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孩子,您焦慮嗎?

教育孩子,您焦慮嗎?

本來題目想寫成「焦慮的父母,無辜的孩子」,後來一想不妥,焦慮的父母,也很有可能造就成功的孩子。成功的孩子有咋能是無辜的孩子呢?

在教育孩子上,從身邊人觀察來看,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焦慮。「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教育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好,我想天下沒有通過教育想把孩子搞殘的父母,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都不知道究竟咋教育孩子才能好,甚至於在如此紛繁複雜的時代背景下,父母都不知道啥叫好的教育。如此,能不焦慮嗎?此外,物質條件好了,大城市家庭一個孩子家庭教育開支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信息爆炸了,信息的高速流動與傳播,使得家庭教育同質化,人云亦云隨大流的慣性很強的,如果生活在閉塞的社會,教育孩子跟自己被父母咋教育幾乎差不多;教育供給豐富了,只要想給孩子在教育上捨得花錢,沒有花不出去的錢,各個教育機構傳銷式洗腦也很厲害,無孔不入。種種上述原因,當父母的能不焦慮嗎?

每每朋友聚餐,談到教育孩子的話題往往孩子跟媽們針鋒相對多些,最近幾位高中同學聚會,居然一群大老爺們也激烈交鋒起來,可見誰家覺得在孩子教育上沒啥焦慮那應該是掩埋自己的感受不樂於示人而已。

教育孩子,關鍵的一點是學什麼?語數英三門主課,課堂學習,課下報班繼續;體育美術音樂,多才多藝,全面綜合發展;國學誦讀書法,傳統文化,修身養性;重點學校特長科目,直升重點的不二法門。如此排班,每周seven twenty-four也能排得滿滿的,然而父母畢竟不都是虎媽狼爸,心疼孩子還得給孩子留點兒吃飯睡覺的時間吧。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然而平常人無法扭曲時空,把時間拉長,可不得焦慮。加上,有些孩子聰明些,科科一百,家長喜笑顏開;有的孩子笨些,咋學不會,分數就是上不來,父母可不得焦慮,甚至動手打人的心情時不時竄一下。

目前孩子的教育,有兩個機構的社會影響力不容小覷,一個是衡水中學,一個是學而思(別名「好未來」,可以幫他們造一個廣告詞,「不上學而思,沒有好未來」)。衡水中學「成功」之處在於目標導向,高考分數,這個目標與廣大父母的目標嚴絲合縫地統一。衡中的教育模式,已經出了衡中的圍牆,大有向牆外擴散之勢,省城石家莊著名中學基本以衡中模式為模仿。我親外甥女上的石家莊二中,我曾經跟她母親我姐姐探討過這種教育模式對孩子不利,被姐姐給嗆了,農村孩子考不上大學,出路何在?考大學除了分數還能依賴於啥?社會現實如此,確實無以反駁。就如同中介推銷學區房,抓緊買吧,社會階層流動的大門馬上關閉,就差一套學區房尚能趕上最後一班車。階層通過權力固化,基層百姓上升的通道除了靠教育還能靠啥?然並卵,教育是不是最終會淪為海市蜃樓般的幻想?但是有一點肯定的,即使教育最終淪為海市蜃樓,權且讓父母去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里沒啥瑕疵,否則生而為人,又怎能生活在沒有希望的日子裡?衡中是清華北大的生源大戶,聽北大有人提起過,在北大衡中學生是獨立的一個群體,具體什麼樣的群體語焉不詳。網上也曾經有衡中學生長文感謝衡中模式的,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壞和絕地的好,衡中教育方式如此,學而思的教育理念也如此。

清華經管學院錢穎一院長放棄經濟學研究潛心研究教育十數年,提出大學的主體和目的是大學生,一切教育工作圍繞這個主體而開展。然而家庭教育的主體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孩子是被安排的,既然父母做主,不見得是如何教育好孩子,而是如何通過對孩子的報班而釋放出身為父母的焦慮。假設說,班級40名學生,你家孩子倒數第一,孩子可能該吃吃該玩玩,最焦慮的其實是父母。小學倒數,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大學,最終前途悲慘不能再悲慘。但是七八歲的孩子哪裡想得那麼遠那麼透徹啊,在孩子眼裡最多是考試完了,放假了,可以不用天天困悠悠被喊起早了,至於能否放縱玩玩,那得看父母的安置。家庭教育,名義上的主體,反倒最沒有發言權。有的父母說了,他家孩子就是愛上學而思,寒暑假就不喜歡玩兒,就喜歡學,不學習渾身刺癢,刺癢難耐非看皮膚科大夫不足以止癢。有沒有這樣懂事的孩子呢?肯定有!但是孩子最喜歡的是玩兒而不是學,這也可能大概率情況下成立。

