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海盜,橫掃整個東亞,但結局凄慘

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海盜,橫掃整個東亞,但結局凄慘

鄭芝龍(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飛黃(一說字飛龍),原名一官(Iquan),天主教名尼古拉,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鎮人,明末清初東南沿海台灣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盜,最大的海商兼軍事集團首領,先後歸附明清兩朝為官。

鄭芝龍以東南沿海為基地活躍舞台的海商兼海盜(隨朝廷政策的變化身份隨變),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開始。鄭芝龍在離開日本到台灣建立新的根據地,不僅建立了一支實力強大的私人海軍,而且效仿明朝在台灣設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割據政權。明政府無力剿滅鄭芝龍便轉而招安,1628年,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軍入關,鄭芝龍於1646年降清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利用鄭芝龍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11月24日被殺。

鄭芝龍在17世紀中國明朝海禁與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於1633年在泉州金門島的料羅灣海戰中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在鄭和船隊退出南中國海200年後,重奪了海上主導權,是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鄭芝龍對歷史的其他影響還有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和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在台灣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並為其子鄭成功留下強大海上基業,鄭成功以此資本抗清並在南京兵敗後以海上武力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

鄭芝龍小名一官,父鄭士表。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家庭,石井為閩南漁村,鄭一官「少落魄」,從小習海事, 「性情逸盪,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縱,漸流蕩逸,失父愛。

鄭一官十七歲時,因家庭生計艱難,偕其弟芝虎、芝豹赴當時中外貿易中心地點之一的廣東香山澳(澳門)依舅父黃程。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協助商務。鄭一官在商業競爭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學會經商貿易,到過馬尼拉,並學會了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1621年(天啟元年),鄭芝龍18歲時,與兄弟齊至澳門的舅父黃程處學習經商,在與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響,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賈斯帕(Nicolas),另名尼古拉,外國人稱他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黃程營商置舶,興販東洋,見鄭一官能幹,天啟三年(1623年)譴其附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從香山澳放洋,遠赴日本,僑居長崎。人地生疏,始以「賣履」為業,或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後轉經商,為其舅黃程販賣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鄭一官從事商業活動和對外貿易,後寄身李旦門下,幫助李旦做生意,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並「以父事之」。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李旦覺得一官能幹可靠,「撫為義子」,交給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獲大利。不數年,鄭一官成為巨賈,常往來中國、日本間,居日華僑,咸推重之。

鄭一官還熱心學習劍術,認識了「為邑主鍛刀劍」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鄭一官以領袖華僑之資格,晉謁已退隱的前幕府將軍德川秀忠於駿府(今靜岡縣)獻藥品,秀忠親問以中國事,大喜,命招待於長崎賓館,賜賚優渥。鄭一官受幕府召見,日本人視為光榮顯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貴常從交遊,稱為「老一官」。

平戶藩為當時日本對外貿易中心,各國商船雲集。由於鄭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初召後「屢訪藩士家」。後遷肥前國平戶,受到當地諸侯松浦氏優遇,松浦氏為其在平戶附近的河內浦千里濱(即今長崎縣松浦郡千里濱)賜宅地建新居,並介紹平戶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締婚。

鄭一官追隨於日本平戶島的華僑大海盜商人李旦門下,初時擔任翻譯等工作,逐漸成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1624年初,鄭芝龍因李旦推薦,前往澎 湖擔任荷蘭人的翻譯及通事,同年初秋荷蘭人撤退至台灣南部;由於明朝和荷蘭的爭執,影響到李旦當時的中日台間的商業利益,因此李旦派鄭芝龍亦是李旦介入明朝和荷蘭的手段之一。

後來荷蘭人利用鄭一官來執行在台灣海峽截擊往馬尼拉與西班牙人(當時荷蘭人的主要競爭對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盜任務。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複合體「東印度公司」到處攔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佔伊比利亞人的海外要塞、商館,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大本營。根據荷蘭長官韋特信件中,記錄了派「通事一官」率領約二十至三十艘中式帆船去進行「截擊與俘獲」的業務。

1624年中秋後,鄭一官將事業重心自日本九州島遷到台灣,歸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領)顏思齊。此後不久,荷蘭東印度公司登島,驅逐了以台灣為基地的其他勢力,鄭芝龍遂攜妻子定居於中國大陸。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在台灣建築「熱蘭遮」和「赤嵌城」兩個要塞,侵佔了台灣南部地區。同年荷蘭、西班牙兩個殖民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台灣的統治權,發生戰爭,荷蘭得勝,獨佔了整個台灣,這是歷史上台灣第一次為外國人佔領。

天啟五年(1625年)四、五月間,也許是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太多的發展,或因奉義父李旦之命,鄭一官離開荷蘭人,開始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經帶著手下活躍在台灣海峽了。一名荷蘭船長曾經給第一任台灣長官宋克寫信說:「(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領一官,作為代表,後面跟著手執刀劍的銃手七、八名,向我們寒暄。」

