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聽著披頭士默禱」。

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鋪》的這一章節里,寫一個少年,浪蕩浮沉在60和70年代

那時,日本辦了奧運,戰後經濟迎來巔峰,全民西化,披頭士熱潮,電視和搖滾樂興起

一切都浮華美好得不像話。

少年從披頭士的音樂中,得到生活的一切靈感;也從披頭士的解散中,得到離家的勇氣。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浪矢解憂雜貨店],受披頭士影響的音樂人

到了日版[浪矢解憂雜貨店]中,這一章雖然沒被影像化,但有了以約翰·列儂為偶像的魚店音樂人「小林子」。

怎麼樣都要追夢,不僅僅是音樂,還有日本那一代人靈魂深處的披頭士情結

披頭士狂熱

1966年夏天,披頭士樂隊4人來到日本武道館公演。

連續3天的演唱會,每天兩場、場場爆滿20餘萬青年參加門票抽選,8千多名警察維護秩序,6千多人因為太過激動被逮捕監禁。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在武道館的舞台上

就像是一場由西太平洋吹來的疾風,昭和青年們久旱逢甘露般、瞬間就痴狂迷醉在了英倫搖滾樂中。

他們在日本掀起的「披頭士狂熱」,一點都不亞於在美國。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披頭士抵達日本機場

稍稍往前追溯。

1960年,剛剛20歲的約翰·列儂在英國利物浦集合了好友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爾。

一個即將改變世界音樂版圖的年輕樂隊,就此成立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披頭士四人

我們耳熟能詳的「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發生在短短的4年之後。

64年,當4人抵達美國機場,看到圍聚在機場黑壓壓的年輕人,還在納悶:他們是來示威遊行的?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披頭士抵達美國機場

結果,機場所有的少女們都為他們而來,為他們尖叫、哭泣和瘋狂

媒體報道中隨即拋出一個詞「Beatlemania」,意指美國年輕人都陷入了一種痴狂的不治之症。

這就是「披頭士狂熱」。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觀眾們的狂熱

至此,以披頭士打頭的「英倫入侵」開始,幾乎永久改變了搖滾樂、甚至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

回到日本,66年的武道館公演前。

64年,東京奧運會,家家換了彩色電視機,以此為契機,日本社會一切都開始西了。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電視普及早期觀看情景

65年,連接之前的「反安保運動」,慶應、早稻田的學生們開始了罷課,第二波學生運動走向高潮。

66年,右翼組織抗議活動,反對英國的長髮搖滾歌手赴日,反對使用「武道聖地」象徵的武道館。

而那個夏天的連續三天狂歡,將這一切都點燃了。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武道館演出中的觀眾

年輕人們一夜之間找到了歸屬;披頭士唱片銷量成倍增長;社會輿論轉向對樂隊的善意和接受。

連成年人們都開始好奇起來:年輕人們為之瘋狂的披頭士是誰?

這一年,東野圭吾8歲,村上龍14歲,村上春樹17歲。

日後東野圭吾一次次在《解憂雜貨鋪》中講述那個時代少年的故事;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浪矢解憂雜貨店],雜貨店

村上龍在半自傳小說《69》中,讓少年們聽著滾石和披頭士,學著伍德斯托克的嬉皮士們,搞了場校園封鎖運動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同名改編電影[69]

村上春樹聽著披頭士的專輯循環120遍,寫出了《挪威的森林》,題目用的是披頭士的歌名,寫的是60年代。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同名改編電影[挪威的森林]

所以,村上說:

「在這重要的60年代里,我們充分吸取這個時代粗野狂暴的空氣,也理所當然地讓命運安排我們沉醉其中。

從披頭士、大門到鮑勃·迪倫,這些時代的背景音樂,已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

之於日本音樂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曾說:


「披頭士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流行樂、搖滾樂是什麼。所以我是先聽了披頭士,才知道這些概念的。」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日後享譽世界的YMO,左至右細野晴臣、坂本龍一、高橋幸宏

從披頭士來到日本,日本才有了搖滾青年。

這絲毫不誇張。

64年的夏天,披頭士4人主演的偽紀錄片式電影[一夜狂歡]在日本上映。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一夜狂歡]中的四人

