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蕭條人口暴增 香港1951年6月

經濟蕭條人口暴增 香港1951年6月

1945年,香港人口為50萬,至1950年,香港人口大增到220萬。

由於中華民國的貨幣政策,國民政府沒收全國人民的黃金、外幣,強迫人民兌換後來因惡性通貨膨脹而變得幾乎毫無價值的法幣及金圓券,在中國涌港的有部份違背政府要求私藏黃金、外幣的富有人士,亦有更大批難民,香港幾乎變成了一座巨型難民營。

整個50年代,香港是百多年來和英國人均GDP相差最遠的年代,由民國穩定的30%下降到整個50年代的23%,這情況持續到東南亞資金湧入前。

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初期,香港經濟還未走出戰後的蕭條,加上當時大量國內人移居香港,使香港人口暴增,平民百姓大都生活困苦。那時一般香港人居住環境很差,很多人住在山邊的木屋,後來建了很多叫做「七層大廈」的廉租屋,安置了許多家庭.

由於香港與內地的社會制度不同,與內地咫尺相隔的香港成為一些人改變生存狀態的首選之地。上世紀50年代初,超過75萬來自內地的居民因戰亂擁入香港。著名作家張愛玲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香港的。

一家七口一張床,一幢舊樓就住七十二家房客;七十二家房客是老一輩的共同回憶,此題材亦被拍成不少電影和記錄片,幾十人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

在1950年前抵港的人大多留在香港,但有一定數量的人拿了外國居留權繼續在港工作;遷出地亦包括荷蘭和英國。

很多富有階層成功移居香港,成為在當時香港本土富豪以外香港發展的重要資本來源,而香港急速發展的另一重要資本來源是東南亞福建籍富商及移民,如郭春秧和胡文虎家族等,大大推動香港1950年代-1980年代的發展;推動了香港的工商業,港島一帶的物業發展,亦有很多經典建設,如北角的月園遊樂場和銅鑼灣大坑的虎豹別墅等。

香港,拍攝於1951年6月。【攝影:霍華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八十年前的北平味道
老照片:故地重遊 民國上海舊影合成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