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十三陵之慶陵、德陵、思陵

明十三陵之慶陵、德陵、思陵

慶陵是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黃山寺二嶺山前,原址曾建景泰帝壽陵,後被毀。天啟元年(1621年)正月始建慶陵,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建成。(下圖為慶陵的三座門)

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長子,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位,年號泰昌,在位僅一個月,享年39歲。(下圖為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德陵是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天啟七年(1627年)九月始建,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建成。崇禎九年(1636年),清軍攻佔昌平州城後,德陵被焚毀。同年清軍撤走後,崇禎帝朱由檢下令修繕。(下圖為修繕後的德陵)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長子,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即位,次年改元天啟,在位7年。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病逝,享年23歲。(下圖為明熹宗朱由校畫像)

思陵是庄烈愍皇帝朱由檢和皇后周氏、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鹿馬山南麓,崇禎十五年(1642年)田貴妃死後,八月建地下玄宮。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田貴妃葬入,三月十九日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李自成應允「用天子禮葬崇禎」。昌平州人捐資於四月四日將朱由檢同皇后周氏葬入田貴妃墓。清世祖於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四日下令建陵宮,順治二年至十六年(1645年-1659年)陵宮建成,改田貴妃墓為思陵。(思陵的石五供和神功聖德碑)

庄烈愍皇帝朱由檢,光宗第五子,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即位,次年改元崇禎,在位17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在萬歲山身亡,享年35歲。(下圖為崇禎帝朱由檢的畫像)

思陵的陪葬墓是王承恩墓,位於思陵右前方,墓主王承恩,出於太監曹化淳名下,累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在景山自縊,王承恩亦自縊而亡。紅光政權時,為其建祠立碑,葬于思陵旁邊。(下圖為王承恩墓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誌昌平 的精彩文章:

明十三陵之定陵
明十三陵之康陵、永陵和昭陵

TAG:方誌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