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問中國新能源汽車:污染轉移還是排放趨零

四問中國新能源汽車:污染轉移還是排放趨零

2017年4月7日,在第四屆中國(南京)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上,參觀者在參觀展出的新能源汽車。蘇 陽攝(人民視覺)

2017年11月,上海最大新能源汽車光伏超級充電站投運。該充電站共2500平方米,每日可滿足400輛電動車充電。海 鑫攝(人民視覺)

去年九月二日,在位於江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陸地方舟純電動汽車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進行流水作業。戴德君攝(新華社發)

去年八月十五日,在英國倫敦,比亞迪與英國客車製造商聯合生產的電動公交車在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韓 岩攝

大巢製圖(新華社發)

「用北汽純電動汽車3年了,性能還不錯,噪音小,起步快,後期保養和日常費用低,充電也方便,感覺真的很靠譜!」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何賽每天開電動汽車上下班。在買電動汽車之前,何賽有一輛燃油車。讓她下定決心買電動車的動因是國家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牌照路權優先等多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雖然250公里的續航里程有點短,但是滿足上下班通勤綽綽有餘。」何賽對本報記者說。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政策穩步推進。日前,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也正在成為公眾密切關注的新事物。新能源汽車究竟是否環保?使用是否便利安全?政策扶持是否持續?產業發展是否有潛力?本報記者一一為您解答。

1 污染轉移還是排放趨零

新能源汽車真的環保嗎?從新能源汽車誕生之日起,這一爭論從未停止。

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只是把城市尾氣污染轉移到電廠周邊,同時電池回收困難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就在2年前,新加坡政府以不環保為由給一位特斯拉(美國著名純電動車品牌)車主開了一張「排放超標」的罰單。在中國,也曾有知名汽車企業宣稱「電動汽車並不節能環保」。

那麼,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新能源汽車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就是環境問題,正是能源革命推動了汽車的革命。」中國電動汽車百人理事會會長陳清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一方面得力於新能源技術革新升級,另一方面是環境倒逼的結果。

據陳清泰介紹,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有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三種類型,其中,國家鼓勵純電動或者插電式的發展,這其中既有節能環保的考慮,也有對能源安全的考量。「傳統燃油汽車對石油的消耗量很大,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大約是65%,而新增燃油車的燃油需求幾乎全靠進口。一旦進口出現問題,就會對國家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陳清泰說。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污染轉移」質疑,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認為,目前,中國電力來源中,清潔能源發電佔到1/3,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升級,未來清潔能源發電將越來越多。

電池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陳清泰表示,電池製作材料在不斷革新升級中,未來最有希望廣泛應用的是燃料電池,比如氫作為燃料,氫燃燒後變成水可實現零排放。

同時,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正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重點是電池回收研究。比如,比亞迪利用儲能技術,將市場上回收來的電池在儲能電站實現再利用,當動力電池使用壽命結束後,電池中的鋰、鈷、鎳等金屬均可再次化學回收再利用;中國鐵塔公司與16家企業達成合作,通過回收車用電池來替代鉛酸電池,對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進行回收利用。

「相信未來我們的能源是清潔的,排放是趨零的。」趙長江說。

2 充電服務能否配套兼容

「同樣的價錢,燃油車跑1公里,我的新能源車可以跑7公里,開著省錢,充電方便,還不限號,每天都可以開出去。」媒體人王小溪(化名)2015年買了一輛江淮純電動汽車,這是她人生中買的第一輛車。

王小溪的想法代表了中國很多汽車車主的心聲。價格是否實惠、使用是否方便、駕駛是否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26.57萬副,其中純電動汽車18.95萬副,燃料電池及混合動力汽車7.62萬副。

新能源專用號牌反映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管理日趨科學規範,同時,新能源汽車配套體系建設也在日益跟進。近兩年來,中國充電設施快速發展。截至去年10月底,全國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19.5萬個,同比增長了82%。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了城市級的充電設施運營管理平台。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特來電、萬邦等企業也建立了企業級的平台。

雖然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但仍存在基礎不牢固、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車樁充電介面不兼容的情況普遍存在,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低,充電介面安全標準有待提升,充電信息和支付網路安全風險等問題仍然存在。

國家能源局副巡視員郭偉表示,「下一步將利用各級財政獎補資金的槓桿作用,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快推動各個充電服務平台的整合,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充電服務。」

電池性能直接關係到新能源汽車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陳清泰表示,在電池方面,中國已處於國際第一梯隊,很多外國公司也在用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擁有電池回收處理線,但回收業務並不多,「因為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壽命高於整車壽命。」趙長江說。

3 補貼退坡企業如何發展

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堪稱國內市場一大亮點,行業增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全年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銷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比亞迪、北汽等知名車企均有不俗成績。

光鮮亮麗的銷量數據背後,少不了許多車企的擔心: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牽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神經。自2010年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準逐年提高,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這顯示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陳清泰認為,政策補貼只是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提供生長空間和爭取時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適時退出干預。

苗圩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的發言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大家擔心補貼政策會調整,實際上這個調整是勢在必行的。」苗圩說:「與其到2020年年底一次性調整,還不如分段地釋放這個調整的壓力,使大家能夠平穩度過這個退坡的影響期。」

政策轉變將如何影響這個勢頭正猛的產業?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並沒有改變,中國汽車企業的信心沒有減退,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依然滿懷期待。

北汽集團日前宣布,到2020年,首先在北京市場上停售傳統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市場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新能源車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價格貴,貴在了電池所佔的40%。根據現在電池的技術進步發展來看,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成本將能夠與燃油車持平。

業內人士認為,電池成本高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預計到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以達到和燃油汽車相當的地步。

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實力明顯增強。骨幹整車企業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骨幹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達到了8%以上,高於行業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換車,我還要買新能源。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選擇越來越多了,外形、做工、里程方面都有很大改進,足夠滿足日常出行了。同樣價格的電動車足夠跟燃油車PK一下了。如果出遠門,可以租輛燃油車,方便也實惠。」新能源汽車用戶王小溪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

4 換道先行可否塑造中國品牌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海外,來自中國的綠色科技同樣受人關注。

自2012年6月比亞迪在荷蘭簽訂6台電動大巴出口合同以來,比亞迪電動大巴在全球包括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不斷獲得新訂單,目前已「駛入」全球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向全球交付各類純電動巴士超過3.5萬輛,獲得全球各地客戶的青睞和認可,持續引領電動巴士行業發展潮流。

「中國汽車的發展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先行。」陳清泰解釋說,自從接觸汽車以來,中國燃油汽車的發展始終追趕不上西方的步伐,但電動汽車給了我們打響「翻身仗」的契機。如今,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有很大突破,在電池方面中國已處於國際第一梯隊,在整車水平方面與國外差不多是同等水平。

在陳清泰看來,電動化只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1.0版本,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他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擘畫的藍圖。「把『四化』加起來,將是對汽車的一場革命:一是實現零排放;二是給汽車裝上一個強大的大腦。」

智能化已經被眾多國家和汽車企業認定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在剛剛結束的底特律車展上,智能化成為全球汽車企業集中展示的重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在步入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主的轉型升級時代,中國將不斷完善政策,加快推動智能汽車發展。

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業界公認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將迎來高峰;2025年,智能化汽車將落地應用。未來的汽車將解決好高效、安全、環保這三個問題。

( 作者:賈平凡 王 萌編輯:王擎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真人跳一跳直播火爆,下一波你來么
冷戰思維作祟讓美國防新戰略關切"大國競爭」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