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嘲笑印度人,先秦時我們吃飯也用手抓,喝菜湯才用筷子

不要嘲笑印度人,先秦時我們吃飯也用手抓,喝菜湯才用筷子

筷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既簡單又靈巧,具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從出土的實物看,早在商代,中國就出現了筷子,但筷子實際發明的年代應該更久遠,而中國人普遍使用筷子卻是秦漢時候的事了,那之前中國人是如何進餐的呢?

《禮記·曲禮》有云:「飯黍(shǔ)毋從箸。」這句話是說,吃飯時,不要使用筷子。不用筷子用什麼呢?隋唐時的著名鴻儒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解釋道:「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原來,先秦時的古人是用手抓飯吃的。與現代相反,那時若有人用筷子吃飯是失禮的,是沒素質的表現,人們會投以鄙夷的目光;而用手抓飯則是合乎禮儀,是有素質、有教養的體現。

那時,另一種重要的餐具是刀叉。說起刀叉,大家就會想起西餐,實際上,西方人用刀叉吃飯的歷史距今頂多也就一千年,中國人使用刀叉的歷史更為久遠。現在出土的先秦文物中,時常會見到餐刀和餐叉。古人講究大塊吃肉,吃飯時,用俎將一大塊煮好的肉擺在面前,同時代的西方人此時就會直接拿起來啃食,而先秦的中國人則會用餐刀割取一小塊,然後用手或者餐叉送進嘴裡,相比西方,文雅了許多。

說到這兒,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既然筷子的歷史非常悠久,那先秦時,筷子是作何用途的呢?很簡單,那時的筷子是用來吃菜湯的。《禮記·曲禮》說:「羹之有菜者用(jiā),無菜者不用。」原來,喝湯時,如果是菜湯,則用筷子撈食湯里的菜,如果是沒有菜的湯,直接飲用即可。這禮儀實際上非常合乎常情,若是用手指撈取湯里的菜,怕是要被燙著,於是,筷子的好處便體現出來。

既然用手抓飯吃,飲宴進食的規矩也就據此產生。《禮記·曲禮》中說:「共飯不澤手,毋摶飯,毋放飯。」跪坐時代,中國還沒有麵食,不管北方南方,人們的主食就是穀物和豆類煮成的飯。飲宴中,上主食時,一般都是把飯裝在大桶或大盆里,大家共同食用。「共飯不澤手」是說,大家共同吃飯時,不要用汗手抓飯,因為你的汗有可能滴到飯桶里,這樣很不衛生;「毋摶飯」是說用手抓到飯後,不要把飯揉搓成飯糰,因為揉搓之後,手中必有汗水,就會違反「不澤手」的規矩;「毋放飯」是說,抓到飯後,不要再放回飯桶里,這樣就更不衛生了。

講到這裡,先秦時人們的吃飯情景,大家也能大概勾勒出來了:用刀叉吃肉,用筷子喝菜湯,用手抓飯,倒真有古今中外合璧之趣。可以看出,古人這些進食的禮儀,還是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出發的。直到秦漢時,筷子才開始廣泛地得到運用,成為人們的主要餐具,刀叉及用手抓飯的吃飯方式慢慢被淘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物簡史 的精彩文章:

華夏苗蠻東夷都承認是顓頊後人,為何其影響遠遠超過黃帝?

TAG: 萬物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