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我們歷來自稱禮儀之邦,這個禮究竟是講什麼?

南懷瑾老師:我們歷來自稱禮儀之邦,這個禮究竟是講什麼?

南懷瑾老師:我們歷來自稱禮儀之邦,這個禮究竟是講什麼?

我們歷來自稱禮儀之邦,這個禮究竟是講什麼?

本文摘錄自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由這一則,你可以看出,孔子雖然對文化精神的禮樂,發出無窮的感嘆,但是他仍然認為那是教化的失敗,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學問沒有完成,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傳統文化精神的仁心仁術,所以他的根本已經沒有了,還說什麼禮與樂呢?綜合以上的三則,便是全篇開宗明義的點題,以下都由此而來,便可以了解全篇都是一以貫之的精神,所以下文便引出林放問禮之本的話了。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林放,魯國人。他看見孔子經常為禮樂的衰亡而感嘆,所以便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這本來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大問題,不但林放要問,恐怕別人也都想問。大家都知道傳統文化中很注重禮,我國曆來都自稱是禮義之邦。這個禮究竟又是講的什麼呢?你如果認為待人接物哈腰作揖、滿臉堆笑便是禮了,那真是不知禮之本啊!孔子傳承歷史文化,刪定禮的部分,留傳下來的有三禮,就是《周禮》、《儀禮》、《禮記》,通常都叫作《禮記》。

這三種書的內容,包括了歷史傳統文化的精神。例如正心誠意、學問修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社會風俗、習慣法、倫理、心理衛生、生理衛生,等等,無一不包。當然那是古典書籍,並不像現代人那些什麼概論、什麼歷史那樣的有系統、有條理。但是從那一時代和傳統的觀念看來,也不能說它是完全不科學的,只是不合於現代的科學分類方法而已。你站在現代的立場,一開口,便把傳統文化思想說得這樣不科學,那樣不科學,那你才是真正沒有科學頭腦呢!為什麼呢?因為你忘記了產生科學最主要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現代流傳的《大學》、《中庸》,以及《禮運·大同篇》的思想,也只是《禮記》的一部分,你就可想而知它的內容了。可是這些等等,都還只算是傳統文化中「禮」的部分,那是屬於禮儀之禮。換句話說,上至哲學和政治,下至社會制度和個人禮貌,都只是禮的應用。那麼,禮之本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傳統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所謂天人之際、天人合一、形而上和形而下共通的體用認識,也就是我們列祖列宗文化精神的基本所在。《禮記·檀弓篇》所謂「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的境界,包括了宗教,而又超越宗教,完成人本位以合天人的造詣。

所以當林放問禮之本,孔子便說:「大哉問!」這是說,你這個題目問得太博大精深了!他覺得林放的程度,是不能理解到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的,於是只好轉而拿禮儀的最相近、最基本的應用,姑且回答他的所問。他說,一切禮儀的基本原則,與其太過於奢華,毋寧簡單樸實的好。喪禮,與其外表虛華,毋寧是憂戚的好。在這中間,無形中說明了禮中最重要的「敬」字。總之,待人接物,或對人處事,寧可在在處處,隨時謹慎,敬以從事,也就近於禮了。因此,孔門弟子跟著便記載一則孔子對文化精神重視的話。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我們的古代歷史習慣,對北方與東西邊區文化落後的民族,就叫作夷狄。他說,那些文化落後或歷史淺薄的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文物、衣冠和制度,也有領袖君主。可是他們缺乏歷史文化的精神,雖然也有君主統治著人民,但還不如夏禹的王朝,雖然已經亡了王位和國土,可是他的文化精神,還是永遠垂照千秋萬代的啊!由這裡知道,孔子對歷史傳統文化精神重視的程度。換句話說,我們的國家體制,儘管可以隨時變動,但我們的歷史傳統文化,萬萬不能讓它滅亡。因為那是我們列祖列宗傳統的精神,是炎黃子孫應該堅定建立的志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五)
南懷瑾老師:春天是生長的季節,如何正確養生呢?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