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亦菜亦糧話南瓜

亦菜亦糧話南瓜

俗話說「瓜菜半年糧」,這瓜就是南瓜,老百姓過日子,鍋里碗里離不開南瓜,身體里有南瓜提供的能量,然而,人們卻沒有給予它應有的尊重。

記得兒時的一個順口溜:「學二話,長不大,推小車,賣南瓜,賣哩不夠本,回家喝涼水」。這本來是個嘲笑那些跟人學話的孩子的,卻硬把南瓜扯進去開涮。舊時,在朝歌,集市上賣啥的都有,就是沒有賣南瓜的,因為南瓜不值錢,沒人買,吃,就到左鄰右舍要,俗稱「尋(方言讀xin)個南瓜」。人們掛在嘴邊的話是「南瓜不算菜,麵條不算飯」;受了窩囊氣,就說「吃了一肚南瓜菜」;人品低劣的人,被說成「豬不啃的南瓜」。送禮千萬不能送南瓜,送了南瓜,南瓜扔了,把人也得罪了。它是上不了檯面的「粗菜」,用它招待客人,匠人,是不敬。有個富戶修門樓,從河東找了位磚雕匠,為門樓兩旁的墀頭上雕花刻鳥。招待的晚飯是南瓜爛菜白饅頭小米湯,在當時,算得上好飯。匠人覺得主家小看人,心懷不滿,就在雕刻墀頭的花鳥時給富戶下了咒,雕刻了一隻叼干枝梅的喜鵲,故意讓喜鵲頭向門外。幾年後,富戶先是賣田,接著賣牲口,最後到了要賣房子的地步。一天,有位風水先生路過,抬頭一看漂亮的門樓,倒吸一口涼氣,對富戶說,得罪匠人了,下咒了。風水先生指著門樓墀頭上的喜鵲說,頭朝里,把財拾,頭朝外,家道敗,喜鵲本該頭朝里,往家裡添柴(財),卻雕了個頭朝外,倒騰你家的財。富戶一聽,豁然明白,趕忙摳去磚雕,重新雕刻了頭朝里的喜鵲,幾年後,日子又好過了。

翻閱淇縣現存最早史志——嘉靖二十四年《淇縣誌》,在土產卷蔬品類中,對瓜的記載有王瓜、西瓜、冬瓜、稍瓜、香瓜、絲瓜、甜瓜,卻不見南瓜,原來,南瓜是地道的「外國貨」,它的原產地在遙遠的南美洲,明朝以後才漂洋過海,登陸中國,估計傳到朝歌的時間更晚一些,難怪裡面無記載。

南瓜落戶朝歌,沒有絲毫的「水土不服」,反倒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平原、丘陵、山區生根蔓秧,開花結果。

清明前後,栽瓜點豆。將飽滿的南瓜籽用溫水浸泡,至膨脹,瀝水,放入陶盆,上蒙濕布,放置到溫暖的爐灶邊,待其胚芽破皮,伸出尖尖的根腳,就可下土栽種了。挖個坑,下點水,蒙上一層細土,接下來就是等待收穫。

專業書籍上對南瓜的介紹為:一年生蔓生草本。莖長達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被短硬毛,有卷鬚。單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寬卵形,兩面密被茸毛,沿邊緣及葉面上常有白斑,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花單生,雌雄同株異花。花冠鍾狀,黃色。果實有扁球形、壺形、圓柱形等,表面有縱溝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狀突起。表皮有花紋,有柿紅色、橘黃色、月青色、翠綠色、墨綠色等。

「南瓜秧粗,南瓜秧長,南瓜秧爬過鄰家牆」。農村的房子,脊連脊,牆共牆,難免發生貓翻牆吃鄰居的食,母雞飛牆在鄰居家下蛋,南瓜爬牆在鄰居家開花結果的事情。兩家和睦,哈哈一笑,物歸原主,不是個事;兩家不對勁,擰眉瞪眼,吵嘴罵街打架的事就會發生。清朝末年,朝歌發生了一起巡撫巧斷南瓜案的故事。

李家栽的南瓜拖了秧,爬過高高的院牆,溜到張家,在張家安家,開了花,結了果。李家去摘南瓜,張家卻提前下了手。李家要南瓜,張家不給。兩家鬧個不可開交,官司打到縣衙。縣官是個糊塗官,李家說,瓜是我栽的,縣官說,瓜是你家的。張家說,瓜在俺家結,縣官說,那瓜是你的。斷來斷去,也沒有斷清楚。李家不甘心,聽說有位巡撫來到朝歌,就拽著張家找巡撫說理。巡撫聽了兩人的述說,眼珠一瞪,訓斥道,你們讓我斷南瓜案,南瓜何在,責令張家回家取南瓜。張家不敢怠慢,趕忙回家,扛來一隻金燦燦的大南瓜。巡撫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大膽南瓜,你本是粗菜一個,飽人口福,滋養血肉,而今卻惹得睦鄰反目,該當何罪,衙役們,給我重打二十大板。李家張家聽出話外之音,想想從前兩家相處如一家人,卻因一隻南瓜撕破臉,實在不值得,一起說,請大老爺開恩,官司不打了。張家要把南瓜還給李家,李家說青瓜梨棗,吃了拉倒,不要。巡撫笑著說,好瓜,不吃可惜,這樣吧,你們兌瓜,我兌米面,咱就做一大鍋南瓜糊塗麵條吃。於是,巡撫命廚師做了一大鍋南瓜糊塗麵條,吃了個皆大歡喜。飯後,巡撫把飽滋滋的南瓜籽包好,李家張家一家一包,讓他們帶回家來年做種。

