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學習264

《論語》學習264

先進篇第十一·一一(264)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錢穆譯】子路問:「如何奉事鬼神?」先生說:「不能奉事人,哪能奉事鬼呀?」子路又問:「人死後如何?」先生說:「還沒知得生,哪知得死呀?」

【楊伯峻譯】子路問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還不能服事,怎麼能去服事死人?」子路又道:「我大膽地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道:「生的道理還沒有弄明白,怎麼能夠懂得死?」

【傅佩榮譯】子路請教如何服侍鬼神。孔子說:「沒有辦法服侍活人,怎麼有辦法服侍死人?」子路又問:「膽敢請教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沒有了解生的道理,怎麼會了解死的道理。」

事,事奉。敢,斗膽,膽敢。

我們先看這段話的解釋,子路問孔子如何事奉鬼神。孔子說:「沒有辦法服侍活人,怎麼有辦法服侍死人。」「我斗膽再問一下死是怎麼回事?」子路又問,孔子說:「沒有了解生的道理,怎麼知道死的道理。」乍一看,孔子的回答有些奇怪,好像答非所問,或者說敷衍了事。

第一句子路問怎麼樣事奉鬼神,孔子沒有回答「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5》)卻說如果沒辦法服侍活人,怎麼有辦法服侍死人?我們該怎樣理解?是不是說先把活人服侍好了,自然有辦法服侍死人?

第二句子路問死是怎麼一回事,孔子說不知道生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的道理。又該怎樣理解?是說明白了生的道理以後,自然就會明白死的道理嗎?

我想並不是孔子避談鬼神之事,孔子不談論「怪、力、亂、神。」(《論語·述而20》)並不是不涉及,而是不妄加評論。他對鬼神的態度是敬而遠之,對祭祀、請禱鬼神很虔誠,很用心,他「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12》)但他祭鬼神不是為祭而祭,而是讓活著的人明白做人的道理,這也是他的一貫之道。所以他對活著的人怎樣修為才是他行道的真正本質,這樣我們就明白了他對活人和死人,對生和死是怎樣的理解。死之前是生,死之後為鬼,只有明明白白把活人服侍好了,才能把死人服侍好,也只有明明白白把生的道理弄清楚了,才有可能談死的歸宿。換句話說,只有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才有可能明白死亡的意義。

因此學習本章時,我們應明白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明白自己如何活著,為什麼活著。死是人的必然歸途,坦然面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背後國文 的精彩文章:

《論語》學習230-231

TAG:背後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