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物蘇萌山水醒

萬物蘇萌山水醒

2018年2月4日5點28分25秒

立春,又稱打春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增廣賢文》

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

立春節氣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春與養生

立春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春回大地 護肝氣

春屬木,與肝相應。萬物生長的春天、樹木枝條伸展,與肝氣的升發正好相對應。此時,肝承擔的工作最多,它影響著氣機升降和血液運行,肝氣通達,就會身體輕鬆、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睏倦、眼乾目澀等不適。

「因此,春季首先要讓肝「休息」好。過度勞累會嚴重耗損氣血,直接影響肝藏血的功能。「人卧則血歸於肝」,按時就寢、睡眠充足是養肝血的最好辦法。「其次,部分地區氣候乾燥,要注意多喝水,幫助滋陰潤燥、舒肝養血,促進新陳代謝。最後,煙酒會讓肝超負荷工作,要盡量遠離,少吃油膩、辛辣食物。立春剛好是春節前後,大家會趁這段時間走親訪友,其實這也是一種養生方式。因為春天開始生髮了,所以大家得熱鬧起來、動起來。但又不主張大消耗的運動,所以散步、聊天、串門也是利於『肝疏泄』的一種運動。

防風透氣 清內毒

春季以「風」氣為主。這個季節雖有微風拂面的愜意,但也少不了狂風大作的沙塵。《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因為其他幾種邪氣是藉助於風氣侵入人體的。

「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它能通過毛孔而進入人體,特別會攻擊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如背部、頭部、上肢等。如果風邪跑到人體表面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症,跑到頭部會使人頭痛、睏倦,跑到關節上會引發關節疼痛,跑到肌肉里會導致肌肉酸痛。外出活動時要避開風口,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時可戴上口罩。同時,防風並不是指緊閉門窗不透氣,而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每天可選擇上午9~11點或下午2~4點,氣溫和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開窗1~2小時。平常也可以到空氣清新的郊外、公園裡,盡情呼吸新鮮空氣,排出身體里的鬱熱之氣,幫助身體吐故納新,清除堆積的「垃圾」和「毒素」。

少酸略甜 益脾胃

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雖然五味里「酸味入肝」,但由於春季肝氣本來就旺,若一味貪食酸味,肝氣升發過於亢盛,可能克犯脾土,導致脾胃虛弱。因此,此時要注意補益脾胃。

「甘味入脾」,春季飲食以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如穀物里的大米、小米、燕麥、糯米、黍米等;蔬果里的山藥、南瓜、紅薯、胡蘿蔔、萵筍、白菜等,都是「天然甜」的甘味食物。

此外,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平時經常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形體消瘦的人,不妨熬點山藥紅棗粥、枸杞糯米粥、胡蘿蔔菠菜粥等。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要特別注重養陰,宜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夜卧早起 莫貪睡

春季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白天變長,晚上變短,正值天地之氣相交、生命繁茂生長之時。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相應延長活動時間,保持生機盎然的狀態。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應「夜卧早起」。提醒人們根據自然界四時的變化規律,與冬季相比,睡覺稍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當然,這裡的「夜卧」是相對秋冬的作息時間可稍晚一點,但也要盡量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證6~7個小時的睡眠,讓五臟六腑特別是肝臟得到良好的休整,而不是熬到夜深才睡覺。

此外,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懶覺。春天應肝木之氣,喜條達而惡抑鬱。睡覺時間過長,不利於肝氣的升發,人反而容易出現「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經過一晚優質睡眠過後,跟著太陽一同起床,有助於陽氣的提升。

春捂秋凍 慢減衣

立春之後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一件一件地減掉厚厚的冬裝。但能真正做到「春捂秋凍」的人卻並不多。特別是以下3個部位,著裝不能太單薄。

第一,脖頸

頸部隨意暴露在外,受寒後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誘發或加重頸椎病。外出最好戴上圍巾,幫助抵禦風寒。

第二,腰腹

腰腹部前有「神闕」(肚臍),連接人體諸經百脈,後有「先天之本」腎臟,受寒後極易影響全身氣血。因此,春季要盡量少穿低腰褲、短夾克等,必要時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

第三,腿腳

很多女性開春後早早穿上了裙子、短褲等,使下肢易被寒氣偷襲,誘發抽筋、疼痛等不適。春季不要過早暴露「美腿」;感覺腿腳發涼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

披髮緩行 氣血和

春天是萬木爭榮的季節,人亦應隨春生之勢而動。《黃帝內經》強調,春季養生適宜「廣步於庭,披髮緩行。」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不停地向外、向上發散,而「頭部為諸陽之會」,頭髮和衣著會對陽氣升發產生影響。

很多女生喜歡把頭髮緊緊紮起來,顯得清爽利落。可到了春天,要想幫助陽氣升發,最好「披頭散髮」,使頭部和外周皮膚處在舒緩、放鬆的狀態,使情志舒展、氣血暢通,讓整個人充滿生機,與春天的氣息相呼應。

若頭髮扎得太緊而繁複,可能牽拉到神經和血管,引起頭痛等不適。披髮的同時,可用手指梳頭,刺激頭部的穴位和反射區,有助於疏通血脈,調節大腦功能。

同理,衣著也不宜過緊。春季的著裝要以寬鬆、透氣為主,盡量少穿過緊的塑型衣、緊身褲等,以免影響氣血運行。同時抽空到戶外散步,幫助舒活筋骨、通暢氣血。

監製:劉 輝

審核:苟春彥編輯:李 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南宕昌發布 的精彩文章:

好消息!宕昌又將添一國家4A級景區
官鵝溝首屆冬季冰雪旅遊節側記

TAG:隴南宕昌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