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上所說的虛症有哪些類型?分別有哪些表現?如何進補?

中醫上所說的虛症有哪些類型?分別有哪些表現?如何進補?

人們身體中某一方面的功能低下或缺少某些營養和微量元素,就叫做「虛」。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統稱為「虛證」。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做到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勞逸適度,心情開朗,情緒穩定,就能夠保持生理功能的平衡,也就不會有虛。相反,如果長期飢餓偏食或暴飲暴食,飲食缺乏節制;疲勞過度,睡眠不足,作息起居隨心所欲;不注意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不適應乍寒乍暑;喜怒無常,悲喜過度,不能控制感情變化等,都會影響身體健康,降低人體的防病能力,由此就會產生「虛」。

導致人體虛損的原因除前面談到的幾點外,還有先天不足、發育不良、慢性疾病、長期消耗、年老體虛等。總之,凡是可能使人體抵抗力削弱或損傷的各種原因,都可以導致「虛」。

中醫學將虛證分為陽虛、陰虛、氣虛、血虛等類型。

陽虛有何表現

中醫學用「陽氣」代指人體的一切生理功能,陽虛即指人體的功能不足或衰退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癥狀。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喜暖、神疲乏力、四肢清冷、小便頻數清長、面色蒼白、舌淡體胖。由於虛損的部位不同,陽虛患者的表現可有不

同。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心陽虛:心之陽氣不足,虛寒內生,臨床以胸悶胸痛,心悸冷汗,惡寒肢冷為主要表現。常見心悸、胸痹及西醫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心陽虛常由心氣虛證發展而來,以心氣虛為主要表現,常見心胸憋悶,甚則胸痛,心悸,惡寒肢冷或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口唇青紫,舌淡或青紫,苔白,脈沉弱。由於心陽受損,不能溫煦肢體,故兼見畏寒肢冷;陽虛則生寒,寒凝經脈,心脈痹阻,胸陽不展,所以又多伴心胸憋悶或疼痛,甚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脈象沉弱等虛寒之象。因汗為心液,若心陽虛進一步發展到心陽暴脫,不僅心液隨之外脫,而大汗淋漓,肢體亦由寒涼變為厥冷,而且影響肺主氣,腎納氣的功能,出現呼吸衰微;更因陽氣虛脫,精神隨之渙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則昏迷,脈微細欲絕,為心陽衰亡之象。由於心陽本於腎陽,所以互相影響,腎陽虛衰,水氣凌心時,可致心陽亦虛,而心陽虛亦能損傷腎陽,出現尿少、水腫等症。

(2)脾陽虛:脾陽虧虛,溫化不足,臨床以脘腹冷痛,肢冷,泄瀉為主要表現。常見泄瀉、痢疾、胃脘痛、水腫,以及西醫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潰瘍病、慢性腎炎等。脾陽虛的臨床表現為脘腹疼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喜熱飲,大便清稀,小便量少,倦怠神疲,納食減少,泛吐清涎,浮腫,婦女白帶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滑,脈沉弱。脾陽不足不得溫煦脘腹四肢,則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熱散,故疼痛得溫則減,且喜熱飲。脾陽不足,運化水谷精微及水濕作用減弱,水濕不化清濁不分,故大便清稀,小便量少或浮腫,帶下增多。脾陽不足,胃陽亦虛,故納食減少,泛吐清涎;氣與陽同類,陽氣不足,則倦怠神疲。脾陽虛是脾氣虛進一步發展的結果。脾氣虛失治誤治,氣虛嚴重,累及於陽,即可形陽虛是脾氣虛進一步發展的結果。脾氣虛失治誤治,氣虛嚴重,累及於陽,即可形成脾陽虛證,兩者臨床均有神疲倦怠,納食減少等表現,但脾陽虛因陽氣不足,失於溫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

(3)腎陽虛:腎臟陽氣不足,溫煦功能減弱,臨床以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勃起功能障礙、早泄等為主要表現。常見於哮喘、泄瀉、虛勞、水腫、癃閉、勃起功能障礙、帶下,以及西醫的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腸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等疾病。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以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舌淡胖蒼白、脈沉弱無力為主。可兼見男子勃起功能障礙、早泄,婦女宮寒不孕;大便久瀉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浮腫,腹部脹滿;心悸,咳喘等症。腎陽虛損,臟腑失溫,功能活動低下為其基本病理變化。腎陽不足,臟腑經絡失於溫養,氣血運行無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蒼白;若腎陽極度虛衰,濁陰不化而瀰漫肌膚,則面色黝黑無澤;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肌膚,故畏寒怕冷;腎陽虛弱,神氣無力振奮,故精神不振;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腰府及骨骼,故腰膝酸軟。舌淡胖苔白,脈沉弱無力,均為腎陽虛衰,氣血運行無力的表現。腎主生殖,腎陽不足,生殖功能減退,則可見勃起功能障礙不舉,早泄,婦女宮寒不孕;腎陽不足,脾失溫煦,可見久瀉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瀉,腹脹食少等症;腎陽虛衰,膀胱氣化乏力,水液內停,可見浮腫,腹部脹滿等症。由於腎陽具有溫煦全身臟腑組織的作用,故腎陽虛證若失治誤治遷延日久,即可出現許多病症。如腎陽虛衰,虧損嚴重,可致命門火衰證;腎陽虛衰,脾失溫煦,可致脾腎陽虛證;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能,可致膀胱虛寒證;水濕失於溫化,泛濫肌膚,可致腎虛水泛證;腎虛水泛,水氣凌心,可致腎水凌心證。另外,陽虛的患者多兼有氣虛。

