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學與義學(二)

玄學與義學(二)

……接上「玄學與義學(一)」

回顧:

真正的玄學只有「老子」為代表的「道」;

玄學中,從細枝末梢的虛妄執著中解脫出來,對「道」的「玄」的體性做全面、深入和如實體悟,並注重宏觀控制、應用和實證。

真正的義學只有釋迦牟尼佛的三乘菩提大乘佛法;

義學中,所有一切都清晰明確,包括宇宙和眾生的第一義諦,且可以從教、理和事等各方面實證無誤!

四、玄學的邊際

玄學家往往有這樣的觀點:為什麼要把一切的搞的那麼清晰呢?沒那必要,只要具備牽一髮而動一身的智慧來控制實體本身,就足夠了,這個智慧就是傳統的「陰陽」,因為很多時候,中國古人其實是很樸實的,他們大多認為徹底弄清晰事物本身不是終極意義,而是尊重事物並把控事物的發展才是終極意義。

所以玄學的真假的判別和衡量必須要實證,而最究竟徹底全面的實證是義學必須的過程,所以:真玄假玄,義學才能究竟的了知並確定。

如果脫離的義學實證的維度,玄學就很容易走偏甚至走邪!

那麼我們談到真正「玄學」玄的極限,看到底能玄到什麼地步?

《清凈經》開篇就講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在《道德經》中,說的更加詳細一些,《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因為這一章觸及到了玄學的邊際!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方便翻譯為:

老子體悟到了一個東西,是在天地陰陽出生之前就存在著。這個東西可以獨立存在並不受制約於其它平行或更本源化的條件的影響,周而復始的運行永不停止,,如果用人類的感知來理解這個東西,會覺的它寂寞孤廖,但是天地萬物都依它而出生並演化。老子不知道怎麼叫它才合適,就勉強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道」,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完整全面的描述清楚它的體性,就勉強用一個「大」來形容它,用「大」來說明「道所表達的那個實體」的體性超出了人類的感知,可以延伸到無邊無沿的遠處,但同時它也近在咫尺,而且浸透到人的身體內部甚至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無時無處不存在。因為「道」的「大」,所以理論上,由「道」出生的天、地、人都具備「大」的體性,如果把道和天地人放在一起看待,人作為基本的出發點的話,只佔四分之一,那麼人和地、天和道的關係是這樣的:人依照地的規律,人和地共同依照天的規律,人地天共同依照道的規律,那麼道又依照什麼規律呢?道依照它自己的本使也然、自然而然的規律。

並且,我們通篇閱讀《道德經》,總結老子所言「道」的體性如下:

*自然而然獨立存在並運行,永不停止;

*一體兩面,兼具有性和無性,但他們是同一體;

*無形無相,人類的感知範圍和模式是很難體悟的;

*可出生並演化萬物;

*萬物都按照道的規律;

*從宏觀到微觀甚至到精神層面,存在範圍無時無處不在;

*一般被人理解時會主觀覺的很玄妙;

那麼,如果從「體」和「用」雙方面來說道的邊際的話:

「道」不能說明「道」所表達的實體存在的內部結構;

「道」的來源不明確,雖然道是萬物的終極源頭也不算錯,但不是最關鍵的核心源頭;

「道」不能究竟分清物質(宇宙自然)和眾生(心法或識法)的關係;

「道」的體悟方法不明確不系統;

以上這些也是為何「道」被認為玄而又玄的根源!

陰陽學說和方法以「道」為體,如果離開「道」而說陰陽,那就是完全的虛妄邪說、迷信騙人的把戲!

請注意,陰陽本身是義學成分居多,但是,是方法論的局部義學,不是實相的義學。陰陽學是從至簡的方法論出發抽象並可以被迭代應用的義學。

道在陰陽方面的邊際,其實就是中國古人對宇宙萬物推演的邊際:

世界萬物 - 六十四卦 - 八卦 - 四象 - 陰陽 -太極 - 無極 - 道 - 眾生的無明

所以,在道的「用」或「術」方面,陰陽的邊際和「道」的「體」的邊際是一致的,或則歸結到道體的「玄」本身上,所以:陰陽本身是「術」的義學!

更多相關內容,請閱讀「禪閱」公眾號文章:

我們在宣揚玄學傳統文化的時候,往往對《道德經》、《黃帝陰符經》、《清凈經》等道家經典心生喜愛和共鳴,但又無能力(福德、智慧和定力不具足)理解這些經典背後的真正含義,所以要盡量清晰分辨,並不要成為故弄玄虛的偽「玄學大師」!

