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日,立春!春天終於要來了

明日,立春!春天終於要來了

GIF

明天5時29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儘管嚴寒的日子並未離去,但溫暖不會太遠。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大自然萬物復甦。春爭日,你許下了什麼心愿?列下了怎樣的計劃?

可是,下周,津城的天氣會回暖嗎?

GIF

【天氣趨勢】

冷空氣暫歇腳步,周末藍天「霸屏」

未來一周仍無降水,「干」尬持續。

這兩天,津城藍天「霸屏」,氣溫回升「一丟丟」,周日夜間冷空氣悄悄潛入,預計未來一周天氣晴或多雲天氣為主。

神馬!冷空氣要殺回馬槍!

說好的立春呢?

下面來看看未來幾天具體預報

2月4日(周日)

明日7:14日出,17:35日落

立春節氣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微風轉北風4-5級,0度到-6度。

2月5日(周一)

「六九」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北風4-5級轉微風,0度到-8度。

2月6日(周二)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

微風,3度到-6度。

2月7日(周三)

白天到夜間,多雲轉晴

微風轉西北風4-5級,2度到-6度。

2月8日(周四)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微風轉南風3-4級,3度到-7度。

2月9日(周五)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

南風轉西北風4-5級,4度到-5度。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開始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從秦朝開始便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日

立春的由來

立春,俗稱打春,標誌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節氣當天,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

立春三候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立春習俗

立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最為重視的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歡天喜地地忙活著這些事兒: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

2、游春

與禮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間更多了熱鬧慶賀的氣息。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3、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4、報春

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唱著迎春的讚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

5、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6、迎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

立春吃什麼?

每到一個節氣,吃什麼都是有講究的。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吃春盤、春餅、春卷、咬蘿蔔習俗等。

1、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

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

2、春卷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麵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

3、薺菜炒雞蛋

「吃春兒」少不了入春頭場春雨後的薺菜。老北京人很少單吃薺菜,而是用來炒雞蛋,炒肉絲、炒豆腐等作為調劑的配菜。吃的時候,烙好一張張薄薄的麵餅,卷上炒好的薺菜,就像品嘗到了鮮嫩的春天一般爽口。老北京人「吃春兒」不能沒有這一口!

4、炸椿樹魚(芽)、 炸香椿魚兒

吃春的「重頭戲」——吃香椿。椿樹在初春時發芽,採摘香椿芽的時間性很強,每年的四月中下旬為最佳採摘時機,北京人俗稱「打香椿」。老北京人吃香椿很有講究,常見的吃法就有七八種。如香椿餅、豆腐拌香椿、腌香椿、香椿豆兒等。其中以炸香椿魚和雞蛋炒香椿最為人們所青睞。

炸香椿魚兒,外皮金黃,香椿碧綠,芳香濃郁,別有風味。而雞蛋炒香椿呢,則是味油而不膩,醇香可口。除此之外,北京人還喜歡吃炸醬麵的時候,將香椿當菜碼兒,與青蒜、黃瓜、青豆嘴兒一拌在一起,吃到嘴裡,細細品嘗,真是別有風味。

5、韭菜炒雞蛋

春天的韭菜香氣溢人,韭菜雞蛋碎清新且下飯,與韭菜雞蛋餅比起來,沒那麼油膩,實在是居家必備的快手菜。另外,中醫認為韭菜食味甘溫,有補腎益陽、散血解毒、調和臟腑、暖胃、增進食慾、除濕理血等功效。

早春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時期,需格外注意防病保健。

一年之計在於春

願你不負春光

不負夢想!

來源:天津氣象、央視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試點
英特爾:晶元漏洞補丁讓性能降低6%

TAG:天津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