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悲歌,光緒皇帝負有多大的責任?

甲午悲歌,光緒皇帝負有多大的責任?

自從即位以來,大權在握又胸懷天下的光緒,就想著像列祖列宗一樣,干一番經天緯地的大事業。

日本侵略朝鮮給光緒看到了契機。

在光緒看來,過往被西洋鬼子欺負的不成樣也就罷了,但經由同治中興,以及30年來的洋務運動,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一個小小的附屬國日本,竟然也敢太歲頭上動土,不僅要讓日本受到懲罰,更要以此彰顯大清帝國的崛起。

儘管李鴻章主張議和,認為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持它打一場漫長的戰爭,如果能以時間換空間,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就能把日本拖垮。但雄心壯志並志在必得光緒,已經聽不進去任何的議和言論。

回過頭,光緒就命令太監把記載聖祖皇帝平定準噶爾經過的《聖武記》搬到乾清宮,徹夜不眠地研究祖宗的用兵方略,以此尋求一舉擊潰日本之道。

如此之用心,如此之努力,光緒當然找到了「辦法」。

戰爭一開始,他就遙控指揮,命令眾將士對日本「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

不過,戰爭這個事情並不以天子的意志為轉移,出乎光緒意料之外的是,清軍非但沒有殲滅日寇,反而節節敗退,甚至全面潰敗。

清軍被趕過鴨綠江,然後日軍佔領朝鮮全境之後,光緒大怒,一怒之下李鴻章就成了替罪羊,光緒認為他指揮不力,缺乏戰爭的決心和勇氣,於是,摘去李鴻章的三眼花翎,交給刑部處理。

此時的光緒已經心慌了,他終於意識到清軍和日本的兵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光緒一心想的是如何防止下一塊骨牌再倒下去,使勁的去填這個缺口。

在此情形下,光緒的策略有兩個,一是不斷把精銳部隊派到前線去送死,二是不停地給前線將領施加壓力。

——要麼指責他們不負責任,太慫,沒有謀略;要麼就恐嚇他們,一旦有畏葸之情,便按軍法從事。

陸上作戰如此,海上作戰亦是如此。

第一戰「豐島海戰」之後,光緒對海軍提督丁汝昌極度不滿,認為他「畏葸無能,巧滑避敵」,若非李鴻章力保,丁汝昌早已被撤職。

在光緒的威脅之下,著名將領鄧世昌、劉步蟾、楊用霖先後自殺。

作為最高統帥,丁汝昌則生不如死,每次作戰,「唯望死於戰陣」。哪怕自殺殉國之後,仍被光緒「朝旨褫職,籍沒家產」,兒孫流離失所。直到光緒死後,丁汝昌才被平反。

而北洋水師最終被日本關門打狗,乃至全軍覆沒,也與光緒的瞎指揮不無關係。為了保證帝都安全,避免日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光緒下令丁汝昌要在威海、大連灣、煙台、旅順等處巡邏,嚴行扼守,不得遠離,否則就要從重治罪。

結果就是將制海權讓給了日本。

打不贏也就只能議和了。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哪怕慈溪、李鴻章都說不能割地,大不了再打一張,可為了儘快平息戰爭,光緒卻致電李鴻章說割地才是最後的底線。態度突然之間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而日本人還破譯了這份電報,於是就是我們看到的《馬關條約》,日本一舉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中華民族卻進一步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榮耀92 的精彩文章:

光武帝劉秀:位面之子,天選之人
留頭不留髮,滿清為何一定要推行「剃髮令」?

TAG:歷史榮耀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