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日根:詩人里需要一些「硬骨頭」——兼評王克金的詩歌

莫日根:詩人里需要一些「硬骨頭」——兼評王克金的詩歌

詩歌產生之初就帶著多情的外衣。感性的抒發、充沛的表達成為詩歌進入人類大腦的原始記憶,詩人也慢慢地被附加了「敏感」「浪漫」「精緻」等諸多符號。

確實,一個詩人若沒有萬物有靈的虔誠,世界在他的眼中將是冰冷和沉寂的;他若缺少柔水的情懷,更會匱乏創作的衝動,文字將牽強而乾澀。但我始終認為,詩人光有一顆多情的玲瓏心遠遠不夠,因為有太多的詩人皮肉豐滿,但骨骼酥軟;文筆斑斕,但精神黯淡。一個真正強大的詩人,他的身體內部一定有無比堅硬的內核,這內核為他供養持續的能量,會支撐他站立和跋涉,讓他的詩歌與這個世界摩擦,亮出火花。這些詩人中的「硬骨頭」,人格有質感,語言有厚度,思想有張力,所以,作品有聲響。我要說,王克金就是這樣一個詩人里的「硬骨頭」!

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深閱讀和深思考漸漸成為奢侈的行為,詩歌創作也開始快餐化,「同題詩」、「速成班」、「主流風格」等等不斷衝擊著詩歌界,讓詩歌也開始有了娛樂的意味,這也許是詩歌走向大眾的必然,但是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亂象。我要說,在詩歌的亂世中,好在還有王克金一類的詩人,他用一點矜持的堅守來代替很多人火爆的盲從!在廊坊青黃斷續的詩人群體中,好在還有王克金,他的創作歷程始終保持恆溫狀態,不大開大合、不大起大落,給很多年輕的詩人以提醒和表率。在人文精神重新被拾起的大變革時代,好在還有王克金,用詩歌來呈現、來傳遞他人生的體驗,告訴一些混沌的人群,詩歌還是可以啟迪生命的精神力量!

我閱讀克金老師的詩超過10年,熟悉他很多的作品;更在創作中得到了他很多的指導和鼓勵,克金老師與我亦師亦友。仔細研讀他近期的詩作,有了更新鮮的理解,願意與各位詩友交流體會。

詩人的產生是社會文明成熟的重要標誌,優秀的詩人必將是能夠嗅懂社會的體味、洞悉人群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在修鍊自己心智的過程中,教育好自己,再給他人以人生智慧的分享。對於詩人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人格的僵化和矮小。但是,很多詩人的作品很精彩,卻不能做到文字和人格的統一。一些人詩歌很強大,內心卻很虛弱,一些人詩歌很高尚,品性卻很卑微,一些人詩歌很奔放,情感卻很枯萎。如果詩人在現實世界裡困頓自己,敏感卻也極端,堅持獨立卻也封閉自己,擁有憂鬱氣質卻也自甘沉淪,甚至只沉浸於自己情緒的宣洩之中,那麼他們每多一個讀者,都是多一個品嘗他精神毒藥的受害者,因為那些人會追隨他病態的心裡走向陰暗的境界,並不能帶來生命視野的延伸。

而讀王克金的詩,能夠感覺他始終在思考人生軌跡中那些細節,在審視自己,反省自己中推動自我人格的強大。

「骨頭不是澆鑄物/但它們接受/時間……永恆……/不斷地澆鑄」(王克金《替代》)他讓死亡不再可怕,只幻化成了一種形式,而「骨頭」這我們身體裡面或者更是精神裡面的支撐物,它的是否存在才是一個人死亡與否的標誌。

「我發現我的世界太小了/我看到你時——你也在看我/我們長久對視的時候/我的世界又太大了/那時即使有一點/讓我下筆,我仍覺得/那仍不是地方」(王克金《失題之二》)他在追問「自我與世界」、「我與非我」這些關聯,也看到「我」在生命價值、美醜是非以及世間的很多規則面前,既是原點,也是一個參照物。

「這一年,東方和西方也還存在/老克從日落返回日出/他在一點上輪迴/即可重歷/世間曾經有過的變異」(王克金《這一年》)只有有勇氣站在比一般人高一點的地方,才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才敢談論生死,談論人間善惡,談論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喧囂,什麼是輪迴和變異。

「苦難屬於誰?是那隻井底的青蛙/還是那位投井的人/抑或是井體的自身」(王克金《懷抱一口井》)王克金告訴我們:在世間,苦難是共性的,只是痛苦的種類不同,投井的人背著生活的痛苦,青蛙背著孤獨的痛苦,而「井」作為見證者,旁觀著他們的痛苦,卻又無法去拯救他們的苦難,是更大的苦難。這種苦難在我們的身體里也時常存在,會累積變厚,所以我們自身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深井裡。

從這些詩歌當中,我們能夠讀出王克金對於人生的思慮和垂問,儘管詩中也有蒼涼、悲憤和寂寥,但始終能給於端正的方向、清晰的解答,讓我們看到低沉和暗影下那些明亮的事物。這就源於王克金自身人格的強大,他有足夠的力量來駕馭他的文字,不至於變成自圓其說或是歪理邪說,也不至於讓他陷入自己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曾經有人說過,做詩人就是一次修行。我認可這樣的說法。從「人」跨度到「詩人」的過程,可能源於偶然的機緣,但堅守下來卻要歷經無數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考驗。如果不是對生命和時代有深深徹悟,就沒必要將寶貴的人生消耗在寫詩這一艱難的事業上。王克金,是一個真正信仰詩歌的詩人,他的詩歌是透明的,始終堅定的映射著他的品性和人格。他勤於筆耕,對詩歌忠誠,是因為他願意這樣與世界對話,與我們交心。希望我們不要只把王克金的詩歌當成是語言的花瓣,意境的幽谷,而是發現他內心更多的奔涌的河流。

2018年1月11日

作者簡介:莫日根,本名劉濤,詩人,70後生人,達斡爾族,副教授,文化史碩士,高校教師。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文學院第十二期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第十五期少數民族創作班學員。著有詩集《一個人的無名對話》、《今夜的禱告》、歷史散文著作《風骨中的血脈》,曾參加第八屆河北青年詩會,作品多次國內大賽獲獎,入選國內多種文學選本。

京畿學堂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江源:《再別康橋》之多重主題及其啟示
江湖散人:只想對食指說點什麼

TAG:京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