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亞馬遜矢志改造醫療服務業,但這項使命難於上青天

亞馬遜矢志改造醫療服務業,但這項使命難於上青天

#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Megan McArdle

彭博專欄作家,《新聞周刊》、《大西洋月刊》、《經濟學人》撰稿人

醫療保健成本有點像天氣:每個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但所有人都對此無能為力。然而,就這方面而言,兩者還是有些差異的:人們想對醫療保健成本有所作為。然而,長期以來,這些成本的增速遠遠超過通脹率,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五分之一。

這種狀況讓各家公司非常緊張,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們畢竟是這個國家相當大一部分健康保險的提供者。他們想做點什麼來遏制其增長勢頭。三家擁有很大市場支配力的重量級公司剛剛宣布,該死的,他們必須得出手了。

亞馬遜(Amazon.com Inc.)、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 Inc.)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正在聯手組建一家「沒有利潤激勵和約束」的獨立公司,旨在「以合理的成本為美國員工及其家庭提供簡單、優質和透明的醫療保健服務。」這三家公司表示,他們將「應對醫療保健帶來的巨大挑戰,並將充分利用保險賠付。」

儘管最初的重點將放在技術方面,並且這項努力起初僅僅面向上述三家公司自己的員工,但人們不由得懷疑,其雄心壯志可能不止於此:他們想打造一家能夠以某種方式遏制醫療成本上漲壓力的企業。在重建醫療服務市場的同時,他們甚至可能會將這部分國民總支出的一小部分轉移到自己的口袋。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將獲得更大的權力:如果他們真的能構築一道堤壩,阻擋每年流向醫保系統的資金洪流,向亞馬遜等企業支付一筆荒誕不經的利潤,將是非常值得的。問題是,他們能做到嗎?抑或,他們是否會像無數先行者那樣,開始打造一道自以為足夠強大的堤壩,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在洪水泛濫的重壓下轟然倒塌?

認為他們可能會做到,並不是一個十足瘋狂的想法。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大多數大公司都是「自我保險」(self-insure)。他們通常會花錢聘請外部企業幫助其管理健康保險,但負責出錢賠付的,是這些公司自身。一個大僱主往往是一個統計小宇宙,由異常健康的員工來平衡掉異常生病的員工的賬單。所以,儘管這些公司並不是安泰保險(Aetna)那個意義上的健康保險管理專家,但他們的確擁有一些相關經驗。

再加上另一個事實:亞馬遜真的很擅長技術,而大多數醫療保健公司都不擅長此道。可以肯定的是,許多醫療技術堪稱鬼斧神工,但基於任何其他行業的標準來看,把所有這些醫療技術綁縛在一起的系統卻是一團糟。從隱私法律到供應商碎片化,這種狀況可以用許多原因予以解釋。但一個很難擺脫的結論是,醫療信息技術(IT)如此糟糕的部分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必做得特別出色。相當大一部分醫療服務都不必經受正常競爭的考驗,因為人們不會像買東西那樣,四處尋找合適的醫生和醫院,為此買單的企業對這個系統也沒有很大的控制權。

IT做得好的醫療公司不一定會收穫回報,因為支付系統並不是為提供這些獎勵而設立的。因此,在醫療保健行業,驅動公司利用信息技術來改善效率的正常激勵,並不像其他行業那樣強勁——至少在供應商方面是這樣。

但作為總計擁有上百萬員工的客戶,亞馬遜、摩根大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或許擁有做好這件事的動機和專業知識。

……

新聞背景:亞馬遜、伯克希爾和摩根大通要聯手組建醫療保健公司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思·辨》將為讀者每個工作日提供一篇由著名經濟學家和權威專欄作者對熱點事件的獨到觀點和解析,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美國股債雙雙大跌,市場泡沫真的來了嗎?
茅台股價屢創新高,酒業公司如何依靠品牌價值「釀造」升值潛力?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