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曾被中國空軍轟炸?原因竟然是……

故宮曾被中國空軍轟炸?原因竟然是……

原標題:故宮曾被中國空軍轟炸?原因竟然是……


   央視網消息:北京紫禁城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先後有明清兩代24位皇帝住在這裡。然而,這座金碧輝煌的皇宮在1917年遭到了首次也是惟一一次的轟炸。

央視網軍事欄目


「張勳復辟」導致了轟炸


1917年北洋政府的黎元洪總統和段祺瑞總理在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宣戰的問題上爭鬥的不可開交,表面上是參戰與否之爭,實質是雙方想利用各自所依賴的帝國主義的支持,擴大自己的實力,反映的是美日等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利益之爭。


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罷免了段祺瑞。段祺瑞則以發表通電反對罷免來制衡。正當「府院之爭」鬧得無法收拾之際,張勳坐收漁人之利。

張勳原是清朝大臣,曾任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等職,對清朝覆滅和辛亥革命一直耿耿於懷。辛亥革命後,全國各地都興起了「剪辮子」運動,唯獨他統率的軍隊官兵不剪辮子,被稱為「辮子軍」。張勳堅持帝制,反對共和,多次搞復辟活動。1917年7月1日,他借口調停「府院之爭」,率幾千辮子軍進駐北京,驅逐黎元洪,取消中華民國,扶溥儀複位,改民國6年為宣統9年。


「張勳復辟」這一倒行逆施行為立即引起全國上下一致反對。段祺瑞藉此機會討伐張勳,自任「討逆軍」總司令,同時將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改組成臨時航空司令部,配合討逆軍地面部隊作戰。


轟炸部隊是南苑航空學校


南苑航空學校是由北洋政府建立的,隸屬北洋政府參謀本部,是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1913年6月,北洋政府撥款27萬元,從法國購買了12架「高德隆」式雙翼教練機,任命秦國鏞為校長,厲汝燕、潘世忠等人和2名法國人為飛行教官,王鶚、劉萬齡、趙干臣、蔣丙然、宋建勛等人為其他學科教官,在北京南苑陸軍營房和練兵場附近建立了航空學校。

法國「高德隆」雙翼教練機


南苑航空學校從校長到教官絕大部分是從歐美學習航空專業的歸國人員。校長秦國鏞是當年被清政府選派去法國高德隆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的回國留學生。他也是在中國本土上駕機飛行的第一人。


厲汝燕是在英國學習的航空技術,1911年底回國,先在上海軍政府航空隊擔任隊長,後到南苑航空學校任主任教官,曾設計製成了水上飛機,也是中國早期的飛機設計師。


潘世忠曾在法國學習飛行,獲得了國際航聯飛行證書,1911年回國,在擔任南苑航空學校教官的同時,還兼任學校修理廠廠長。1913年10月,他設計製造了一架裝有機關槍的飛機。這是在中國本土設計製造的第一架裝備武器的飛機。後來,他還研製了航空炸彈。

南苑航空學校教官兼修理廠廠長潘世忠


學校的學員均是20-30歲,來自陸、海軍機關和部隊的現役軍官,軍銜一般在中尉至少校之間。


當張勳復辟醜劇發生時,全校官兵群情激奮,紛紛要求懲罰復辟禍首。校長秦國鏞將航校所有教官、學員及飛行器材組織起來,成立航空隊,參加討逆空中作戰。


7月5日,航空隊出動飛機對丰台、永定門一帶張勳辮子軍進行偵察,6日又出動飛機在北京上空,撒討逆傳單。

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


溥儀嚇得躲進卧室不敢出來


7月7日,飛行教官潘世忠和第1期學員尉遲良奉命駕機執行轟炸紫禁城的任務。他們駕駛的「高德隆」教練機是南苑航空學校馬力最大(80馬力)的飛機。為了能準確選擇轟炸地點,他們飛得很低,約300米,連守衛皇室的「禁衛軍」官兵的動作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見那些「禁衛軍」們看到飛機飛過來,趕緊靠著城牆,一動都不敢動。


潘世忠他們飛到紫禁城上空扔下3枚炸彈:1枚落在隆宗門外,炸傷了1名轎夫;1枚落在御花園的水池裡,炸壞了水池的一角;還有1枚落在西長安街隆福門的瓦檐上,雖沒爆炸,卻把聚在那裡賭錢的太監們嚇得魂飛魄散!

張勳復辟時的溥儀


轟炸時,溥儀正在書房和老師們說話,聽見了飛機聲和爆炸聲,嚇得渾身發抖,在一陣混亂中,由太監們簇擁著趕忙回到養心殿,躲到卧室里不敢出來。


太妃們嚇得亂成一團,有的躲進卧室的角落裡,有的鑽到桌子底下,以為這樣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與此同時,南苑航空學校還分別對辮子軍陣地和張勳住宅進行了轟炸。


別再讓飛機進城,再也不願做皇帝


南苑航空學校的轟炸行動在皇宮中引起一片恐慌,也影響了張勳辮子軍的士氣和復辟支持者的心理。轟炸前溥儀每天都看「上諭」,接受支持者的叩拜,轟炸後,磕頭的不來了,「上諭」沒有了,許多議政大臣連影子都見不著了。


溥儀的態度也變了,急忙讓屬下給臨時航空司令部打電話:請求別再讓飛機進城了,再也不願坐皇帝了。


張勳也一改清朝復辟「功臣」的派頭,驚恐萬狀地逃入荷蘭使館,並和討逆軍議和。不出幾天,在全國的反對聲浪中和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他的復辟鬧劇被迫收場了。


各家航空隊紛紛成立了


轟炸紫禁城是中國空軍首次空襲行動,也是中國軍隊有史以來第一次陸空聯合作戰。雖然轟炸對人員傷亡和物資破壞微不足道,但對人們心裡卻造成了巨大衝擊,也使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顯露無疑。此後,北洋政府很快建立了航空隊。各派系軍閥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航空隊。與此同時,在與北洋軍閥的鬥爭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航空隊也逐漸發展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網 的精彩文章:

「要想甜,加點鹽」,這是真的嗎?

TAG: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