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解管理是什麼

了解管理是什麼

本文出自順波老師在【企業家博雅管理同修營】中的語音分享,筆者根據個人理解,如是我聞整理歸納其心得體會,期望「觀點激發觀念,生命影響生命」,促動您的一些思考,筆者水平有限,對管理的理解和領悟、信息的搜集和發掘不夠,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斧正。

雖然我們用的學習資料來源於德魯克的39篇文章,但我們不是在學習德魯克,而是通過德魯克來學習真正有效的、負責任的管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要思考德魯克的這個觀點給我什麼樣的一些啟發?如何應用和實踐?

分享:

說實話,我學習管理應該有十多年的時間了,但當看到「什麼是管理」的時候還是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德魯克在一開篇的時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什麼是管理?

為什麼需要管理?

管理者如何定義?

管理的任務是什麼?

責任又是什麼?

管理這門學科是怎樣怎樣發展到今天的?

當我們思考這六個問題時,就對管理有了想法和思路。

我嘗試性的回答了這六問: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管理。

我認為管理是一種讓組織成為一個整體、取得績效、持續發展,讓機構有能力作出貢獻的力量和功能。

管理是界定使命、整合資源並組織激勵達成。

確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整合資源激勵達成是領導力的範疇,兩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需要管理。

顯而易見,「為了完成任務,為了做得更好,讓組織機構能夠健康發展並取得績效「等類似的回答不是德魯克提出問題的含義。

他問的是我們為什麼越來越需要管理,或是為什麼我們更加要重視管理。

因此,我的理解是:

組織和企業的發展,使得經營和管理企業組織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客觀的需求,是一種責任。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組織機構有了不同的專業、文化背景、部門、小組或者團隊。要想取得績效,就必須相互協同,把所有的努力形成一個整體,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形成一致。

當組織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靠一個人,特別是靠創始人很難去履行這些職責和功能。壯大的組織使協同變得更加複雜,更加的有挑戰性。

這裡面還涉及到專業和知識。

它需要創造,他有自己獨特領域的一些價值和特徵。如果沒有管理,那麼這些努力和專業雖然非常好,但是對於整體來說是沒有價值的,這個時候對管理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重要。

現代社會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知識社會,也可以稱為組織社會、專業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面,我們必須要跟別人協同,或者說我們必須將我們的專業很和各種各樣的專業進行整合才能夠創造價值。管理就變得更加的重要,或者說越來越重要。

第三個問題,管理者如何定義。

這個問題很有趣。

德魯克認為施行管理的是人,是有向組織作出貢獻的責任和意願的人。

過去我們一直在琢磨,特別是我們在學習《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時候,有專門的篇幅來探討誰是管理者,我們通過探討理解:

擁有下屬或者擁有指揮權的人不一定就是管理者,他可能只是在執行著別人的使命。雖然他也要負責,他也有貢獻,他只是執行者,不是管理者。

也就是說,管理者要有貢獻,還有主動去做貢獻的這種責任和意願。

責任和意願將是一個關鍵指標。

在現實之中,如果一個管理者能夠主動的去思考我的任務是什麼,並且能把自己的任務融入到整個組織之中,或者說願意為整個組織的目標達成做出自己應該做的貢獻,去思考,並且作出界定,然後根據這個界定主動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就可以稱為是管理者。

他的特徵就是要向上負責,同時還要橫向整合和向下整合。

管理者的洞察力和創新精神、貢獻意識、正直品德決定了管理工作的正確與否和業績成效。

在組織之中,怎麼什麼樣的機制氛圍才能讓一個財務工作人員成為管理者?

又是什麼樣的機制和氛圍讓已經做到了財務經理的人,認為自己只是員工?

什麼樣的氛圍可以幫助員工成長為管理者?

什麼樣的氛圍會讓管理者變為員工?

這個是我在嘗試回答「管理者如何定義」的一些思考和一些感悟。

第四個問題,管理的任務是什麼。

德魯克在文中介紹了5個任務。

1. 界定任務設定目標

這是我補充上去的。德魯克強調的是設定目標,而我的理解是,如果沒有搞清楚任務,設定的目標很可能是錯的。

2. 整合資源組織實施

強調整合資源的時候,一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就是人。

人是管理者獨特的資源。其他的資源可能有整合創新的價值,但是人這個資源需要激發開發。

3. 激勵與溝通

組織需要進行相互的溝通,了解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我們希望對方做什麼、我們做的東西哪些是對方期望的、對方期望我們去做什麼......

