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以此始 必以此終

君以此始 必以此終

我是蘇北鹽城人。

雖然鹽城不如有些地方出的人才多,但還是出過一些人才的。

很多年以前,我的堂兄帶著我在鹽城市區遊覽,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引起了我的好奇。堂兄告訴我那是陸公祠。

我就是從這時開始知道我的這位偉大的同鄉——陸忠烈公的。

陸忠烈公,名秀夫,字君實,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我們這個民族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如果說有的話,那大概就是歷史了。

那些捨身取義、殺身成仁、抵禦外侮、為國盡忠的英雄,這個民族永遠都不會忘記,會鄭重其事地修建祠堂,世世代代供奉。最有名者如岳武穆岳王爺。

那些賣國求榮的漢奸,這個民族也從沒來沒有輕饒過他們。如秦檜、汪精衛之流,世世代代遭人唾棄。

歷史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宗教,也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品格。

所以像陸忠烈公這樣的英雄,自然永遠不會被這個民族忘記,陸公祠也會世世代代被這個民族的子孫供奉下去。

有好事者把宋、明兩朝的結局進行了比較,結論很耐人尋味。

史載,蒙古人攻擊大宋四川釣魚城時,釣魚城軍民堅守達三十六年,殺死蒙古大汗蒙哥,釣魚城依然不降,蒙古人最後以不屠城為條件才佔領釣魚城,是名副其實的慘勝。

更誇張的是襄陽的抵抗。蒙古騎兵橫掃歐洲只用了八萬兵力。蒙軍攻打大宋襄陽時,先後投入兵力達百萬之多,耗時三十八年、死傷數十萬人才拿下襄陽,又是一次名副其實的慘勝。

最後的最後,大宋崖山海戰兵敗亡國後,共有十萬精英誓死不降,蹈海殉國,其慘烈程度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空前絕後。

再看看明的結局吧。

李自成攻打北京時,並未遇到激烈抵抗,明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引李軍進城,後太監王德化又引李自成入德勝門,經承天門步入內殿。

崇禎帝在煤山自盡。明亡。

更可笑的在後面。

明剛剛亡國,就有大批前明大臣主動跑到李自成那裡求官做。

更開眼的還在後面。

滿洲八旗騎兵再厲害,一共不過幾萬人而已。幫滿洲人打天下的全是明的舊臣,文如洪承疇,從關內一直打到雲南,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武如吳三桂,從山海關一直打到雲南,封平西王。

一言以蔽之,明末是一個漢奸輩出的醜陋年代。那段歷史是民族之痛史,我是帶著極大的悲痛讀完南明史的,實不忍細讀也。

為什麼宋、明兩朝的結局天差地別、如此迥異呢?

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話: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大宋得天下肇始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匡胤是個明白人,深知天下可馬上得之,不可馬上治之的道理,治天下還要靠讀書人。

所以有宋一代,待讀書人甚厚。

宰相得與皇帝同坐論事。成語坐而論道的出典就在這裡。

宋太祖還曾留下秘密誓約,明確要求後世帝王不得殺大臣和言官,誓約內容有三條: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

第一條內容也是極見胸襟的。宋之天下取自柴氏家族。宋能善待柴氏後裔,頗有古仁者之風。商滅夏後,封夏後人於杞。周滅商後,封商後人於宋。都沒有趕盡殺絕。後世能效法者,除宋之外想不出第二個了。更多的是明崇禎帝亡國時一劍砍下女兒的手臂,絕望地問她為何生在帝王家。

第二條就是不殺大臣和言官的出處。

如果說宋是最為禮遇讀書人的一個朝代,明則是另一個極端。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乞丐,雖然坐上了皇帝寶座,可是仍極度自卑,信不過任何人,當然也信不過讀書人。

明代帝王一不高興就會把當庭脫掉大臣的褲子打屁股,大臣經常被打得血肉橫飛甚至被當場打死。

斯文喪盡,莫此為甚。

萬事皆有因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下仇恨,只能收穫仇恨。

種下大愛,才能收穫大愛。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文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藝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