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父母 觀請回答1988
2017年的冬天,我窩在被窩裡,刷完了久負盛名的「請回答1988」。
這部劇似乎不需要任何安利。豆瓣評分9.6,回憶向,隨手一搜就是熱門影評和台詞。
可我還是想談一談。因為她作為一部幾乎沒有主角、又人人都是主角的戲,實實在在地打動了我。導演和編劇對生活細節的感知,鞭辟入裡。是我迄今看過最好的關於「生活」本身的電視劇,沒有之一。
這部劇主要講了1988年至1994年間,居住在韓國首爾雙門洞衚衕的幾家人的故事。
不像一般的韓劇,1988主打的是鄰里情、親情,愛情反而不是主線;另一方面,她講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沒有「醜小鴨變白天鵝」、「霸道總裁愛上我」。可打動人心的,也正是如你我一般平凡人的青春。如果說有美化的成分,那就是劇里幾乎沒什麼壞人,而且大家最後都實現了自己的小夢想。
這篇文章,我想聊聊劇里詮釋親情的幾個場景。
/ 「媽媽」 /
第八集,我第一次和片中角色一起大哭。
雙門洞的豹子女士羅美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仗義、能幹、一人照顧仨娃(其中一個是她老公),是會把哭泣的娃鎖在家裡、出去掙錢給娃看病的一位女性。
她不像善英麻麻那麼溫柔,和孩子做朋友;也不像一花麻麻那麼嘮叨,事無巨細地照顧著子女。
大多數時候她都略帶嚴厲、不苟言笑地,把家裡的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條。
這樣一位女性,成為了家庭的精神支柱。彷彿刀槍不入、屹立不倒。
於是,兒子正峰會說,「因為媽媽是很堅強的人,但兒子卻很弱。」
在兒子正峰的心臟起搏器替換手術前,豹子女士表現得不以為意。用她的話說,「這只是一次倆小時的小手術,還請的是大韓民國最好的醫生;以前可是熬過了十八個小時的大手術,這次根本不算什麼。」
甚至手術前,每晚都要去醫院休息室看會兒電視。
然而場景切換到休息室,卻看到了一貫「堅強」的豹子女士,抽泣的背影。
主治醫生路過,勸慰道,「手術成功率很高」
豹子女士卻淚流不止,「可是還是會擔心……」
手術成功後,豹子女士抱住正峰說,「對不起,媽媽沒能給你健康的身體」。
媽媽,曾經也是和你我一樣的小女生,內心柔軟,不那麼堅強。
可因為做了媽媽,為了保護孩子,就必須勇敢,或者說是扮演勇敢。
其實她還是會害怕、擔心,還是會在背後默默哭泣。而讓她害怕、擔心和哭泣的事,大都和你我有關。
無論多堅強,媽媽在子女面前總是歉疚的。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人間世》。
有一集,孩子早產,必須住在恆溫箱里;年輕媽媽的第一反應,是愧疚。
當她哭著說「很抱歉孩子一出生就讓他受這樣的苦,恨不能替他去痛」時,我看著屏幕里這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終於相信了母愛是一種天性。
《今生是第一次》里,智昊媽媽也為不能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讓她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心懷愧疚。
想起以前媽媽和我說過的對不起,當時我不能明白她的心情——「明明最苦的人是媽媽,為什麼她還要道歉呢?」
媽媽,是無論為子女付出到什麼程度,都仍覺不夠、仍會歉疚的角色吧。
媽媽真是世界上最勇敢,也最柔軟的人。
/ 「爸爸」 /
第二十集,寶拉出嫁時,看到爸爸穿著自己買的不合腳的鞋子,哭得不能自已。
明明前一天問爸爸的時候,他還說合腳:
寶拉和爸爸都是不善表達的人,是在一起吃飯,都沒話說的人。
最後寶拉和爸爸選擇了同樣的方式——信件,來表達對彼此的愛。
寶拉給爸爸的信:
爸爸給寶拉的信:
和媽媽相比,爸爸是很少表達的人。
很少訴苦,很少說想念,很少流淚,也很少打電話。
可長大了我才知道,爸爸不說,可不代表他不苦;他不說,不代表他不想我。
爸爸人生里那麼多的苦頭,他都堅強地、從不抱怨地挺過來了。
面對我的時候,只有笑臉。
後來我的人生里遇到挫折的時候、孤獨的時候,總會想當時支撐著爸爸往前走的是什麼呢?
也許不是別的,正是為了我吧。正是因為他要以父親的名義生活下去。
謝謝爸爸每一次面對我的倔強,作出的妥協。
謝謝爸爸把一直以來都如此自以為是的我,養育成人。
/ 「爸媽也有夢想」 /
父母也曾和我們一樣,有著天馬行空的夢想——科學家、演員、舞者……
爸爸們曾經的夢想
媽媽們曾經的夢想
可當他們成了父母,夢想和願望這樣美麗的字眼,全都與己無關了。
有的是希望孩子健康:
有的是希望孩子開朗快樂:
有的樸素到希望孩子不被欺負:
有的是希望孩子性格好一些:
以前我常腹誹,爸爸年輕時也算是個文藝男青年,為什麼人到中年對自己要求變得這麼低?難道爸爸沒有夢想嗎?
後來我明白了,做了父母,夢想就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了。
要養家糊口,要教育子女;以前擔心我學習不好,後來擔心我性格不好,現在擔心我嫁不出去。
父母對子女的擔心,才是無窮無盡。
表面上我會吐槽他們,以前管我太嚴,現在又要我左右逢源;
事實上我知道,他們邏輯不自洽的教育方式,是因為真正的愛本來就是飽含矛盾的啊——希望你不受傷,但又怕你被傷害時無法自我保護;希望你去歷練,但又捨不得放手。
成為父母前,總是以自己的人生來標記時點,比如,「高考」、「初戀」、「結婚」等;
但成為父母后,不自覺地,便轉換到子女的人生時間軸,比如,「孩子滿月」、「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會走路」、「孩子X歲時」……
以前會覺得這是一種失去自我的表現,如今看來,這大抵是為人父母的天性吧。
希望除了「我」,父母也能有自己的夢想和人生。
作為子女,我們也希望父母能夠幸福快樂。
如同我們阿澤小天使說的那樣:
最後,以東日爸爸和一花麻麻的合照作結:
感謝雙門洞的故事給我的溫暖和感動,願時光善待所有父母。
ps,立個flag,還會寫【1988】的鄰里情、友情和愛情線,但時間未定,只能說大約在(下個)冬季~
過年回家多陪父母嘮嘮嗑~


※媽媽為什麼要努力掙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里爾為保級而戰 米蘭主場笑呵呵?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