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匯群:說「鳳冠」

李匯群:說「鳳冠」

說「鳳冠」

文李匯群

中國古代諸多女冠中,鳳冠應該說是最廣為人知,也最為女性所嚮往、傾慕的一款。民間文化里,「鳳冠霞帔」甚至已經成了身份高貴的誥命夫人的符號表徵。作為一個符號意象,「鳳冠」是如何進入到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體系中的呢?

作為代表著吉慶和幸福的靈物,鳳凰,在讖緯學說興盛的兩漢時期受到了相當的重視,它越來越多地和龍聯繫起來,被視為皇家的專屬吉祥圖案。范曄《後漢書·輿服志》中記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在漢代,只有最尊貴的女性——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才能插戴鳳凰圖形的首飾,這應稱得上是鳳冠的濫觴。(高春明:《中國服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頁)

《三才圖會·皇后冠服》中的九龍四鳳冠

值得注意的是,《後漢書》中並未提及貴族女性在正式場合必須戴冠。事實上,在宋代以前,貴族女性的正式禮服體系中,並未嚴格規定戴冠,如《新唐書·車服》中論及皇后、皇太子妃和命婦服飾時,都未提及頭冠。迄至兩宋,鳳冠才被正式納入貴族女性的服飾體系中,《宋史·輿服》有明確記載,「皇后首飾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數,並兩博鬢。冠飾以九龍四鳳……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並兩博鬢,冠飾以九翚、四鳳……(皇太子妃)其龍鳳花釵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梁之數」。明代貴族女性禮冠沿襲了宋代冠制,《明史·輿服》中明確規定,「(皇后冠服)其冠圓匡,冒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數如之……(皇后常服)雙鳳翊龍冠……龍鳳珠翠冠……(皇妃)冠飾九翚、四鳳花釵九樹,小花數如之……(九嬪)冠用九翟,次皇妃之鳳」。王圻在《三才圖會·皇后冠服》中也提到了皇后的「九龍四鳳冠」,並繪有圖案,可以作為佐證參看。

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歷朝歷代,鳳冠只是皇家專用,即使誥命夫人位列顯貴,但礙於禮法,她們不可能戴上真正的刻有鳳凰圖案的頭冠。

明神宗定陵中出土的四頂鳳冠

現能見到的出土鳳冠,當以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定陵中出土的四頂鳳冠最為精美(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這四頂鳳冠,在設計上有共通之處,冠頂嵌有飛龍一條,口銜寶珠一粒;左右兩龍各叼珠寶鏈串一條,(見周訊、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學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94頁)徐徐垂下,形成中心與對軸之感觀。從形制上,四冠可以分為三龍二鳳冠、六龍三鳳冠、九龍九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四冠分別屬於萬曆皇帝的兩位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前者是他的結髮妻子,曾正位中宮長達四十餘年;後者則是其子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生母。值得一提的是,兩位皇后雖陪著萬曆皇帝葬入了定陵,但她們不僅不是他生前寵愛的女人,甚至還飽受他的冷落與輕視。

萬曆皇帝在位四十餘年,唯一寵愛的妃子是鄭貴妃,她為他誕下了皇三子。萬曆曾有意將皇三子立為太子,為此,他和大臣們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抗爭,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無他,只因「祖制不可違」。萬曆年輕時曾偶然臨幸過一名宮女,在他看來,那不過是逢場作戲,只是一個卑賤的宮女,他很快將之拋諸腦後。不巧的是,春風一度已經珠胎暗結,該宮女爭氣地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是他的皇長子,也是他心愛的小兒子登上太子之位最大的障礙。孝端皇后無子,按照禮法規定,無嫡立長,皇長子應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可是,把那個卑賤宮女所生的孩子立為太子,而心愛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卻只能退居臣下,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他思慮了諸多計策,來和龐大的臣僚群體進行抗衡,然而,在冰冷的「祖制」面前,貴為天子的他還是感覺到了無力,或許他可以把天下的財物都塞進小兒子的懷中,卻始終無法把小兒子扶上未來皇帝的寶座。帶著一絲不甘,臨終前,他留下遺言,希望鄭貴妃百年後與他合葬,但這個要求也依然無法實現。按照明代皇家禮法的規定,皇帝龍馭上賓之後,能與兩位妻子合葬,一位是生前在位的皇后,另一位則是下一代皇帝的生母。就這樣,可憐的萬曆皇帝葬入了定陵,陪在他身邊的,是他從來都不曾愛過的女人,或許她們也是無奈的吧,受到丈夫如此冷遇,但身為後宮中人,唯有默默忍受。倘若她們能夠有所選擇,想來也未必願意在生前身後,始終陪伴對她們毫無感情的丈夫。就這樣,三具冰冷的軀體被放置在定陵的梓宮中,而曾經傾心相愛過的皇帝與貴妃,到頭來,卻不得不隔著冰冷的墓門遙遙相守……

清代后妃朝冠

明亡清興,清代的衣冠服飾與明代差別甚大,但在用鳳凰圖案修飾女冠上,卻一脈相承。清代的鳳冠在形制已經和明代相去甚遠。《清史稿·輿服二》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述:「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硃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硃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九,貓睛石一,珍珠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太皇太后、皇太后冠服諸制與皇后同。……皇貴妃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硃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珍珠一。硃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

清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具體來說,就是用貂皮或青絨做成底座,覆以紅緯,紅緯上綴上七隻金鳳,帽頂正端疊加三隻金鳳,每隻金鳳頭頂都鑲嵌一粒珍珠,另外,冠後綴上金翟一隻,翟尾垂下數行珍珠。清代后妃在參加慶典時,都必須戴著這樣的朝冠出席。(高春明:《中國服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頁)

摘自《湮沒的時尚:雲想衣裳》,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2月

- 全文完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文會 的精彩文章:

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說諸葛亮(二)|【說三國】

TAG:京師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