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時隔32年,《西遊記》罕見手稿流出,直戳淚點!

時隔32年,《西遊記》罕見手稿流出,直戳淚點!

讀懂了《西遊記》,

你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西遊記》手稿

很多人看過三國、水滸、紅樓的原著,

卻單單不看《西遊記》。

那是因為,

有一部經典的電視劇,

在每一個暑假寒假,

被我們一次又一次回憶,

經典到足以掩蓋原著的魅力!

它就是伴隨我們無數人

從純真童年到青蔥少年、

甚至從不惑到垂暮的——

86版《西遊記》!

不久前,

86版《西遊記》罕見手稿流出,

再次戳中人們的淚點!

在那個沒有電腦、平板的年代,

劇組就是憑藉著這幾千張手稿,

輾轉全國各地,

才完成了這部驚世之作。

一幀一幀,

雖質樸,卻包含匠心。

一花一景,

看似尋常,卻流芳後世。

一個攝影師,一台攝像機,

足足拍了6年,

愣是把一部電視劇給拍完了,

迄今為止,它一共播放兩千多

足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1982年,

《西遊記》只拍了3集,

在央視試播,

已經小有名氣。

有人開始指責導演

借著拍電視劇遊山玩水,還出國。

但當時劇組的條件其實非常艱苦,

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配額,

到廣州這些已經貴起來的地方,

6個餃子就要2塊5,

男生們根本吃不飽,

導演只能自己掏錢請工作人員吃飯。

沒有資金,

甚至連基本拍攝設備都沒有。

只有一個攝像機,

不能同時多角度拍攝,

還是「蜈蚣精」李鴻昌到處找資金,

最終找到了鐵道部的300萬貸款。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

適逢物價上漲,景點收費,

300萬已經拍不了剩餘的全部15集,

原定30集的《西遊記》,

只能忍痛砍掉5集。

當時製片副主任因為人手不夠,

更是一人分飾7角:

漁翁、黑狐精、多目怪、

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

導演楊潔曾說到:在一切全新面前,我們只能憑藉吃苦耐勞,要以唐僧取經的精神來取完我們的真經。

而現在我看有導演把上千萬、上億的錢不當回事,來拍出一個算不上上乘的東西,我覺得真心疼。

在選角方面,

楊導也費盡心思,

堪稱首開「海選」先河。

她選演員不拘一格,

不論是電影學院的學生,

還是京劇、黃梅戲、話劇演員,

甚至同乘一列火車的乘客……

只要符合劇中人物特點,

全都「不拘一格降人才」。

所有演員不區分主演、配角,

主演的待遇和其他人是一樣的,

沒有助理,沒有保姆車,沒有優待。

完全不像現在的大牌鮮肉,

過場自帶BGM,

人走人去「瀟洒不拘」。

老牌話劇家

鄭榕先生,

在《西遊記》里飾演「太上老君」。

楊潔專門聘請他當劇組指導,

但是這位「大牌」,

不僅沒對劇組提任何要求,

甚至就連喝水都不用劇組茶葉。

制景老師

張瑞來

在知道拍攝《西遊記》後,

強烈要求加入。

但他那時已有嚴重心臟病,

台里領導堅決不同意。

可這位張老師,

竟寫了「生死文書」給台領導。

自願到劇組工作,

如果死在劇組,

與劇組和領導無關。

主演六小齡童在家非常受寵,

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當初選角時導演楊潔就感到他很嬌,

無奈六齡童打了包票,

說幼子非常能吃苦。

那時,

24歲的六小齡童還是60歲的老猴王「六齡童」

「走後門「送去劇組的,

進劇組的第一天,

老爸還給兒子倒洗澡水,

4個熱水瓶兩手拎,

楊潔看到立刻阻止。

很少有人知道火眼金睛的孫悟空,

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

他瞞著導演進劇組,

剛開始孫悟空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

還出過血,

以至於當時沒人願意和孫悟空演對手戲。

導演表示嫌棄,

但發現孫悟空單獨武打很好,

這才知道他是近視眼。

那時的主演拍攝結束後,

一樣要和劇組一起,

搬運幾車皮的設備工具。

在缺少龍套演員的時候,

也一樣要和劇組一起化妝救場。

最早扮演衷心耿耿的沙和尚,

閆懷禮一人分飾9角:

沙僧,牛魔王,千里眼,

太上老君,和尚,老者,

捲簾大將,西海龍王,

還有御馬監里的一個監丞。

不幸的是,

這位老藝術家已於09年的4月12日,

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

享年73歲。

而4月12日正巧也是六小齡童的生日,

自此之後,

齊天大聖就再也不過生日。

在選景方面,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

楊潔導演帶領團隊,

走遍全國26省!

其中多數是尚未完全開發的山川林地,

並首次在拍攝中使用張家界的美景。

因當時大多數地區尚未開發,

美景中也常蘊含著危險,

拍攝時,主創人員多次遇險。

楊導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

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

也差點滑腳跌落。

就連白龍馬,

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等險情。

在特效製作上,

限於全國的技術程度和劇組硬體。

劇組只有一台老化的一寸攝像機,

那時,全國上下都沒有人懂「威亞」是什麼,

ADO機已是最高級裝備,

所有的困難都被「土辦法」一一解決。

一架攝像機無法實現多機位拍攝,

就抱著機器爬高上低、俯仰摸滾;

不會弔威亞,

就自拉鋼絲製作土「過江龍」;

無法用機器實現人物的放大縮小,

就利用視覺的錯覺原理,

再一寸寸摳像,

現在看來可能過時的特效,

當時卻讓無數觀眾大呼過癮。

吊威亞的時候,

演員常常摔傷,

有一次170多斤的閆懷禮,

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

每一幀騰雲駕霧的場景,

都是演員們用玩命似的勇氣換來的。

除了特技,

後期配音也是一大難題。

由於受當時拍攝條件的限制,

錄音室里什麼設備都沒有。

劇組在後期錄音時,

為了現場效果,

採用就地錄音的方式。

山洞裡的戲就到山洞去配,

河邊的戲就到河邊去配,

這樣,流水的嘩嘩聲、

鳥兒的鳴叫聲、

山洞的回聲就能身臨其境。

一部西遊記,

鏈接一個時代的傷痕和榮耀,

作為一部永恆的經典,

86版《西遊記》

創下了無數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輝煌紀錄!

如今我們再次回憶這部經典,

會發現它依然存在很多瑕疵,

比如特效不好,畫質差,

但那都是老藝術家們竭盡全力拍出來的,

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如今,

再看看今天的3D、4D大製作。

彷彿科技超越了一切,

改變了一切。

但給人留下的

是一種極度虛偽的不真實心態。

時過境遷,

回顧這一張張凝結著

那一代藝術家精湛的手稿,

我們不禁感慨,

老一輩人踐行著匠心,

克服著困難,

他們用心、用愛,

鋪就了蕩氣迴腸的西遊之路。

懷念那個時代,

因為那個年代,

做什麼都很認真。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高薪招聘

只為等你

轉載須知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

總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嘩,自有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明明是又高又帥的大才子,卻偏偏把自己作成了人渣
75歲的她看著只有40歲,50年來只用自己做的面霜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