孩子為什麼喜歡學習,而且親口跟父母說喜歡?孩子為什麼說喜歡學而思,而且主動跟父母要求報名?我不懂兒童心理學,但是通過觀察,發現孩子有撒謊的現象。這裡所說的撒謊不是十惡不赦的那種啊,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感想感受,而是察言觀色表達的是父母的喜好。孩子心智不成熟,人格還沒最終健全,安全感不能來自於自身而源於父母的庇護,在這種現實條件下,孩子可比人工智慧還智能,他們會討好大人的。我閨女怕她媽而不怕我,當他犯事(犯事不見得是犯錯啊)後首先想到是解決她媽那方的可能感受,殺手鐧就是沒等她媽發言馬上大雨傾盆,搞得她媽來不及發脾氣就得去哄,這個套路屢試不爽。有那麼一次,忘記犯啥事來了,她媽媽在廚房,我在現場,我閨女沒有立刻哭出來,而是非常非常冷靜地蹭地跑到另外一個房間,路過我還沒忘記跟我打招呼,「我得把拖鞋找來」,把拖鞋穿好後去廚房向她媽媽彙報情況,見她媽之前眼淚就出來了。這一套下來差點把我笑抽抽了。如果父母長期壓制孩子的訴求,孩子基於形勢判斷會進化出他們的招數出來的,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有兒童心理學家說撒謊是兒童的一種進化,成熟的表現,然而這會不會使得父母與孩子交流失真?往遠了推斷,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如同職場屬下與領導的關係,屬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挖空心思琢磨領導的意圖,從而獲得領導的器重。成人世界的幾乎所有的行為,都能從兒童時代找到緣起的心理規律。那好,這種職場關係適合於體制內,領導的能力是組織能力的上線。然而引領時代,創造歷史的那種組織,如蘋果、谷歌、華為、臉書等等,又是一種什麼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組織關係呢?教育孩子,是使其獲得未來他們那個時代獲得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又是怎樣的時代呢?我們身為父母,自己的時代尚且不能理解,尚且不能跟得上,又如何跟得上屬於孩子的那個時代呢?所以,孩子必須讓他們自己去適應他們即將生活的時代,而不是父母代替他們去適應那個時代。如果事事父母做主,孩子從小就沒有自我的塑造與成長,即使他們的時代迎面而來,他們也會本能地問問「媽媽,我該怎麼辦呢?」

記得看某個李一諾(蓋茨基金中國首席代表,一土學校創始人,運營著奴隸社會的公眾號,三個孩子的媽,可謂算是成功人士吧)的視頻,她提到成功的三個素質我覺得有些道理,一是領導力,二是思維模式,三是價值觀。細細思量,這三種素養哪個學校教育有教?學而思教嗎?既然學校教育和社會機構教育都沒有教,為何家庭教育不補充補充呢?給孩子報了一堆的社會學習班,把孩子往班裡一扔,父母在外看兩個小時手機(誰敢舉手說等孩子沒看手機?)這種貌似對孩子負責,反過來看又不見得是負責,只動錢不動腦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父母的某種卸責呢?畢竟動錢之後的玩弄手機,比動腦子其實好像簡單了很多哈。

跟人比較,揠苗助長,也是父母焦慮的體現。「人家誰誰誰,幼兒園畢業就是認識了3000漢字,英語嘰里呱啦,數學都學乘除法了,咱家孩子漢字不到100個,英語26個字母還沒溜,數學頂多10以內加減法,這可咋辦啊?」咋辦啊?你問問學而思老師,如果不抓緊報名,你家孩子一生就算完蛋了。孩子個體差異其實很大的,人家孩子三歲會騎自行車,你家五歲學會的,與未來的成功就差了20年?不至於吧!尊重孩子個體差異性,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放下期待和高要求,跟孩子多玩玩,少看手機,理解理解孩子的小心思小九九,其實這都是教育。

其實關於教育,本人也是啥也不懂,也挺焦慮!

2018年2月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連友 的精彩文章:

TAG:李連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