兩個月後,身為日本長崎、平戶僑領的李旦向宋克長官請領了出航許可證,在7月從大員啟程回到平戶,但一個多月後,就在平戶去世了。李旦死後,他在台灣的產業和事業都歸鄭一官所有,為鄭一官合併當時台灣既有的其他漢人武裝勢力(主要在今雲林北港地區),及從大陸招收新的勢力到台,創造了條件。

鄭一官自立門戶後,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結為「十八芝」, 並從此改名為「芝龍」,而不再稱「一官」。

鄭芝龍繼續拓墾大業,勢力不斷壯大,成為當時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凡我內地之虛實,瞭然於胸。加以歲月招徠,金錢所誘餌,聚艇數百,聚徒數萬……禮賢而上(尚)士,劫富而施貧,來者不拒,而去者不追。」

天啟六至七年(1626~1627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農曆二月,鄭芝龍利用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福建漳浦,劫掠金門、中左所(今廈門)和廣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福建,再犯泉州、廈門,襲銅山(東山),陷舊鎮,擊敗金門游擊盧毓英、福建總兵官俞咨皋的進剿,縱橫東南海上,聲勢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襲中,鄭芝龍等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台拓墾,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往投靠。這一仗鄭芝龍打敗官兵和許心素,使廈門從此成為鄭氏的地盤,勢力日益強盛,官兵不能敵,也代表著泉州幫勢力的興起。

由於鄭芝龍集團力量的大幅度發展,對荷蘭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脅,荷蘭船隻一在中國海露面,就為鄭芝龍集團截獲,為此,天啟七年(1627年)還發生一場駐台荷軍與鄭軍的戰爭,結果荷軍敗北。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朝廷,招撫鄭芝龍。工科給事中顏繼祖奏摺寫道:「海盜鄭芝龍,生長於泉,聚徒數萬,劫富施貧,民不畏官而畏盜。」 鄭芝龍欲投降明朝中央政府,鄭芝龍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諸盜」為己任,九月就撫於福建巡撫熊文燦,率部降明,詔授海防游擊,任「五虎游擊將軍」,離開他多年經營的海上貿易根據地台灣,坐鎮閩海。此時,鄭芝龍有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仍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率軍討伐其他昔日結拜契兄弟海盜力量,包括李魁奇、鍾斌,官至總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成為當地首富,也是少數迎娶了日本人卻仍能正式返回中國內地的海盜。

1633年芝龍於福建沿海金門海戰擊潰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從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國商船舶靠費用,鄭芝龍也因此迅速富可傾國。儼然稱為閩南的領主與海上霸主,並對繳保護費給芝龍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繳三千兩銀錢),給予鄭家的令旗;如不繳費而想經過芝龍海域的,恐怕難逃被劫的命運。芝龍如此強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營運不寧,荷蘭人數度聯合其他勢力合取芝龍,但芝龍仍持續擴張其勢力,並將荷蘭人次次打敗。史載:「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自築城安平鎮」;「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八閩以鄭氏為長城」。至此,鄭芝龍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戶、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漢人、日本 人、朝鮮人、南島語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高達廿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華東與華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強權。

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疇向清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提出招降鄭芝龍的建議,與招撫福建御史黃熙胤(晉江人)寫信勸鄭芝龍降清。六月,清軍兵分兩路由仙霞關、分水關進逼福建,鄭芝龍既得貝勒書,決意降,鄭芝龍兄弟擁兵不進。八月,鄭芝龍盡撤水軍回晉江安平(安海鎮),有船五六百艘;鎮守仙霞關的鄭鴻逵聞訊逃竄,清兵陷仙霞嶺,隆武帝奔汀州,被執,後絕食死於福京。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統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興化、泉 州、漳 州諸郡縣。同月,博洛遣泉州紳士郭必昌持書往安平招撫鄭芝龍,許以閩粵總督。其子鄭成功勸止鄭芝龍未果,遂至孔廟哭廟、焚儒服,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後率部出海,繼續反清。同年,清軍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鍵,楊鳳苞稱「福京之亡,亡於鄭芝龍之通款」。

而投降清軍的鄭芝龍,卻遭到南征主帥貝勒博洛的背約,移送到京師。鄭芝龍被編入漢軍正紅旗,順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歸順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晉封同安侯。為安撫鄭成功,清朝對投降的鄭芝龍優待有加,芝龍數次奉令命鄭成功歸順,鄭成功已在閩南奠定抗清戰鬥基礎。二月,清廷命鄭芝龍派其家人李德與鄭、賈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入閩,招成功降,福建總督劉清泰並附書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鄭世忠持鄭芝龍書勸之。鄭芝豹、鄭彩皆降,唯鄭成功均堅辭不受。

永曆十五年(1661年)農曆三月初一日,鄭成功在金門祭海誓師,進軍台灣;四月初一(4月30日),鄭軍登陸台灣;四月初八日登陸安平,佔領台灣南部;五月,鄭成功攻台灣東都,改赤崁城為承天府;荷蘭人戰敗,降於安平。十月初三日,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於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學衚衕西口),一說寧古塔,鄭芝龍在北京的一家老小沒有留下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也 的精彩文章:

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五大皇帝,最後一個太摳
白酒斤半,啤酒無限,歷史上唯一一個喝酒喝死的詩人,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TAG: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