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紡機業如何服務全紡轉型升級?王樹田說提高創新能力是核心

紡機業如何服務全紡轉型升級?王樹田說提高創新能力是核心

2017年,紡機市場形勢普遍回暖,很多企業都訂單飽滿,還有不少企業訂單多得「忙不過來」。但在基本不愁訂單的同時,企業生產成本高「賺錢難」,產品同質化,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仍然存在。

2018年,紡機市場是否還能延續較好的形勢?發展環境會發生哪些變化?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重點應是什麼?就這些問題,《中國紡織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

四大特徵顯現調整成果

2017年,紡機市場銷售情況普遍較好,幾乎所有產品類別銷售都實現增長。

王樹田分析認為,2017年紡機行業運行體現出四個主要特徵:第一,行業經濟運行平穩並有所增長,數量和質效均有提高。由於國內紡織行業運行整體平穩,以及國際國內紡織市場需求呈現回暖,我國紡織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各項指標有所提升,紡機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雙雙實現正增長。紡機行業努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多點支撐體系,跟進「一帶一路」發展的步伐,2017年前三季度運行情況好於上年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等經濟指標同比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第二,行業結構調整有明顯進步。王樹田表示,這種進步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在國家政策支持層面,紡機智能製造項目有多項獲得支持,在一些重點領域試點示範方面取得了成果。紡機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產品品種更加豐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棉紡設備產量占紡機行業的40%以上,現在佔比在30%左右。這並不代表紡紗設備本身的總量減少,而是其他分行業在快速增長。如,針織機械和非織造布設備快速增長。尤其是在過去行業內比較薄弱的化纖設備和非織造布設備領域出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在這些領域,新機型的及時推出對紡織業的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紡織機械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此外,圍繞節能環保和智能化,研發出不少新產品。

第三,紡機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在很多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在不久前頒發的201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中,有4個紡機項目獲得一等獎。「要靠產品和技術贏得市場」已成為紡機企業共識。紡機行業的主要企業加快了科技創新機制的建立,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據中國紡機協會對行業有技術代表性的骨幹企業進行的調查,企業技術開發投入金額占企業當年銷售額比例不斷提升。此外,在產品研發方面,確立了產學研結合的穩定模式。

第四,企業管理和行業自律水平均有提升。王樹田認為,近年來我國紡機企業運作更加規範,管理更加科學。2017年7月,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紡機上市企業再添新成員。2017年10月,廣東金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資本市場。紡機企業通過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各方面運作更加規範,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公開、透明。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繼獲得「全國紡織行業質量獎」後,2017年又被授予「全國質量獎鼓勵獎」。

此外,在行業自律方面,針對織機領域較為嚴重的低價競銷和賒銷現象,國內主要劍桿織機生產企業簽訂了自律公約,企業基本按照自律公約的約定執行。近一階段,高檔劍桿織機市場一直向好,產品供不應求,大部分劍桿織機企業銷售首付款和餘款回收期都高於自律公約要求,中國紡機協會接到的不正當競爭投訴較少。其後,印染機械行業、圓緯機行業都發出了《行業自律倡議書》或《行業自律公約》,呼籲企業良性競爭,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緊跟市場變化研發高質量產品

展望2018年,王樹田認為,雖然面對很多利好因素,但2018年將是充滿變化的一年。面對綜合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發展智能製造,提高生產效率仍是發展趨勢。此外,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開拓國際市場,促進紡機出口也是重要方面。

服務於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是紡機行業發展的一條主線。分析我國紡織產業未來的發展,王樹田認為,目前棉花等紡織原料價格高企,再加上電力、人工等成本上升,國內紡織企業面臨競爭力下降的考驗。而要應對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應用創新設備減少用工,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等提升機器設備的生產效率是明顯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由於一些成本上升因素無法消化,紡織產業由國內轉移到國外,由東部轉移到中西部的趨勢也很明顯。

