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法聯軍一役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它與鴉片有何聯繫?

英法聯軍一役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它與鴉片有何聯繫?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命名,是學界認為它是1840年那一場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命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1840年至1842年發生的鴉片戰爭,就叫做「第一次鴉片戰爭」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也與鴉片有所關聯。

戰爭的前奏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爆發了天平天國運動。當時的蘇松太道吳健彰代表署兩江總督楊文定在上海向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請求派海軍入長江,幫助清軍擊退太平軍,這是在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下南京前幾天的事。

吳健彰其人本來是廣州同順洋行的行商,又是上海美國資本的旗昌行(一個販賣鴉片的有名的商行)的合伙人。

英國、法國、美國彼時持觀望態度,因為不了解太平天國的底細。經過幾輪接觸和觀察,一個美國人觀察到太平天國是禁鴉片的。一位英國的牧師也說:此次革命如能成功,鴉片將被禁絕……這對於把鴉片當作主要貿易項目的國家說,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列強已經認識到清政府禁不起訛詐,也已經在之前的南京條約上籤了字,如果清朝提前覆滅,他們的既得利益就得不到保障。所以還以「中立」的身份協助清政府鎮壓小刀會和天地會。

總之,既不能讓清政府死,也不能讓清政府是既得利益者,而是找借口擴大既得利益,比如修約、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適當的時候撕下假面具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以1856年「亞羅號事件」為標誌。

戰爭發起之前,在英國議會進行過激烈辯論,先是下議院通過了帕麥斯頓政府對華政策的不信任案。基於此,帕麥斯頓首相解散了議會,在新議會中才得到了多數,得以發動戰爭。帕麥斯頓早就有對中國進行一次新的戰爭的打算。

馬克思這樣評論說:「戰爭已變成帕麥斯頓獨裁的生命攸關的條件」。「他站在教士和鴉片走私商中間」,「跟聖潔的主教和邪惡的鴉片走私商走在一起的,還有大茶商,他們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從事鴉片貿易,因此熱衷於取消與中國簽訂的現行條約」。

馬克思和很多學者都一致認為:並不是因為有了亞羅號事件才發生這一次戰爭,而是帕麥斯頓政府需要發動對華戰爭,才有了這個所謂亞羅號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劉邦兒子為何要封自己的妹妹為王太后呢?

TAG:文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