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原標題: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來自雲南大學的消息,該校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教授、楊傑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首次發現了節肢動物系統演化中基節發生實質性變革的最早化石記錄。

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節肢動物始終是化石和現生動物群的「強勢」群體。因擁有能廣泛適應不同生境的外骨骼,敏銳的視覺神經系統,靈活分節的軀幹與附肢以及特化構建的口器,這個類群得以遍布全球。但長期以來,人們對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口器形成等的認知仍很匱乏。

上世紀80年代首次在雲南發現寒武系第三階含軟體附肢的撫仙湖蟲類,在早期節肢動物輻射分異和系統演化中佔據了重要位置。然而由於化石保存的局限,研究人員對撫仙湖蟲頭部及附肢組構尚未全面了解,如在缺失附肢基部細節的情況下,其雙支型腿肢被片面地臆斷為形態結構基本雷同、不曾特化的原始類型,代表了由葉足類祖先類群向干群真節肢類群宏觀演化的中間環節。

最新的研究依據撫仙湖蟲類罕見的腹面附肢細節,首次提供了已知最古老原節特化的直接證據,否定了長期以來的認知。研究表明,撫仙湖蟲類附肢基節已特化,如同一些地質時代更晚的化石以及現生節肢動物類群。其頭部附肢發育有分異的顎基原節,帶刺的基節構成腹面中軸食物溝,連同口板組成了一個原始的取食口器。

此項發現揭示了真節肢動物干群類群形態變異、顎基原節的深時起源,為探索節肢動物早期分異與演化作出突破性貢獻。研究成果以「中國寒武紀早期撫仙湖蟲類揭示真節肢動物顎基原節的起源」為題,最新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答題直播高調變現
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遭多國領導人暗批 美財長回應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