王樹田表示:「紡機行業的基本發展思路沒有變化。要適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紡機企業要繼續從智能化、提效降本、綠色環保等方面入手,在推動裝備技術創新上下功夫。」首先要繼續研發智能化程度高、用人少、可靠性高、效率高的連續化生產成套裝備;其次,單機能耗、生產效率等指標要進一步提升;再次,要完善供應鏈體系,以聯盟等形式嘗試建立更開放的模式。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紡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30餘家單位組成的紡織行業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日前成立,就將為紡織行業智能製造在供給端和需求端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王樹田特別指出,2017年紡織機械進口總額再次超過了出口總額。2017年1~10月,紡機進口額為28.08億美元,出口額為27.08億美元。仔細分析進出口紡織機械品種情況,也可以看出,紡機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低端產品市場向外轉移,而未來中國市場將以高端為主,對紡機裝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紡機企業應積極順應市場形勢的變化,調整主攻的方向,進一步加大在中高端設備領域的研發和創新。

針對紡織產業的轉移,紡機企業也要緊跟市場變化,關注紡織產業轉移的動向,儘早進行市場布局。王樹田介紹,為了幫助紡機企業把握住新疆紡織發展帶來的難得的歷史機遇,2017年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組織國內30家重點紡機企業的負責人,赴新疆進行了為期4天的深度考察。此外,還組織近百家中國紡機企業參加了12月舉辦的2017年印度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ITMACH INDIA 2017),集中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提升了中國紡機的形象,幫助企業開拓印度市場。這些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斷創新推進行業技術進步

綜合來看,王樹田認為:「提高創新能力仍是中國紡機行業的發展核心」。除了紡機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作為行業組織與業界企業代表也將提供助力。

據王樹田介紹,為了繼續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今年還將推出不少新舉措。例如,針對紡機企業存在的研發資金投入、人才激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產學研合作機制等多方面尚不適應裝備製造業發展要求,對基礎技術的研究重視不夠等問題,將在2018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開設「研究創新專區」並提供研究創新專區補貼,促進創新成果走出校園與研究機構,真正融入行業與企業。據介紹,符合要求的研究創新專區展商可以申請2018年展會研究創新專區補貼,最高可享受50%的折扣。此外,中國紡織機械協會還準備與日本紡機協會就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研討和合作。

在推進紡機企業全球布局方面,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今年將繼續組織企業參加印度尼西亞舉辦的雅加達2018年國際紡織及服裝機械展覽等國外展會。在去年參展的經驗基礎上,選擇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展會平台,幫助企業更加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

此外,協會自身建設也會繼續完善。為了更好地服務行業企業,協會這兩年進行了自身的組織結構調整,將業務部門重新劃分,根據工藝分工為紡紗機械、織造機械、印染機械、針織機械、化纖與產業用機械等5個產業部,並陸續成立了針織機械分會、織機械造分會、紡紗機械分會、非織造布機械分會、印染機械分會和化纖機械分會。王樹田表示:「成立各分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動行業創新和市場拓展,讓行業企業自己來做行業的事情,真正參與到行業的發展中來。藉助這些分會,同類企業可以坐在一起,共同討論各個領域的問題,交流經驗。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明年將換屆,在組織形式上還會發生變化。未來各分會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

來源:中國紡織報

編輯:紡機網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熱點推薦:


從螃蟹殼裡提取纖維、從玉米中提取石墨烯,即發集團、迪尚集團居然已經開始用生物技術生產紡織品了!

自動穿經機設備再出新秀!『牛仔大王』易長海教授赴生產現場指導,國產自動穿經機有救了!

過完年工人工資又該漲了!機器換人成大勢:傳統紡織企業該如何進行智能化改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機網 的精彩文章:

總投資1億元!鄧州市錦繡園和慶祥織造項目開工!
總投資1.3億,建11條服裝智能生產線,常熟智能綜合體霸氣亮相!

TAG:紡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