交易風險。建立異常交易風險處理預案,保證交易參與方權益。

4.信用與共識風險防範。優先選擇可靠的密碼技術,改進優化共識演算法,減少資源浪費,設置安全可靠的共識達成條件,防止交易回滾風險。

記者:區塊鏈技術是否適用於數字貨幣?

李偉:近年來,區塊鏈技術逐步得到國內外金融行業的密切關注,部分國家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互聯網企業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數字貨幣涉及分散式架構、密碼技術、安全晶元、移動支付、可信計算等多種技術。區塊鏈技術僅是數字貨幣可選擇的實現技術之一。未來是否應用於數字貨幣,取決於區塊鏈技術在網路安全、業務處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決,有賴於產學研各方在其技術體系、應用框架等方面不懈的探索完善。為此,人民銀行於2016年選擇在票據業務場景搭建區塊鏈技術應用原型系統,積極組織各方研究其技術成熟度和業務適配度,驗證其在金融行業規模應用的可行性。

記者:目前國內部分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您如何看待?

李偉:人民銀行高度關注新技術發展,一直秉持科學、嚴謹、開放的態度,堅持規範與創新並重,積極穩妥推進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工作。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能夠加快金融業務創新,有助於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此同時,新技術應用提高了業務與技術的耦合度,增強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隱蔽性,網路攻擊、技術依賴等風險也相伴而生。因此,對於區塊鏈技術,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特點,把技術研究做實做透,重點從實時性、吞吐量、資源利用率、敏感信息保護等角度分析應用場景,強化技術風險防範,審慎布局區塊鏈技術應用,使其更好地服務於金融業務創新。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網路轉載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文章有何不妥之處請留言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煙企欲打造山東首家新體制光電國家級實驗室
美國恐怖人體實驗,攻擊人的心理,將高材生變成犯罪分子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