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第安人是怎麼看待中國大補藥的——在哥倫布之前,美洲曾被多少次發現過

印第安人是怎麼看待中國大補藥的——在哥倫布之前,美洲曾被多少次發現過

上篇吃雞,跨越大洋的史前共同嗜好,主要從基因考古的證據出發討論了波利尼西亞人與美洲人在前哥倫布時期的交往,在這篇推送中,我將從其他方面,繼續從雞的話題說開來。更多猛料即將爆出,帶你任性帶你飛~

梗老依舊求轉發

我是正文分割線

「如果產婦奶水稀少,可以把烏雞燉的稀爛,熬湯喝。」

看到上面這句話,朋友們是否會產生錯進了一個養生號?那麼接下來——

「對於類似於傷寒那樣發高燒的病人,把活烏雞縱向剖開,趁著它還熱乎,在病人腦袋兩側各綁一半,直到它冷卻後,把雞屍體扔進冰冷的河水,這樣就可以帶走發燒。」

「對於哮喘和肺部疾病,同樣把活烏雞縱向剖開,把切開的那面綁到病人腳底。讓雞身在那裡冷卻,視情況放上一兩個小時到一天時間。」

看來這個公眾號邁的步子有點大,已經走過傳統醫學,到達巫術的程度了。趕快取關取關~

請且慢動手。儘管「烏雞」或者「烏骨雞」等稱謂,或許會讓朋友們不由自主地把它帶入中國語境,但上面列出的治療手段實際上來自中美洲瓜地馬拉的凱克奇(Q"eqchi")印第安人部落

凱克奇(Q"eqchi")與其它講瑪雅語言的部落在地圖上的位置

換句話說,在中美洲的荒野中求生的人們,踐行著與中國傳統醫學頗有些相似之處的診療手段。那麼這是否說明,古代中國與位於這裡的古瑪雅文化,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存在著交流呢

先來簡單了解下凱克奇人。

凱克奇人目前共有將近90萬,絕大多數居住在瓜地馬拉的上維拉帕斯和下維拉帕斯兩個省。他們屬於瑪雅人的後裔,與他們聯繫較緊密的民族分布在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貝里斯和宏都拉斯等地。學者們認為,現在居住在智利南部的馬普切人和玻利維亞的奇帕亞人,也可能是瑪雅人遷徙後的結果。

凱克奇人的禱告

對凱克奇人使用烏雞的調查,主要是由美國俄勒岡大學的地理學家卡爾·約翰內森(Carl L. Johannessen)在將近40年前進行的。

卡爾·約翰內森

1973年約翰內森在中美洲調查當地的葫蘆馴化過程時發現了這件事情,於是1975年他再次來到瓜地馬拉走訪探索。隨後他從國家地理基金會申請了兩筆資助(他的個人網站上很清楚地記下了資助者和金額),對波利尼西亞、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和瓜地馬拉等地的印第安部落開展廣泛比較,最終在能看懂中文的福格的幫助下,他比較完整的成果在20世紀80年代陸續發表。

在當時的學術環境下,通過相似性得出跨文明傳播的觀點並不受歡迎。20世紀60年代過程考古開始在美國興起,強力影響了隨後幾十年的學術研究。這一派學者強調古代文化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應去無由頭地推測。

據約翰內森說,當時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不少前哥倫布時代雞骨頭的證據,但由於畏懼同行嘲笑而不敢發表出來。實際上這種情況直到21世紀初仍然存在,一些學者在論文中仍需要作出一些妥協(詳見下篇)。

約翰內森所發現的「黑骨頭、黑肉雞」(簡稱為BB-BMC),不是通常的羽毛呈黑色的雞——在此我們要感激漢語簡潔的表達——於70年代末在凱克奇部落里已經不常見,因為在經歷雞瘟後,只有外來的商業雞種才能迅速恢復規模。但在當時人們還記得不少與烏雞有關的習俗。在約翰內森之後,似乎就沒什麼對這項習俗的記載了(造成本篇推送在文獻上扣90分)。

首先,印第安人的烏雞與中國烏雞長得很像。頭頂的雞冠呈「核桃仁」或「草莓」形,頭頂上的羽毛豎立起來,頭上的絨毛橫向延伸,有時會遮住眼睛,小腿外表面甚至腳趾也會有羽毛。

烏雞標準照

儘管歐洲一些地方也養殖烏雞,但烏雞在美洲幾乎僅見於操瑪雅語言的部落,這排除了烏雞被殖民者帶來的可能。在凱克奇語言中,雞被稱為caxlan,意思是「陌生的」或「雜種的」。而烏雞則被稱為benk,這個詞沒有別的含義。顯然對於凱克奇人來說,是借用了已有的詞來指代見到的新雞種。