那些偽「玄學大師」,只是順著自己探求無結果的「尷尬和悲哀無助的感覺」,再對比著讀這些經典過程中體驗的支言碎語帶來的「玄幻的美妙感覺」,這種對比會讓很多所謂「玄學家」或「玄學大師」在錯誤的路上走好遠好遠,期間在眾多現實發生事件中扒拉著可以支撐自己繼續「玄」下去的證據,而無視同時存在的「玄而無善果」的眾多現實,禁錮在自己給自己打造的狹隘空間中。

再次明確:就事物本身狀態來說,無所謂玄或則不玄,所以玄是一種主觀感受,而且玄學往往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分離的狀態下來感受玄或則是不玄的。人們在不斷探求宇宙眾生的實際情況並試圖把控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是不斷的從玄到不玄,再到玄,再到不玄……一直到無法繼續探究下去或則沒有必要探究下去為止。

就「玄」本身來說,它代表的正面意義應該是這樣的:玄的本意是說明探求者處在那個階段的時候,觀行或感知到的是只能意會,很難用常人理解的辭彙來準確描述清楚的,要不就說不清,要不是說清了但聽的人無法理解,是鼓勵人們去近身觀行並感知。

進一步的,說明「玄」是一種中間態,是人無法理解的意識境界,應該鼓勵繼續深入探究,從玄到明了,再到玄,再到明了……這個過程不是無窮沒有盡頭的黑窟窿,並不可怕,除非探求的方法錯了方向錯了(這種探求還是存在風險的,所以才需要福德智慧定力的具足)。無論如何探求的精神不要停止。

玄學的內容如果不是義學的實際,那一定是故弄玄虛的假玄學。所以玄學的內核必須是義學可以實證的內容。那麼從義學的角度,只有從比玄更細緻並且更寬廣的視角出發,才能知悉為何玄,以及如何就不玄了,這便是更加深廣的佛法領域。

五、義學的實證

義學如果僅僅是學問,就不可能叫義學,因為學問依賴於語言文字,那麼義學表達的實體內容就會被語言文字表述的同時也被語言文字遮蓋,這種遮蓋來源於表達方的方式和所要表達的「實際」的錯位,也來源於理解方對於語言文字理解的錯位,這種雙重錯位在被表達「實際」需要其它眾多關聯「實際」時是很難被精確且準確理解的。

所以,義學必須是超越語言文字的,超越表義符號的!

進而義學必須是超越演算法的(表義符號的方法)!

進而義學必須是超越觀察法和被觀察對象的!

更進一步的:

義學是超越世間的一切的(純粹世間法);

義學是超越物質的(色法);

義學是超越感知的(眼、耳、鼻、舌、身);

義學是超越意識的(意識);

義學是超越直覺潛意識的(意根);

義學是超越生命物種的(三界六道中每一道的眾生);

義學是超越時空的(宇宙和時間);

義學是超越信仰的;

中國古人和印度古人雖然各自都朦朦朧朧的探知到了「混成之物」,但在繼續深入探求的方向上和方法上卻有了些許不同。釋迦牟尼佛在福德、定力和智慧具足的情況下,通過累生累世的修行,於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半島現示成佛,並開始宣說包含混成之「物」在內的宇宙天地和眾生的第一義諦,直接剖析此混成之「物」內部,並且通過現觀實證來展示三界六道眾生及其涅槃的如實法相,並教導大家如實的成佛之道。

義學是需要實證的,實證之過程就是佛法的「修行」過程……

佛法超越語言文字的,超越表義符號:

還記得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第一次取的無字真經嗎?那才是真正的佛經,只可惜唐僧師徒當時的證量根本看不懂,所以佛陀指示用世俗的財物供養(紫金缽盂)來換取世俗人可理解的有表義符號的「次上等佛法」有字真經,雖然是神話故事,但真實義理上卻很正確……

佛法是超越演算法的(表義符號的方法)、超越觀察法和被觀察對象的:

想了解為何西方科學無論發明什麼樣的先進的儀器設備都無法究竟了知無窮無盡的探索目標嗎?如果你了解佛法中八識心的相分、見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就會很清晰的知道借用符號演繹和儀器設備的觀察並推導的結果大多數都是建立在局限虛妄想之上的虛妄想。

更進一步的:

佛法是超越世間的一切的(純粹世間法):

二乘佛法(小乘佛法)按照出世間法修行,大乘佛法不離世間修行,按照世間和出世間法雙方向修行並超越之。

佛法是超越物質的(色法)、是超越感知的(眼、耳、鼻、舌、身)、是超越意識思維的(意識)、是超越直覺潛意識的(意根和意識):

很多現代人很疑惑,為何佛法中要以人類的五官功能作為開始修學的內容呢?相對一神教的經典,神主創造天地萬物的宏偉,是不是有點小家子氣?但如果你知道物質色法、眼、耳、鼻、舌、身和意識,並以此作為出發點來實證第七識末那識(意根),進而實證到「萬法唯識」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你就會知道佛法教導的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可以直接究竟了知天地萬物從來而來,向何而去。

