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叫「書寫」——派克51試寫紀實

今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叫「書寫」——派克51試寫紀實

世間萬事,都是因緣際會。上一次在介紹派克寶珠筆時剛談到派克51,當晚就有一個朋友向我提及派克51——這支派克公司研發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頁的經典之筆。注意這個時間點:那時候八零後的爺爺奶奶們還在經歷二戰。

派克51是英雄100的模仿對象。而我們如今看到的各個型號不出20塊軟妹幣的英雄也至少從外形的層高面上遵循著派克51這種形制。所以,當我向不少不知情的朋友提起我對這支筆的一往情深時,他們多數的反應都是:這不是我小時候用過的5塊錢的英雄嗎?

然而,51這個型號生產的時間跨度並不算短,前後出過好幾種版本,從外觀到細節,到上墨器的類型,到不同批次的顏色等等......都是不同的,加之許多二手的51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作」。要不為什麼我會說我不敢自己直接買派克51呢,就好比你去買古董,你能保證自己不吃藥嗎?(「吃藥」:古書畫交易活動中的一種俗語,意思就是不慎買到了贗品。)

對於派克51的各個版本,我就不在此處做詳細介紹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對於派克51的大致情況,網上也有許多介紹。派克公司於1939年斥資25萬美元(注意,是當年的25萬美元,現在的25萬美元不可與之同日而語)研發一款風格簡潔的流線型外觀且能夠避免墨水在筆尖過快乾涸又能防止漏墨的鋼筆。另一方面,這一次,派克使用了一種叫做Lucite的合成樹脂,可以有效且長期抵抗墨水對筆桿的侵蝕。我曾經關注過英雄100,印象中英雄100在許多方面都成功模仿了派克51,但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並沒有解決如何製造Lucite合成樹脂的問題。派克51於1941年開始面市,一直持續到大約上世紀七十年代(1969-1975)。面市這一年,恰逢派克公司成立51周年,這支筆也成就了一段經典傳奇。派克51研發到尾聲,出過一款型號為MKiii的筆,據說各方面與其後繼者派克61已經十分相似,也不及早期51那樣多的細節方面的考究,對於段位非常高的派克51收藏者而言,MKIII(Mark III)或許並非最為難得之珍品。但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我只能說如果我能親手試一試MKiii,我已經萬分幸福了。當然,我的表述中帶有個人情感,客觀而言,派克51的產量還是比較大的,以至於如今想要求到一支,倒也不算難於上青天。

今天我要曬出的,就是派克51MKiii。再說回與我談及鋼筆的朋友,剛好他收藏了派克51(貌似還不止一支),於是他將他的這支51寄給我試用。可以說,我今天是懷著一種儀式感,去迎請這件快遞的......所以我打算給它一個開箱紀念:

這是一隻普通的、充滿春聯兒氣息的順豐快遞盒子

把它打開,抽出一大卷厚厚的帶泡泡的塑料保護膜,那一瞬間我有點懵,以為自己收到了一卷塑料布......

一個藍色的小盒子,別誤會,它不是派克的包裝。

人生初見派克51,它是藍色的,有一點舊舊的痕迹,表面布滿了淺淺的劃痕。

拆開來觀察它的上墨器,乍一看去你一定很熟悉,有無數次上課你記筆記到筆沒墨,你會把自己的英雄拆開灌墨,你會看到這種樣子:

但這些你一定不熟悉:這是上墨器上的刻字,有好幾行,我就不一一拍了。

上墨器的另一側用一種充滿現代感又有些復古的雙線字體刻著PARKER "51",說實在的,看到這行字,我開始心潮澎湃。

從正面看筆尖,金色(我猜應該是14K金,缺乏常識,所以不敢判斷,如果有熟悉的讀者,請留言賜教),長度並不像大家所熟知的那種幾塊錢軟妹幣的英雄那麼細長,這個筆尖其實很寬,比較短,有明顯的厚度,鷹喙形,在燈光下散發著溫柔的光輝。

筆尖的側面,可見其厚度以及筆尖的打磨形狀。

無比熟悉的派克標誌:箭頭狀筆夾

筆頂,半透明,沒有考證過它的材質,也沒來及問我的朋友,看上去像一種水晶的質感。但是絕大多數的科普都會寫明派克MKiii筆蓋頂飾是金屬鈕,所以,這個鈕的材質實在是令我很不懂。

