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1歲樂天派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昨日離世:南國再也無大師

101歲樂天派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昨日離世:南國再也無大師

01

出生於1917年8月9日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不免心中一痛,——南國再也無大師。

也許,有人說我這是誇大其詞,但是,若你讀過他的書,知道他對於整個香港文化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你就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饒宗頤老先生是潮州首富之家的孩子,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名譽教授,西泠印社社長。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各方面,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無論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乃及印度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及理論,學無不涉,涉無不精,代表作《敦煌書法叢刊》《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集考》等。他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僅此網上可以看到的簡介,就知道他對於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如果你覺得這還離你比較遠,那再通俗地給你介紹一下他。

很多人不知道饒宗頤,但是,必然會知道寫出一代經典的《圍城》的清華才子錢鍾書。當錢鍾書見到饒宗頤之後,將集他學問之大成的《管錐編》手稿贈予,——這對於將自己手稿看做命根子的學問大家來說,這得是多大的敬佩和尊重!可謂俞伯牙遇到鍾子期,得一知音足矣,可以斷弦而絕。

然而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饒宗頤在很長一段時期,都只是個沒有高中和大學學歷的年輕人。但1935年,由著名學者溫丹銘舉薦,年僅18歲,僅有初中肄業學歷的饒宗頤破格被聘入廣東通志館中,專職藝文纂修。而根源在此之前,他躲在潮州首富爸爸建的當地最大的藏書樓天嘯樓里通讀經典。這也說明學問跟學歷沒有太大關係,而在於你讀了什麼書,是否認真讀和讀得通!

何況能夠學貫中西,通曉中國文化儒釋道諸子百家的,寥寥幾人而已。原因在於,若不懂梵文,則讀不通佛家經典,在佛學這一塊就決然成不了大家,不足以稱大師,——因為梵文才是傳入的經文的正文。而就此一項,就掐死了多少醉心學問想要有所建樹的學者,而饒宗頤老先生卻是精熟梵文。這使得他能夠通釋儒釋道,打通中華文化之關竅。

對於普通人來講,一生得一名師指路,足矣。而饒宗頤老先生一直在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法國當教授,可以說,影響了一大批人,撐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片天。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斷層的三十年之間,他的學問卻是精進如斯。

如此,我們不禁感嘆,大師他去,何以識歸途。

02

我有幸聽過葉曼老先生講《道德經》的課,也聽過湯一介老先生講中國文化的課,還有緣在季羨林老先生過世之前見過一面,可惜,沒有聽過饒宗頤老先生的課,更沒有機會見一面。

想必大家都知道,精熟中國國學文化的,必然是文史哲不分家。而首要的必然是哲學家。其中,中國哲學講究天人合一,不僅看得明白,講得出道理,而且還要行為世范,可謂實踐中的哲學。所以,讀這些高壽老先生的書,倒不如直接親近這些人,謀得一面,見其風采,在耳濡目染之下,更讓人受益匪淺。

可是,先生他去,南國再也無法目睹其風采,這也預示著香港文化的隕落。我們都說香港電影走向了沒落,但究根原因,不是香港電影人不行,而是香港一代傑出文化人的相繼謝世,使得香港漸漸失去了往日鮮活的風采。

錢鍾書說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如今饒先生走了,香港的文化誰來接任?

遺憾,只能是一生的遺憾。

03

在為人修學方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稱王國維的這種為人修學觀為失落派的人生哲學。

而饒宗頤先生是個樂天派,在為人修學中他有自己的「三境界」:第一重境界為「漫芳菲獨賞,覓歡何極」,意為在孤獨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第二重境界為「看夕陽西斜,林隙照人更綠」,「日愈西下,則其影愈大」,饒宗頤認為這是一般人不願進入的一重境界,因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經不起孤獨寂寞,又不肯讓光彩受掩蓋,只是注重外面的風光,而不注重內在修養,他們看不見林隙間的「綠」。第三重境界為「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意為無論如何都要相信,永遠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這樣才沒有煩惱,自主人生,自成境界。

在王國維和饒宗頤兩者之間,都有相同之處,但就態度和表達而言,我更喜歡饒宗頤先生的。為人修學,饒宗頤先生表示研究問題要窮其源,『源』清楚了,才能清楚『流』的脈絡,然後靜候浩蕩光風。他這樣的表述,起碼讀起來不悲涼,也不恓惶。

關於人生哲學,饒宗頤還曾提出「安頓說」。他認為,「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而他說,「人,當詩意地棲居」。

他從14歲起,就學『因是子靜坐法』,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後散步,晚間九時必寬衣就寢。而老來幾乎不應酬,每天清晨四五點醒來,寫字、看書、做研究,然後睡個「回籠覺」,中午就到附近一個潮汕飯館用餐,自認為每天坐在葫蘆里。他引用元代詩人的一句話:「一壺天地小於瓜。」

他以自己的人生哲學為指導,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清靜達觀,身心愉悅,活到101歲,實在長壽。可謂將中國哲學的精髓都體現在了這活的風色里。

比著西方哲學家門早逝或者精神錯亂的尼采等人,他實在幸福得多。為中國後人的學問師表,最是適合不過。

如今大師已逝,唯有哀悼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國風 的精彩文章:

我們的青春老了,那個喜歡聽周杰倫的姑娘已經生二胎了

TAG:作家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