義學是超越生命物種的(三界六道中每一道的眾生):

絕大部分人只願意相信人和動物眾生,很少人知道天人、鬼、地獄和修羅道的眾生的生存狀態,極少人可以修行到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中生存,而既知道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又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實證涅槃本際的人只有佛門中人,少之又少。

義學是超越時空的(宇宙和時間):

不要以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絕對的真理,也不要以為量子力學背後的神秘會被西方科學照亮,曾經的牛頓力學也被那樣盲目崇拜過。而關於時空,2500年前的佛陀早已把這一切解釋的清清楚楚,一切佛都可以如實知、如實證。

義學是超越宗教信仰的:

很多人認為佛法僅僅是宗教信仰,但是實際上佛法是超越絕大部分人理解的宗教信仰的,因為如果說信仰,那麼既然是「仰」,那必定是外在的才要仰啊,否則仰什麼呢?那麼信仰就是相信外在的一個東西並仰慕嚮往之,而佛法不僅告訴你不可以向外求,要想內求,而且佛法所開示的都是如實存在的,不是「信」且「仰」就存在作用,不「信」不「仰」就不存在不作用的。所以說基督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等是宗教信仰,因為他們所信仰的是外在的,且法義大多都無法實證,所以是迷信和信仰階段,不是法界正信!

更多內容,請直接閱讀佛教或善知識開始的佛教內容。

六、玄學和義學實際上是一個事情(謹慎閱讀,僅供參考)

很多人對玄和義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局限範圍內認識玄學和義學,都是錯誤的,都會導致相互不能解釋的部分不能自圓其說,進而相互攻擊,進而固步自封,古往今來,此現象層出不窮。

但如果了解真正的玄學和義學,他們其實都沒有究竟意義上的悖論,玄學和義學是一碼事,他們背後是一件核心體,但是這個需要超乎尋常的視角來看待。

玄學和義學本源上是一個體,這個可不是隨便撮合在一起的,更不是像一神教一樣搞了個虛幻的本源,而是法義上如實說,也是如實證的。

不要認為「儒釋道一家親」是因為共同在華夏土地上的中國人心中存在了很多年,勉勉強強湊合在一起壟斷了中國人的精神安慰!

老子的道,在佛法中,其本源就是眾生各自的八識心的共同作用。而眾生各自八識心又可以追根溯源到眾生各自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

這就是「道」實體存在的內部結構,而眾生各自的如來藏就是「道」的核心源頭。

老子的道的任何邊際,在佛法中可究竟清晰,並可如實證實確定無誤:

「道」家在物質(宇宙自然)和眾生(心法或識法)的關係上的模糊和偏差,在佛法中得到徹底糾正,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道」的體悟方法不明確不系統,但在佛法中卻非常系統,佛陀不厭其煩演說幾十年,幾千部阿含、般若和唯識系列佛經,成佛之道從十信位開始,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體悟方法,清晰明確。

道家的太極無極、陰陽都以道為體,和佛法中善惡以藏識為體,實證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方向上都是一致的。

那麼,返回來我們說到此文的主題,是為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那麼玄道和義佛在世間的弘揚,兩者都需要核心的「體」整合莊嚴的「表」,否則弘揚確實很難。

我們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出關》,文章中描述了老子出關的時候被人盲從並刁難的事情,進而我們想到中國古代為何「師爺」會成為一個職業?諸葛亮那般智慧,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中國古代真正的高明大夫往往窮困潦倒而一般的大夫都油水豐厚?

弘揚玄學是困難的,因為受眾理解力跟不上,更無法體悟,那麼義學的弘揚就更加困難,那是難之又難!

無論玄學還是義學,理解和體悟是需要很大的福德、定力和智慧,但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如此條件!所以弘揚道法和佛法,都需要各自玄的成分和義的成分整合運作,缺一不可!

玄學必須以義學為核心,玄學才不是虛妄迷信,而玄學和義學如果要在世間更好的弘揚,也需要各自方便法來莊嚴,而莊嚴就很容易會有狹義的「玄」的成分,所以佛法講:真正的佛法在世間弘揚很難,所以是需要崇隆的,不然無法宏傳!而中國古代道士和大夫幫助人們的時候往往得玄起來,不然沒人信。眾生本來如此,如之奈何?

希望閱者通過此文,不僅可以了解真正的玄學和真正的義學,而且也了解狹義的玄和義,以及假玄和假義!

最後,借用《金剛經》的句式結束:

所謂玄者,即非玄,是名玄;

所謂義者,即非義,是名義;

更多相關內容,請閱讀「禪閱」公眾號文章:

—— 結束 ——

真正佛法修習,從「禪閱」開始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禪閱」公眾服務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閱 的精彩文章:

刁蠻的妻子和搗蛋的兒子

TAG:禪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