兩名提著雞的瑪雅人

在福格等「中國通」以及對唐人街老街坊的幫助下,約翰內森了解了一些中國醫學對烏雞的使用,以及中國文獻里對雞的記載。據他所說,印第安人對烏雞的態度確實與中國有相似之處。

例如有一種叫做「鬼擊」的病,即人「突中惡氣,不省人事」。早在漢代應劭《風俗通義》中就說「殺雄雞」,將其附於人心上。李時珍《本草綱目》等後世醫書則說可以用烏骨雞血「塗心下」。

林富士等學者論證過鬼擊可能是因突發性的中風、失足跌倒這類意外或其他疾病導致全身癱瘓

凱克奇人把人突然遭受驚嚇而昏迷不醒稱為spanto,為此可以用烏雞的肝臟在患者胸部摩擦,然後把肝臟扔到沒有人跡的樹林里。

烏雞還能用於許多種「白魔法」(即對人起治療作用的法術)。例如把雞洗乾淨,洗雞的水被用於清洗髮燒或患「邪眼」(ojo,癥狀是臉和嘴唇扭曲在一邊)的病人;把雞煮後在病人身上摩擦來治療肺結核;把熱乎的雞內臟按壓到病人身體的某一點來治療發燒、邪眼等。

瓜地馬拉畫家Rodolfo Abularach的畫作Ojo, 1970年

當然,烏雞還能「賜予我力量吧」,比如把雞血繞房子灑一圈可以獲得力量等。這倒與中國古代文獻中雞能「御死辟邪」的觀念相通。

據說這幅古代圖片又暴露了年齡

在凱克奇人心目中,像吃普通白雞那樣食用烏雞的肉或蛋是一項禁忌,因為這不尊重它的藥用力量。這也被認為與中國人的日常想法相似(不過我天朝地大物博,誰沒事專吃烏雞呢……)。

總之,因為中國文獻最豐富,加之烏雞使用的方式和目的都很相似,這些功能大多數說不出有什麼實際依據,又排除了歐洲傳播來的可能性。這容易讓人得出「瑪雅文化中的烏雞觀念來自於中國」,甚至是中國人直接傳播到美洲的想法。

馬可·波羅是最早記錄烏雞的歐洲人

不過,我倒是對直接傳播持保留看法。因為除了溫補滋養的功用之外,其它辟邪、通感的用途顯然屬於起源更早和分布更廣泛的民間信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了一個夏侯弘為鬼所傳授用白毛烏雞血治療剛被鬼刺死之人的故事。但李時珍自己也說「此說迂怪」。

雞在波利尼西亞人的信仰體系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雄雞好鬥,象徵著勇氣;它們也是恐懼的象徵——蜈蚣的天敵。

蜈蚣是波利尼西亞人信仰中的主要反面角色

在菲律賓棉蘭老島,雞與「靈魂」是同源詞。在薩摩亞人那裡,雞被稱為moa,它的另一個意思是「中心」。這片群島的名稱(Samoa)里就有moa,而sā的含義是「禁忌」。雞在那裡往往成為祭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黑色則被認為比白色更有力量。祭祀後的黑色雞肉不能吃,必須丟棄到河中,也出現在爪哇和巴厘島的民俗中。

歡迎萬能的朋友們能提供更多與黑色雞有關的資料

凱克奇人周邊的非瑪雅民族裡絲毫沒有使用烏雞的蹤跡,而與它相距幾百公里的其他兄弟民族則擁有類似風俗。總體上說,關於烏雞的治療作用隨著距離的增加則越來越少。到智利的馬普切人那裡,烏雞就不剩什麼特殊功能了。可以說凱克奇人所處的中美洲一帶,是很可能外來的烏雞的登陸點。

現在凱克奇人接受了基督徒的飲食,雞也主要用來吃(圖中沒有我)

至於這些烏雞通過哪些可能的途徑來到美洲,下一篇將結合其它發現作出展示。

這裡可以投喂作者~以及作者的微信號:

GIF

絲路小學

多年以後,端著那盆烏雞湯,我仍會想到那個被邪眼擊中的大俠姬無力

——陳爾克斯《百年熬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小學徒 的精彩文章:

原來夸父逐日不是長跑,而是坐船?——在哥倫布之前,美洲曾被多少次發現過(1)

TAG:絲路小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