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桃符說開去(二)

從桃符說開去(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王安石北宋宰相的一首詩歌,叫做《元旦》。這裡的「元旦」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即現在我們的春節。,這首詩是我的一個同學在上篇文章留言,點給我的,這位同學是我們上學時候的學霸,而今在一家國際化的國有品牌公司作外事經理。學霸師兄確實是牛,我本來還打算拖到除夕前些寫這篇的,經他這一句詩詞指引一下子就把小編的思路打開了。

王安石是主張變法的,他變法改革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也有人像蘇東坡一樣即反對也支持。總之最後他是失敗了。為什麼呢?他的變法並不是不結合實際而是操之過急,先做個開發區嘛,幹什麼那麼連累大片人隨你一起做小白鼠呢呢?

試想一下,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中國的歷史很可能改寫,但是歷史無法假設,只有偶然中的必然。另一個叫做「石」的人也從事了變法,那就是齊白石,白石先生叫做齊璜,號白石,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老先生號稱是最牛的北漂。

沒想到已在家鄉稍有名氣的齊白石,在北京的藝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落寞得很」。他那時的畫作價格遠低於其他同行卻鮮有人問津,只得靠賣印章得以艱難維持。恰逢陳師曾在法源寺碰到齊白石,二人談得頗為投機並成為知己。

陳師曾對齊的畫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勸他「自出新意,變通辦法」,而齊的反應是「這話正合我意」。

「衰年變法」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藝術現象,它往往是許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齊的「變法」亦包含了多重的促發因素。一方面,齊白石的畫在京城的確不好賣,他的「變法」是被現實逼迫的無奈之舉,他的這個選擇與當初學木匠學雕花是無太大差別的。但這個原因顯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落款章是芝為早年畫作,蟲草較為工細寫實,江南工細之風畢現

另一方面,齊白石的「變法」源於對自身藝術發自內心的不滿。這個原因無疑是最深刻最本質的因素。雖然當時齊白石的繪畫已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和功力,但畢竟還未達到爐火純青之境。他當時對自己的畫並不滿意。他在日記中說「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又說「余昨在黃鏡人處,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余畫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慾罵之,余勿聽也;人慾譽之,余勿喜也」

衰年變法後的紅花墨葉

從齊的日記中可以發現他對自己的畫是不甚滿意的,在好友的幫助下他也找到了問題所在。以他過去從雕花木匠轉變為民間畫匠,又在多年的學畫歷程中自證自悟、反覆摸索,風格逐漸向文人畫靠攏,又有所區別。這是一個不斷發現和彌補自己缺憾的過程。儘管被人稱作「野狐禪」,被人稱作學他皮毛便享大名。直到徐悲鴻把他請到美院做教授,新中國過建國後又成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主席……

再來看看我們的民間文化。

張天師像

鍾馗像

桃符的變化是隨著時代的並非一成不變!

秦瓊和尉遲恭

門神來說,除了神荼、鬱壘外(上一篇文章有詳細論述,在此就不說了),還有唐代出現的鐘馗、張天師,元代以後出現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岳(岳飛)二元帥。

溫嶠岳飛像

道教崇奉的青龍、白虎,一些地區信奉的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

孫臏與龐涓

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

為什麼用仙人騎著公雞,傳說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寓意著逢凶化吉。

不多見的還有以下幾種:

老少太監門神: 門神為老少太監,分辨老少太監的方法主要是從面貌的不同來區分:年長的太監臉上刻畫出歲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監則面色圓潤。在服飾方面,由上而下依序為圓「領衫」、「束玉帶」、「蟒袍」,而腳穿的是「笏頭履」。所執的侍器,兩人亦有不同:年長的太監右手捧香爐,左手持拂塵;年輕的太監右手扶玉帶,左手捧著瓶花。民間俗稱二人所捧之侍器為「香、花」。

宮娥門神: 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哼哈二將門神: 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佛發出哼!的聲音。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

加官進祿門神: 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富貴進爵門神: 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字匾門神: 演變成只有字匾,通常窮人家用字匾門神。

此現象說明,一種習俗形成後,是很難加以改變的。另一種情形是新舊門神同時供奉,前引《清嘉錄》卷十二所記最為典型。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亦反映此情況,他說:「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荼、鬱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遂愈。」這些都反映出民間信仰的多樣性,道教只是因襲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這些門神雖出現的時間區域背景不盡相同,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其中影響最深的要數神荼、鬱壘、鍾馗、秦瓊、尉遲恭了。

小編:藝術是千變萬化的,民間藝術永遠是藝術源頭。

1956年7月,張大千前來拜訪著名的共產主義者、藝術家畢加索,畢加索請張大千坐下後,便立刻捧出五大本畫冊,張大千吃驚地發現原來裡面的畫都是臨摹的中國畫,畫的多是花卉蟲鳥之類,一看便知是模仿齊白石。

畢加索饒有興趣地問張大千:「張先生看這些畫畫得怎麼樣?」

張大千馬上猜到這些畫一定是畢加索畫的。果然還沒等張大千回答,畢加索便接著說:「這些畫都是我畫的,我最近對中國畫畫法很感興趣,正在學習,請您指教一下。」然後又認真地說:「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何以要跑到巴黎來學習藝術!」

張大千一驚,以為自己聽錯了,連忙示意趙翻譯。此時趙翻譯表情頗有自豪之感,他又接著翻譯畢加索的話:「不要說法國巴黎沒有藝術,整個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

張大千說:「我們中國畫自然是源遠流長,因為我們中國是個歷史太古老的民族,但西方也盛產出非常多和非常優秀的藝術!」

畢加索早期寫實作品

畢加索卻使勁地搖搖頭,很誠懇地強調說:「真的!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首先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於你們中國,第三是非洲的黑種人有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麼多的中國人、東方人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畢加索立體派作品代表作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鼻子加鎖,不畢加索先生不光是歲數活到跟齊白石差不多,藝術之路上又何嘗不是經歷過變法呢?

最後送給大家畢加索說過的另一句話:風格對畫家而言是最危險的敵人,畫家死了之後,繪畫才有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都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從周恩來的家族說開去(二)

TAG:趙都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