需要溝通來實現什麼協同整合。

人是需要啟發和激勵的。激勵是獨特資源——人所需要的,也是我們在施行管理時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因此而延伸出來的就是:

4. 衡量評估績效,這也可以算是激勵的一種

要界定清楚我們哪些的努力最有價值的那些努力沒有價值。

此處還涉及到一種反饋分析和調節。

在制定評估績效衡量標準維度的時候,有很多人誤以為這是評估控制下屬的工具。

德魯克在本篇文章反覆的強調和提醒,其實這個評估績效還評估了自己的績效。拿自己的績效來進行檢測,與當初的想像有什麼差別。哪些努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需要調整的。這是我今天學習本篇文章最大的一個收穫。

5.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開發明天

要讓這個組織機構能夠擁有未來,要開發人才,重視機會,要讓這個機構組織能夠勝任變化、擁抱變化,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

第五個問題,管理的責任是什麼。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自己的一個最大的體會是:

管理的責任一定要從組織的功能和任務出發。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是要讓機構取得績效,同時又讓機構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

我們在管理企業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就是讓企業取得期望的成果,同時讓我們的企業能夠持續地去發展,保持現在和變革的平衡,是管理者在施行管理的重要責任。

我們要理解組織一定要充滿活力,一定要適應這個社會,一定要在社會生態裡面能夠被大家接受。

組織持續發展的一個原動力一定來源於組織裡面的人,員工要有存在感,還要有身份、功能和價值,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組織,才能夠持續的發展。

這些都不是想法,也不是理論,而是行動。

只有行動才能夠取得績效,贏得持續的發展。

管理有自己獨特的體系規律和邏輯可以分析學習;同時需要實踐中直覺、本能和經驗的彙集。管理既有科學的一面,也有藝術的一面。管理,是一門博雅的實踐藝術。

無論什麼樣的藝術,什麼樣的科學,最終一定是以責任為基礎,用績效來做檢驗。來總結為從使命出發,用成果來檢驗。

第六個問題,管理這門學科是怎樣發展到今天的。

管理的發展,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那個時候開始。那個時候,馬克思、亞當斯密更加偏重的是經濟三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在那個時候,管理作為一種工作和勞動,沒有成為核心要素。

知道法國經濟學家賽依——一名亞當斯密的追隨者,在進行研究推廣市場自由經濟的時候,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企業家,把企業家將資源從產出低的地方轉移到高的地方。賽依所說的企業家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管理者,或者說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者。

這個因素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泰勒對工作流程基本的步驟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我們把它稱為科學的管理——大幅度提升了生產力。

泰勒的貢獻讓大家理解了管理作為經濟發展核心生產要素的客觀存在。因此掀起了一股管理的熱潮,整個世界開始重視管理。

當然這樣的原因是有歷史背景的。那是因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在整個戰爭中取得的貢獻,以一國之力生產出了比所有參戰國高的物資。美國的領先,使得整個世界關注思考、開始重視管理。

當然,在整個管理市場里,甘特的甘特圖、法約爾的職能制、漢密爾頓的文化與組織、巴納德的決策與智能、梅奧的人際關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麥肯錫的管理諮詢與戰略結構、科特勒的營銷、特勞特定位等等,各種各樣的管理大師不斷推動著管理往進步。

如果管理這門學科是如此的重要,那麼對於每一個管理者來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應該要感謝一下德魯克,整合了這些管理大師的思想,將管理構成了一門可以系統學習的體系,將管理的視角從組織拉到了社會,從社會生態的視野下來研究管理。

當我們願意從社會生態的視野下研究管理時,就會更加的注重社會生態裡面的重要角色——人,以及社會、社區、社群的變化。當我們重視這個變化時,就會發現人在發生變化,特別是知識工作的興起,及互聯網時代所催生的社群、催生的人協作、人的自由和變化,這一切都給我們的管理帶來了一些挑戰和機會。

我們這個時代會更加需要管理,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管理。

分享丨順 波

整理丨DeeV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帶著夢想去旅行
幸福沒有捷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