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補的是畫,也是歷史

修補的是畫,也是歷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先輩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書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書畫不僅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展示,更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直接反映。古書畫之所以美,不僅因其為世人呈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也美在時光所停留過的痕迹。

三分畫心,七分畫裱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書畫作品也是一樣,三分畫心,七分畫裱,好的裝裱不僅能起到保護作用,還能錦上添花,使得作品大方美觀。

我國書畫裝裱藝術從戰國帛畫、繒[zēng]書的濫觴,到西漢大帛畫軸的基本成形,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技法相當成熟。先用紙覆托於書畫背面,再用綾、絹或紙鑲邊,然後用背紙復背,干透後或裝框或裝掛軸。書畫經裝裱後,更添美觀,也便於觀賞和收藏。

與其他文物相比,書畫顯得尤為嬌氣,儘管精心裝裱,歲月的磨礪還是會使它變得滄桑不堪。書畫主要採用絹或宣紙做成,材料質地纖薄,容易褶皺破碎。在流傳中,因保管不當等,很容易出現掉色、蟲蝕、發霉、臟污、返鉛等問題。一些年代久遠的作品,不僅畫面破損嚴重,甚至可能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程度,一碰即碎。

而我們之所以能有幸見到那些流傳千年的傳世名作,瞻仰它們的原有風采,絕大部分都是修復師的功勞。

《千秋絕艷圖》

《墨竹圖》

《六人祖宗像》

妙手回春,真跡再現

一件古書畫的修復,是與古人的一次神交。吾隨物性,修復不是將原作恢復一新,而是「以舊修舊」,在保護古書畫的基礎上,重現其古色古香。

清洗

修復前,先用棉花球沾水檢查畫心上的顏色是否穩固,易掉的顏色需刷膠水。準備就緒後,就可以開始洗畫心。

在多年的煙熏塵染中,畫心會變黃變黑,如果畫面顏色穩固、畫紙結實,直接用排筆蘸溫水清洗,然後用毛巾吸干髒水,清洗和吸髒水的過程一般要反覆進行多次。但大多數古迹會出現發霉、返鉛等問題,這就得通過刀刮或用雙氧水、高錳酸鉀溶液等化學手段進行清理。

揭舊

傳統裝裱通常有三四層用紙,原畫畫紙這層叫做畫心,緊貼畫心的托紙為命紙,再後面的一兩層托紙叫背紙。揭舊是最重要,也是最考驗修復師耐心的一道工序,一旦手抖就可能傷害原作。

先將書畫正面朝下平鋪,潤清水後刷平。而絹本及絲、棉質的畫心,還需另一個步驟,將潤潮的畫心正面朝上平鋪於裱台,在一張大於畫心的水油紙上刷漿糊,漿糊滲透之後,將水油紙與畫心排實,翻至裱台上。

用鑷子把背紙一層層揭去後,最費事兒的一步來了——一小塊一小塊地揭命紙。命紙與畫心直接粘連,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所以,破損不嚴重的情況,盡量保留原作的命紙。

補托

修補方法一般分為隱補和細補。隱補是用與畫芯顏色相近的宣紙,補於破損的背面;細補是先從畫心正面修補破損處,然後托紙,兩種方法比較,後者更有利於文物的保護。

然後是托芯,這是恢復書畫氣韻的重要工序。托紙上漿,覆於畫心背面,托合、刷平之後,將畫心表面的水油紙等襯料揭除,並用干紙吸去正面的溢糊。托好晾乾後,在其斷裂縫的背面貼宣紙條,以防繼續損傷。

全色

這是最後一道工序,考驗的是修復師的美術功底。

全色要在自然光下進行,需遵循「先小後大,由上向下,寧淺勿深,寧干勿濕」的原則。先審視畫心氣韻及用筆特點,然後輕勾輪廓,將顏色調得淺些,反覆多次上色,力求一筆一墨都與原作渾然一體。

而對於畫面中因破損造成的斷筆,則需觀察筆意的來龍去脈,揣測原作者創作時的想法、所使用的技法,判斷「可為與不可為」「能為與不能為」,然後再進行創作。

糟朽破碎的書畫珍品,一經修復,則猶如枯木逢春。很難想像,看似一張完美無缺的古書畫,在一代代修復師手中竟經歷了無數次修修補補,而這些修補痕迹,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出來。

《瑤池仙劇圖》

《雪景山水》

《艷雲雙鹿》

修復師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展現別人的才華,他們的名字無法出現在作品之上,甚至自己的才華也不能有一絲被察覺,因為修復要做到天衣無縫。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默默付出的人,才有了王羲之、顧愷之等大家的百世流芳,珍貴文物才不致湮沒失傳。他們修復的不只是書畫,更是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有三樂:喝酒、賞美女、生120個兒子
《十二月令圖軸》中的風花雪月

TAG:和樂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