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體文化人三鞠躬緬懷:國學大師饒宗頤談讀書、治學、修身之訣

全體文化人三鞠躬緬懷:國學大師饒宗頤談讀書、治學、修身之訣

【編者按】2018年2月6日訊,據媒體消息,與季羨林、錢鍾書齊名稱「南饒北季」、「南饒北錢」, 被稱為「國學領域最後一位集大成者」的國學通儒饒宗頤,於今日凌晨睡夢中離世,享年101歲。

以下是廣東實驗中學附中的師生香港拜訪饒先生的實錄,分享以緬懷大師。

(20218年2月6日編者於廣州)

「饒公您好!」「饒公您好!」在香港跑馬地,一見到饒宗頤先生,莫道明教授快步上前問候,並攙扶饒公緩緩落座。

落座後,莫道明教授關切地詢問饒宗頤先生的身體、生活情況。饒公向莫道明贈送了自己的著作,並在著作上親筆題寫寄語。隨後,饒公就治學、教育、修身等話題與莫道明進行了深入交流。

莫道明和互聯教育工作人員拜會饒宗頤先生

饒宗頤愛書成癖,一遇好書,便千方百計搜購。家中書籍究竟有多少,恐怕連他自己也無從知曉。據羅家倫先生回憶,他們從香港遷往夏威夷,有個搬家工人替他搬運行李時說,香港藏書最多的,當屬港大的饒教授,為他搬家,光書就折騰了好幾天。

書海浩瀚,書該怎麼讀?饒宗頤告訴莫道明「九字訣」: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愛讀書。「我家以前開有四家錢莊,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個玩物喪志的公子哥兒。」饒宗頤說,他小時候常光著膀子,朝夕沉浸於父親數以十萬計的藏書海洋「天嘯樓」中,每天與書為伴,與詩為偶,書中有無窮的樂趣。

讀好書。「抓重點,有的放矢,解決主要矛盾」。在饒宗頤看來,目錄學非常重要。「目錄學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盞探照燈。只要有了它,就能分清主次輕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要、哪些不要。讀書治學就有了方向,無論大海多寬,總能到達彼岸。」

善讀書。「開竅」十分重要,要讓小孩心裡天地寬廣,讓他們充滿幻想,營造自己的世界。

饒宗頤說,一個人只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肯定會取得不俗的成績;一個公司的員工如果都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這家公司肯定能發展得很好。

饒宗頤先生向莫道明贈送親筆題字的著作

饒宗頤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泰斗,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饒宗頤的學術研究範圍幾乎遍及了中國傳統學術的各個領域,跨越了從上古到明清各個歷史時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史學、詞學、目錄學、敦煌學、楚辭禮樂學、宗教學等13個門類,其豐厚卓著的學術成就在國學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饒宗頤為何能取得如此廣博精深的學術成就?他告訴莫道明,做學問要「小題大作」、「精耕細作」。

「我有五個基礎來自家學:一是家裡訓練我寫詩、填詞,還有寫駢文、散文;二是寫字畫畫;三是目錄學;四是儒、釋、道;五是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饒宗頤說,乾嘉學派重視客觀資料,不以主觀想像輕下判斷,廣泛收集資料,歸納研究,有著細緻、專一、鍥而不捨等可貴的治學精神。

印度漢學家白春暉的父親白老教授對饒宗頤影響也很大。饒宗頤說:「在印度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90歲了,他治學的精神和方法,令我震動。他著了一本印度文化史,裡面每個概念都窮追到底,追到源頭,給人非常透徹的感覺。後來我做學問也這樣『溯源』不已,然後再『緣流』而下。」

饒宗頤先生的著作及其題字

交流期間,饒公問莫道明:「如何看待孤獨?」

莫道明說:「有歷史時空穿越、有先賢聖書為伴、有梵音低唱、心入禪悅,何來孤獨?」這番話令饒公深感欣慰,他聽後當即向莫道明豎起了大拇指。

饒宗頤的生活方式正如莫道明所言的那樣:享受孤獨。

「我小時候十分孤獨,母親在我兩歲時因病去世,父親一直生活在沉悶之中。從幼年起,我朝夕浸泡在天嘯樓讀書,家藏十萬部書,我究竟讀了多少,現在無法想起。」饒宗頤說他從幼年期就開始學習與孤獨為伴。

「我從14歲起,就學因是子靜坐法,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後散步,晚間九時必寬衣就寢。」

饒公做了80多年的學問,外人看似寂寞,他樂在其中。世人熱衷的名利,他對卻格外淡薄。饒宗頤的女兒告訴莫道明:「父親在香港大學教書時,把所有收入都交給母親,身上從來不帶一分錢。有時我母親也會往他身上裝一些錢,但他基本不用。」

饒宗頤晚年篤信佛教。他修行的境界從書法繪畫中最能體現。饒公的國畫曾以山水見長,到晚年卻鍾情於寫荷花。饒公多次談到,與荷結緣,因先父為他起名饒宗頤,是讓他學周敦頤,周氏有一名篇《愛蓮說》,文中讚頌蓮花的美德,且佛家梵文的叭咪,意為荷花,代表高潔。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饒宗頤在為人修學中也有自己的「三境界」:「漫芳菲獨賞,覓歡何極」為第一重境界,意為在孤獨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陽西斜,林隙照人更綠」為第二重境界,「日愈西下,則其影愈大」,饒宗頤認為這是一般人不願進入的一重境界,因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經不起孤獨寂寞,又不肯讓光彩受掩蓋,只是注重外面的風光,而不注重內在修養,他們看不見林隙間的「綠」。其實,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沒有光彩。「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為第三重境界,意為無論如何都要相信,永遠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這樣才沒有煩惱,自主人生,自成境界。

來源:省實附中

(季羨林與饒宗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TAG: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