南瓜屬於高產作物,立夏開初花,麥天見新瓜,從此,在漫長的夏秋時節,一茬一茬開花,一噴一噴結瓜,直到霜降,還留不住步,最後結個墊窩瓜。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農村起火吃大食堂,這是一個餓肚子時期,「人啃樹,狗啃狗,老鼠餓得啃磚頭」。後來農村食堂解散,土地政策放寬,人們有了小片荒,自留地。農村人就在在荒地路邊,房前屋後,撂下南瓜籽。那時,村莊田野,到處是生機勃勃的南瓜。南瓜成熟,人們炒著吃,煮著吃,熬著吃,燜著吃,久癟的肚子里,總算有了正兒八經食物,瘦弱的身體,總算有了營養。

上世紀七十年代大集體時期,生產小隊都有幾畝水肥地作為菜園,供社員吃菜。菜地里主要種植易管理,產量高的南瓜。菜農精心侍弄,鬆土、澆水、施肥、壓瓤、打叉、薅草,初夏,南瓜成熟,菜農三天一小摘,五天一大摘,山似地堆在菜地。分南瓜啦!?籃的、擔挑的、拉車的絡繹而至,家家分得長的圓的大的小的嫩的老的南瓜,滿載而歸。

南瓜宜老茄宜嫩。嫩南瓜與老南瓜的吃法不同,一般情況下,嫩南瓜適宜做菜用,老南瓜適宜當糧吃。

嫩南瓜澱粉、糖分含量低,利口,適宜熘炒,做滷菜、餡料等。如醋溜南瓜絲、南瓜片,爆炒南瓜片。南瓜切成片狀、條狀、塊狀、丁狀,用蒜瓣、花椒烹炒,打成南瓜鹵,撈麵條煮熟,南瓜鹵澆頂,即為「南瓜鹵」撈麵條,舊時,在農村,是極好的飯。南瓜混合莙薘梗打鹵,做成南瓜莙薘鹵撈麵條,佐以五月紫皮新蒜,也是令人垂涎的飯菜。南瓜用鑔床鑔絲,加入小蔥或韭菜、鹽、五香粉,就成了南瓜包子的餡料。南瓜包子咸香透甜,口味誘人,老少皆宜。紅莧菜,俗稱「紅米穀菜」,是舊時園子里常見的一種蔬菜。莧菜葉與南瓜絲混合,製成餡料,好面擀餅,攤入餡料,在平底鏊上烙熟。剛出鍋的菜饃是不能吃的,要放到瓦盆里,上面覆蓋籠布,焐上一會,這個過程朝歌人叫「溻」,溻這道工序非常重要,它是充分利用麵餅自身溫度和餡料的水分,把干硬的麵餅焐得綿軟可口,所以製作菜饃不叫「烙菜饃」,而稱「溻菜饃」。莧菜湯汁豐富,微酸,與南瓜搭配,酸甜爽口,營養豐富,清火除濕除燥。菜饃佐以蒜汁,是老百姓夏天的美食。

老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膠質,更適合做糧食食用。最常見的食用方法是煮、蒸。在做玉米糊塗、小米粥、疙瘩湯、糊塗麵條、湯麵條時,加入老南瓜塊,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在糧食短缺年代,意義非同尋常。加入老南瓜的飯食,甘甜可口,能增強食慾和營養。立秋見新糧,新玉米面搭配老南瓜,熬成粥,色澤金黃,玉米香與南瓜甜面融合成一種欲罷不能的味道。把水分小的老南瓜切成大塊,放入鍋籠蒸熟,南瓜肉軟面,而汁甘甜,解飢解渴,易於消化,是另一種美味。

南瓜旋成薄薄的長片,晒乾,俗稱「南瓜簾」,收藏,冬春季節,可作乾菜使用。老南瓜籽洗凈晒乾,是孩子們喜歡的零食,「老鴰張嘴,小雞叨米」,孩子們張開小嘴,一顆剝凈皮的瓜子仁落到孩子舌尖,嘎嘣一嚼,又焦又香。

南瓜的下腳料也扔不得。瞎南瓜籽(秕籽嫩籽)是雞的食物,南瓜瓤、南瓜把兒、南瓜皮,則是豬的食物,吃了這些,雞下蛋,豬長肉。金黃的喇叭狀南瓜花是飼養「叫蚰(蟈蟈)」的好食物,吃了南瓜花的叫蚰,精神得特別歡,叫得聲音特別響亮動聽。

作為食材,南瓜的優點是烹飪簡單,煮蒸炒溜均可,味道微甜或甘甜,無需加過多油鹽醬醋等調味品。但不足是野性大,本味突出,容易糊爛,不易成型,與葷腥融合性差,南瓜配肉,肉不是肉味,南瓜不是南瓜味。這些特性,正是它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原因。

醉過知酒濃,愛過知情重。一些上年紀的人到農家小飯館,總要來一盤醋溜南瓜絲,再來上南瓜鹵撈麵條,或是南瓜簾糊塗麵條,只有他們,才能吃出南瓜之外的味道。

請及時關注,欣賞更多更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瓜 的精彩文章:

南瓜大豐收變成南瓜成災,瓜農無心拿去市場賣,換來更好買賣
南瓜泥雖然好吃,但是南瓜這樣做更好吃哦

TAG: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