陰虛有何表現

中醫學用「陰血」來概括人體生理功能活動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陰虛的人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午後潮熱、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根據不同的病變部位,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心陰虛:心陰不足,心失所養,臨床以心悸、失眠、心煩為主要表現。心主血脈的正常運行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它離不開陰液的濟養。若久病體虛,勞神不過,熱病後期,情志不暢或經常動氣動火,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陰,均能耗傷心的陰液,內生虛熱,影響心主血脈和藏神的功能,出現心陰虛證。心陰虛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心悸而煩,失眠,多夢,兩顴發紅,夜間盜汗,舌尖干紅,脈細數等。出現心悸是因心陰受損,心失其養,必與陽氣浮動,躁擾心神所致的心煩,失眠,多夢並見,有別於氣虛和心陰虛證。同時伴有顴紅,五心煩熱等陰虛內熱的癥狀,並因虛熱內蒸、陰液外流而致夜間盜汗。陰虛則內熱,則為舌尖干紅少津,脈細數。

(2)脾陰虛:脾的陰液不足,燥熱內生,臨床以便秘,消瘦,腹脹,口渴等為主要病症。脾陰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飲食不化,食後腹脹,大便乾結,口乾口渴,皮膚乾燥,肌肉消瘦,手足煩熱,唇紅乾燥,舌淡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等。脾陰既虧,一則燥熱內生,難以濡養脾臟所主的四肢肌膚和唇舌,而出現口乾口渴,口唇乾紅,手足煩熱,皮膚乾燥,肌肉消瘦,焦慮,失眠,舌紅少苔或剝苔甚或無苔,脈細弱而數;二則運化飲食的功能減退,而見飲食不化,不思食或食後腹等;腎陰虧虛,不能滋養於肝,肝陰不足,陰不制陽,形成肝陽上亢證,可見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等表現;肝腎陰虛,相火無制,形成相火妄動證,可見性功能亢進、遺精、早泄等表現;腎陰虧虛,不能上滋於肺,出現肺腎陰虛證,可見咳嗽少痰或痰中帶血等。腎陰虛證的治療以滋補腎陰為主。

此外,陰虛的病人多兼有血虛。

氣虛有何表現

氣虛是機體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臨床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為主要表現。可見於多種疾病,如久病體弱、老年及虛勞等。

氣有一身之元氣,有各臟腑之氣,氣的盛衰與機體的功能活動強弱攸關。當飲食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乏源;勞倦內傷,大病久病損傷元氣;年老體弱或素體稟賦不足,元氣虧損,均可形成氣虛證。

氣虛證的臨床表現以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呼吸氣短,語聲低微或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舌淡,脈虛細無力等為主。元氣虧虛,機體功能衰退,故少氣懶言,全身乏力,精神倦怠;氣不能上升溫養頭目,則頭暈目眩;氣虛衛氣亦虛,衛氣不足以溫煦皮毛、肌肉,調節腠理功能失常,汗孔開合失司,皮毛疏鬆,容易出汗;勞則耗氣,故活動後各症加重;氣為血之帥,血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故氣虛血行無力,血不能上榮於舌,而見舌淡苔少,脈虛無力。氣虛證根據虛損臟腑的不同,又可分為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肝氣虛、腎氣虛等證。

氣和血都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在全身運行,是靠流動周身的血液來攜帶的,它還擔負著向全身輸送營養物質的重任。因此血虛者常常伴有氣虛,氣虛都伴的,它還擔負著向全身輸送營養物質的重任。因此血虛者常常伴有氣虛,氣虛都伴有血虛,這樣的患者常常出現氣血兩虛的癥狀。

血虛有何表現

所謂血虛,即是營養人體的物質不足,不能發揮濡養作用,表現為不耐勞作,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等。常見於心悸、虛勞、眩暈、長期發熱、月經不調、崩漏、閉經、不孕,以及西醫的營養不良、造血功能障礙、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經衰弱或出血性疾病等。

血液化生於由脾胃腐熟運化的水谷精微和腎精,在氣的推動和固攝下,運行不息,營養和滋潤全身。若脾胃虛弱,納物減少,水谷精微不足以生血;腎氣衰弱,陰精不足以化血;熱病傷陰耗血;久吐久瀉損傷陰津;勞倦內傷,思慮過度暗耗陰血;失血過多等均可形成血虛證。

血虛證的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爪甲淡白,頭暈眼花,手足發麻,心悸失眠,舌淡或紅,脈細等。因血液虧虛不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失於濡潤,故出現上述表現。心主血,肝藏血,心肝兩臟與血的關係最為密切。若心血虛,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肝血虛則表現為眩暈,耳鳴,視物模糊,手足震顫等。若體內瘀血停滯不去,有礙於新血的生成,亦可成為血虛的病因。倘若祛除了瘀血,新血得生,血虛癥狀即可得到緩解,故有「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之說;相反,血液不足,無力運行,則瘀血難去。另外,氣虛無力化血,是血虛的原因;相反,氣虛也可是血虛無以生氣的結果,因此血虛與血瘀、血虛與氣虛可互為因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如霜 的精彩文章:

TAG:夢如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