筆蓋上刻著:MADE IN ENGLAND以及派克的logo,另一側刻了PARKER

雖然這個logo很小很小,以至於800度近視的我並不能看清,加上劃痕的干擾就顯得更加難讀,但是作為一個搞視覺藝術研究的人,對圖形的敏感,我還是立刻發現了它的小箭頭以及橢圓的飽滿度與現在的派克logo是不同的:

此為現在的logo(圖片來自搜狗百科中「派克」的詞條)

燈光之下顏色有偏差,放在夕陽漫照的天光之下,可見其顏色是這樣的,且箭頭狀的筆夾十分精緻:

說中的戰鬥機似的側顏:

為什麼要說它是戰鬥機的側顏呢,因為:

正如派克當年的廣告,這是它設計過程中所考量過的一個因素,派克將戰鬥機p-51"野馬"殲擊機的外形當作產品造型的靈感來源,當然,想想1939年的歷史背景,只能說,真的很帥。圖中的這支筆是早期51,並非MKiii。(此圖轉自微信公眾號Nostalgia於2014年11月29日的推文:《【復古·百科】--派克51廣告解讀》,我本想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直接轉載這篇文章,但微信公眾平台的系統提示是原文未做過原創性聲明,無法轉載,只好把他當時發出來的派克的老廣告轉在此處。如果此文作者介意我的轉發,敬請與我聯繫,我會在第一時間內刪除。另外,我的推文只做鋼筆愛好者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此文的鏈接為:http://mp.weixin.qq.com/s/rC3q-oF2GqMAqtGB4Gtj5A )

試寫一下,朋友的這支筆並未上過墨,所以我也十分謹慎,並沒有往裡灌墨(其實寒假我連一瓶墨水都沒帶回家),而是將我的Lamy Vista裡邊灌著的百樂色彩雫霧雨擠出來小小小小的一滴,輕輕的沾了一下筆尖。(關於墨水的使用,朋友在此前也對我有過一些介紹,他說,這種像是古董筆一樣的筆最好就不要用鯰魚之類的墨水了,而百樂色彩雫之類的是可以的,因而我就謹遵朋友的說明了。)色彩雫霧雨的顏色很美,是一種霧蒙蒙的、溫柔的灰色,紙是一張N次貼。我只寫了這幾個字,那一刻的感覺,我只能用熱淚盈眶來形容,因為真的太感動了,就像有網友曾經說過的,當他第一次用派克51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過去他用過的那些玩意兒,根本不能算是筆。這就是我今天的感覺。這支筆的寫感,用一個充滿儒家氣息的詞來形容就是:溫柔敦厚。非常溫和,也很順暢,但並不會打滑,反而有一點阻尼感,而本質上又很平坦。它讓你覺得你在寫字的時候,與紙有一種距離感,筆尖好像不是死死壓在紙上的,因而你的手很舒服,並不覺累,但是卻又有一種貼合感,就好像圓潤的筆尖,只有某一個小點剛好觸在紙面上,墨卻可以下的十分飽滿。筆尖的硬度恰到好處,完完全全、十分精確地吻合著我對筆尖硬度的習慣性要求。朋友以他的經驗之談告訴我,早期51是比較硬的,後期51由於工藝的改進,寫感也好了起來。中國畫用筆中有一種筆法叫做「如錐畫沙」,意思是下筆有力度、氣息很圓潤、很飽滿、很順暢而又不打滑。我沒想到的是,在鋼筆這種西方的產物身上,居然會讓人產生凌駕於兩種文化背景之上的共通的手感。

因為沒有墨,又寫了幾筆字,今天暫時沒有再寫太多了。寫完之後,仔仔細細將筆尖沖洗乾淨,擦乾,放好。在收筆的時候,發現朋友寄給我的裝筆的盒子里有一小塊疊得方方正正嚴絲合縫的紙巾。因為筆桿是樹脂的,末端當然也是,恐會磨損。只能說,筆如其人,我這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始終都是心思細密,做事嚴謹。非常感謝他,讓我如此細緻地看到了我最愛的一支筆的樣子。

以上就是關於派克51MKiii我個人最直觀的體驗,相信大家看過之後,不會再以為它是一支五塊錢的英雄學生鋼筆。它不僅是一支筆,還是一段珍貴歷史的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隱山房女公子 的精彩文章:

TAG:月隱山房女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