他們年輕、叛逆,不諳世事,但音樂做的極好,自由又充滿個性

年輕人喜歡,地下樂隊喜歡,但明顯這些地下樂隊並不成氣候。

直到披頭士訪日,引發狂潮之後,人們找到了捷徑,一批模仿披頭士的新樂隊誕生了。

他們不僅在衣著髮型上模仿,也在曲風上相似,而且大多從翻唱披頭士、滾石等樂隊起家。

可以想見,這一批中大多都是拙劣的模仿者。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フォークル和ジャックス專輯封面

但也有了例外,68年,フォークル和ジャックス兩個樂隊的單曲分別獲得大成功。

所以也有人稱68年為日本搖滾的元年

不過,要說日本搖滾真正的起始,還是要說到當時在應慶讀書的年輕人松本隆

松本隆自然也是披頭士的粉絲,但他看不上那些模仿者,覺得他們不入流。

69年,他和好友細野晴臣、大瀧詠一和鈴木茂在東京成立了民謠搖滾樂隊Happy End(はっぴいえんど)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Happy End四人

兩年後,真正劃時代的作品誕生,他們的第二張專輯《風街ろまん》

在用英語還是日語唱搖滾的爭論中,他們首開將日語歌詞填入搖滾樂的風潮

一方面深受披頭士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像是故意對披頭士的反叛一般。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風街ろまん》封面

《風街ろまん》成為日本搖滾樂壇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搖滾專輯,啟發、影響後來者無數。

日本搖滾樂起步於披頭士的啟蒙,但發展很快,在同一時代幾乎完全不輸西方音樂。

尤其是後來自成一派的日式迷噪,其實又受到了披頭士後期迷幻搖滾的影響(這一點不再展開)。

日本新浪潮

終於說到電影。披頭士對電影的影響當然不是直接的。

霍爾頓有一句名言說:「不要相信三十歲以上的人。」

到了60年代的日本電影界,新浪潮背景下的年輕導演們成了主角。

電影大師們突然成了保守、過時的代名詞。

年輕導演們反叛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木下惠介等前輩巨匠採用嶄新的、犀利的手法拍攝新電影。

大島渚拍攝[青春殘酷物語]、[日本的夜與霧],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反安保運動」、學生命運共存亡。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日本的夜與霧]成為新浪潮一個節點

敕使河原宏拍攝[陷阱]、[砂之女]等「存在主義三部曲」,關注的是現代化背景下人的存在主義。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存在主義三部曲」

吉田喜重、筱田正浩、松本俊夫...都在63年成立的ATG(日本藝術劇院協會)的幫助下,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日本電影裹挾在轟轟烈烈的時代洪流里,展現出了革命性的吶喊和強勢姿態

反建制、反傳統的電影新浪潮和學生運動,和搖滾樂的興起,彼此夾雜著,同步邁進著。

披頭士唱愛情、唱和平,滾石唱毒品,唱無政府主義;

寺山修司的[拋掉書本上街去]拍攝街頭上的嬉皮士,青年人的革命,年輕人的迷茫。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拋掉書本上街去],街頭迷狂的年輕人

處在新舊文化的交替,各種運動、各種主義駁雜的檔口,一切都事關「年輕人」。

另一方面,新浪潮的興起也得益於傳統大公司製片方式的瓦解

日本電影的觀眾入場人次在58年達到了巔峰,生產片量在60年到了最頂點。

60年代,日本電影工業進入危機期。

年輕導演們從大公司獨立出來,手拿極低的預算經費,反而拍出了獨樹一幟的創新之作。

披頭士是如何影響甚至改變了日本的

?比如大島渚從松竹獨立,成立創作社

其實,60年代觀眾為什麼不進影院了

還不是因為電視機,還不是因為披頭士一幫「入侵」而引發興盛的搖滾樂。

所以我說,日本60那一代長成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披頭士情結披頭士也切實改變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

不誇張,一點不誇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校園版「拜山頭」,真情義還是塑料姐妹情?
從前沒人敢玩餃子,哦不對,是嫂子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