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瀾: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楊瀾: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這本書最近很火,你看了嗎?

作者是著名主持人楊瀾。

《人工智慧真的來了》讓我們看到了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現狀,在人工智慧前景的討論中,李開復保守估計:"今天人類50%做的重複性工作,比如流水線工人、客服、司機等,都面臨被替代的風險。",你為孩子做好準備了嗎?

書里的內容很精彩

李飛飛:讓計算機學會理解圖片的人

圖片右邊是華裔人工智慧界女科學家李飛飛,「谷歌雲」首席科學家。她在TED演講中說:「機器能夠看的時候,醫護人員將會多一雙不知疲倦的眼睛;汽車將能更聰明,更安全的在路上行駛;機器將能代替人,去巡視災區挽救被困者和傷員;在機器的幫助下去探索未知的前沿,這就是我的追求!」

「帶著晶元行走的人」凱文·沃維克

英國雷丁大學控制論教授,從1998年起,他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賽伯格",因為他往自己手臂中植入了一塊晶元,從此以後可以用意念直接控制機械手臂,甚至能通過互聯網遙控千里之外的機械手抓握一顆葡萄。這個研究領域被叫做"人-計算機界面",沃維克教授認為,這是人類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沃維克教授的另一個研究興趣,是製造一種能自己適應環境的機器人,它會自己從挫折中學習。這種機器人的頭腦中沒有多少預設的程序,就像休謨所說的是「一張白紙」。它用計算機模擬神經網路的運作,像真正的生物一樣,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

吳恩達:「谷歌大腦」創始人

2010年,時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吳恩達加入谷歌開發團隊XLab——這個團隊已先後為谷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兩個知名項目。

吳恩達與谷歌頂級工程師開始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神經網路」,這個神經網路能以與人類大腦學習新事物相同的方式來學習現實生活。谷歌將這個項目命名為「谷歌大腦」。

揚·樂昆:卷積神經網路之父

他作為人工智慧神經網路領域的大牛,被業界譽為「卷積神經網路之父」,紐約大學終身教授,同時現在也是Facebook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他們專註於一個獨特的目標,即開發具有與人類同等智能水平的電腦。將來,它們可能會改變Facebook,讓你與朋友之間互動的平台成為你的知心好友。

石黑浩:仿人形機器人教父

日本大阪大學的石黑浩教授,對人形機器人可以說是相當的執著,石黑浩創造了堪稱最逼真的機器人,從認識他到現在看過的作品還沒有看過不像人的!也由於這份對「人」的執著,讓他在日本以及國際上,都有著相當份量的地位。

未來的出行方式:無人駕駛汽車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將無處不在

你準備好了嗎

楊瀾入住「無人酒店」,吃機器人做的飯

人工智慧的英文縮寫AI,對比中國的漢語拼音來說,很有意思,AI恰好是中文「愛」的拼音。在科幻電影里,經常出現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女友」或是「計算機管家」,現實生活中,人工智慧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甚至不可或缺。如果人工智慧嘗試人類情感的表達方式,這會讓機器與人類心靈相通嗎?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會不會產生情感,已然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如果「愛」可以用來代指「情感」的話,會不會以後「閨密」變成「機密」?會不會AI產生ai(愛),又或者人類會愛上了AI?

AI改變世界,誰來改變AI?楊瀾在書中用浪漫而理性的筆觸,闡釋了對於人工智慧在社會、經濟、倫理等方面的觀察與思考。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做出選擇的是人,不是機器。未來到底往何處發展,取決於我們如何設計、管理和應用人工智慧。說到底,人工智慧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類智能的神奇與偉大。

helloworld少兒編程

未來已來,你不能再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lloWorld少兒編程 的精彩文章:

Scratch中那些奇怪的問題——bug

TAG:HelloWorld少兒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