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一樣也一樣,台灣和大陸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一樣也一樣,台灣和大陸究竟有什麼不同?

·點開音樂再閱讀,效果更佳

不一樣也一樣

在遊記正文之前,還是來談一談在台灣的一些感受。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台灣在很多方面真的跟日本很像,比如高鐵系統,就分成了指定席和自由席。

比如小一號的挖挖機。

比如隨處可見的自動販售機。

比如各種萌到爆的人形燒。

比如停車會稍微傾斜,方便上下的公車。

就連很多街道,晃眼一看都以為是在日本。

當然這種像有時候會覺得有些山寨,Copy來的僅僅只是表面,因為台灣骨子裡的內涵依然有著自己獨有的一面。比如西門町這個讓人不知所措的十字路口。

比如劃分得超級詳細的渡船收費標準。

比如一眾騎樓間無縫鏈接的寺廟。

比如和公交車、私家車一樣在等紅綠燈的機車大軍。

又比如台鐵這樣既不同於JR,又不同於高鐵的獨特體系。

說到這裡,我還是不得不說,為什麼初見的台灣讓我那麼失望,因為它實在是古早得有些可怕,甚至會覺得很「土」。比如一大早電視台就開始放台語卡拉OK節目,不管是唱腔還是畫面,都和80、90年代幾乎一模一樣。

台灣老年人很少跳廣場舞,但卻熱衷於露天卡拉OK,當然唱的依舊是台語歌。不知道為什麼,台語歌總給人以莫名的愁緒,不僅歌詞苦,唱腔更苦,配上陰鬱的天,有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

再比如漫山遍野的「夜總會」,剛開始還以為是山上的別墅,再一看這密密麻麻的趨勢,瞬間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總覺得哪裡滲得慌……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文化的傳承,就像公路上常常可見的佛語,信仰在這裡倒是顯得更加平易近人。

只是傳承也有好有壞,比如各種超載的機車,總算找到了一些兩岸間的共通之處。

共通的還有漢語拼音。雖然去之前以為台灣用的都是民國時期的注音符號,但是實際上多數標識還是採用的漢語拼音。不過即便是拼音,也有著意味深長的政治意義,因此路牌上有時是漢語拼音,有時是威妥瑪拼音,有時又是通用拼音。

吐槽歸吐槽,但是台灣讓人惦記的好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優良的自然環境,即便在鬧市之中也能不經意的遇見這些可愛的小精靈。

比如波麗士大人們萌萌的機車,分分鐘可以穿越回偶像劇里的節奏。

又比如大小景區都能找到的可愛印章,讓旅途也增加了不少樂趣。

即便是從早到晚,電視節目里魔性的碎碎念,在離開的時候,竟也開始想念。

當然,對台灣更大的感受還在於那些無法描述的原因。在和台灣人交流的時候,往往他們會很自豪的說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去過日本,但提到大陸,卻反而變得有些陌生起來。不過只要來過大陸的台灣人,大多會談到對現在大陸今非昔比的羨慕之情,但更多未曾來過大陸的,其實還停留在以前的觀念中,言談間總是什麼都認為台灣最好,大陸那邊肯定沒有見過,雖然會忍俊不禁,但是兩地之間的隔閡其實還是蠻深的。有時候想,什麼時候兩岸間才能像這些文創產品一樣的親密無間呢?

最後還是借用下面這張照片表達內心的希冀吧。

一夜台北, 住進西門町

抵達台北的時候已是傍晚,悶熱得不行,天光漸暗,霓虹初上。轉機的不便就是折騰了大半天才最終到達目的地。還是第一次乘坐廈航,天藍色制服的空姐看起來就像醫院的護士,閩南語的播報聽起來也有些奇怪。

走出松山機場,雖然頓覺陌生,但台灣人的聲音卻是熟悉的,畢竟《康熙來了》幾乎佔據了大學時光中的每個飯點。夜色中窺見台灣的第一眼是西門町,倒不是因為這裡是歌里最常出現的地名,只是因為定的民宿就在這裡。

都說去台灣,民宿是最能感受到人情味的地方,雖然也的確如此,但是老闆娘實在有些太把客人當作小孩子,事無巨細的碎碎念還是有些讓人招架不住。照片是第二天補拍的,對於寸土寸金的老城區來說,逼仄而狹小的空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樓梯的陡峭還是有些始料不及,好在行李並不多。

因為在台北的前三天都住在西門町,所以來來回回也是逛了幾遍。雖然這個商圈實在不是菜,更像個人山人海的小商品集市,但是台灣本就是一個情懷大於風景的地方。我想誰也不願意錯過一曲彈唱,或是坐下來聽上一段演奏,所謂高手都在民間,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

在紅樓附近還碰巧遇見了一個不太認識的明星簽售會,場面看上去就像是商場的促銷一般,除了排隊的女粉絲依依不捨之外,大多數也不過是路過的尋常。

倒是第二天在西門町偶然發現「河岸留言」的時候,小激動了一下,畢竟田馥甄最好的Live就出自這裡。

當然西門町最大的發現還是西門紅樓,雖然當時這裡正在整修,但是紅樓背後的確是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 未完待續 -

「混跡城市與大山間

以追光逐影的態度

記錄行走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龐尼西的旅途故事 的精彩文章:

15日環島,情懷撐起一片天

TAG:龐尼西的旅途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