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人已忘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但請記住這場血戰!

很多人已忘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但請記住這場血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咋辦|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前段時間在國內各地旅行,經過湖南省時,特意去了那裡的一座名氣並不算大的城市。

我清楚地知道,我一定要去那裡。

只因為,在那裡曾經發生過一段值得我們每個國人銘記的歷史。

這座城市位於洞庭湖西岸,叫做常德市,是湘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現在人們可能對它鄰近的桃源縣5A風景區桃花源更感興趣,然而只要對中國抗戰史略有知曉,便會對這座英雄的城市肅然起敬。

70多年前,慘烈的常德保衛戰便是在這裡爆發。

01

常德成為戰場焦點

1943年中國戰場的形勢是這樣的: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經受不住美軍的連續打擊,節節敗退,日本海軍和航空兵的損失也是毀滅性的。

日軍大本營從戰爭全局考慮,命令中國派遣軍停止進攻作戰。

這樣,在中國中部的第五、第六和第九三個戰區,中日雙方形成對峙的局面。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方面先後從中部抽調了7個軍的兵力到雲南和印度,協同盟軍打通中印公路,準備對緬甸的反攻作戰。

日軍見到這個情況,為了牽制中方兵力,迫使在雲南集結的中國遠征軍分兵回師,破壞盟軍在東南亞的反攻行動,再次部署對中國軍隊發動進攻。

常德當時屬於第六戰區,處於戰場的前沿,武漢失守後這裡又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補給線的集聚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日軍派遣軍司令佃俊六命令日軍第十一軍「進攻常德附近摧毀敵人戰力,達成作戰目的後規復原來態勢」。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也有自己的戰略部署,蔣介石電令第九戰區司令薛岳和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

隨後又直接命令駐守常德城的五十七師死守常德。

意圖是,將日軍吸引到這裡,以順利開闢緬甸戰場,在戰略上對日軍造成威脅。

王耀武

日軍包括5個師團和4個偽軍師在內共16萬兵力,中國軍隊43個師約21萬人,在以常德為中心的湘北地區展開了一場殊死血戰。

02

臨危受命

常德守軍五十七師的師長是余程萬,廣東台山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入軍校前他畢業於番禺師範學校,曾在小學任教。

抗戰中,余程萬率領五十七師奮勇殺敵,屢建戰功。

1941年江西上高會戰後,五十七師因為戰功卓著,被命名為「虎賁」部隊,意思是勇士們如同老虎沖入羊群一般,所向無敵。

常德北鄰洞庭湖,南靠沅江,在戰術上是不利於固守的。

余程萬師長召開軍事會議,制定出「確保戰略要點,固守防禦」的作戰計劃。

常德的地理位置

1943年11月初,日軍5個師團兵分三路,全線出擊。

一路上攻城拔寨,兇悍無比,向著常德猛撲過來:3日,長江沿線展開激烈的戰鬥。5日,日軍幾路大軍渡過長江,進入洞庭湖區。

15日,常德西北的石門失守,暫五師師長彭士量指揮部隊突圍時壯烈殉國,國軍防線被突破。隨後慈利又失守,日軍渡過澧水,目標直指常德外圍的陬市和桃源。

陬市守軍150師在日軍潮水般的攻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師長許國璋親率殘部衝殺,身受重傷。他本來已經在衛士們保護下渡過了沅江。

昏迷中醒來後,見到自己的部隊遭到慘敗,悲憤交加,他不願身為師長卻丟下部隊後退,奪過身邊衛士的佩槍自盡。

桃源陷落後,中國軍隊也曾組織局部反攻。

無奈日軍攻勢猛烈,國軍傷亡慘重,阻擋不了敵軍前進,日軍4個師團很快對常德形成了包圍圈。

抗戰時期的常德城就是現在的常德市武陵區,周邊的地理形勢是這樣的:沅江在城市的南邊走了一個幾字形的灣。

在沅江南岸還有德山作為屏障,西邊沅江北岸的河洑山是防守常德的咽喉要地,東邊則是大片的湖泊水網地區。

11月初,五十七師布守常德後,在常德泥瓦工人的積極支持下立即著手搶修工事。

為了全城16萬百姓的安危,余程萬與縣長戴九峰一起動員城內的居民疏散,在沅江碼頭用船隻免費送下鄉的市民過河,並派士兵幫助他們挑運行李出城。

市民全部撤離後,余程萬讓戴九峰也去鄉下暫避。

戴縣長卻謝絕了,表示自己願和五十七師一道與常德共存亡。

戰鬥打響後這位忠於職守的縣長帶領留下的100多名警察組成擔架隊,冒著炮火運送傷員。

即便在破城之際也不肯離開,決心以死報國。

最後在余程萬向他委以出城接應援軍的任務後,才率領公務人員偷渡沅江離開城區。

余程萬命令部下搶修工事,他的師部設在城西興街口,鋼筋水泥結構的中央銀行常德分行內。

並且以這裡為中心向外輻射設置了街巷、城牆、城廂和外圍據點幾道防線。

他還在各個重要的路口建造水泥碉堡,打通民房,利用街巷角落的地形設置暗堡,使整個常德城構成一個完備的防禦體系。

五十七師下轄有三個團:169團防守城東,170團守城北,171團防守城西包括河洑山。

另外還有軍屬炮兵團的一個營。

德山守軍是六十三師的188團,隔江與城內形成犄角之勢。

余程萬帶領著師部的隨員繞城一周視察城內防線。

他讓全體官兵都留下家書,由軍郵員帶出城去。

他自己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此次奉最高統帥命令保衛常德,任務固甚重大,但余以能擔負這個任務為光榮。

余已決心為國犧牲,誓殲頑寇」。

師長尚且不惜命,全師8000將士更是抱定了必死抗敵的決心。

03

慘烈的外圍戰

常德外圍的阻擊戰總共堅持了6天。

18日清晨,常德城東50里的塗家湖前哨守軍169團一個排與日軍先頭部隊交上火。

200多日軍分乘16艘汽艇,用探照燈照射著向湖灘駛來,等敵人駛入射程範圍後,年僅20歲的李佑吾排長一聲令下,全排火力一齊射向汽艇。

將日寇燈光打滅,機槍打啞。幾十個鬼子乘坐汽艇接近後跳入水中拚命往岸上衝鋒,被全部擊斃。

隨後日軍增兵至300多人,再次強攻。守軍奮勇還擊,打退敵人幾次衝鋒後,無奈寡不敵眾,李排長和戰士們大部犧牲。

此戰斃傷日軍達200多人。

在常德西邊防線,西郊的河洑山緊靠沅江北岸,是一群連綿的山峰,為常德西部的防守要點。

河洑山守軍是171團2營共500多人,戰鬥打響之前,余程萬將阮志芳營長召到師部,強調「河洑山是五十七師的聖地,一定要灑上光榮的血跡」。

守軍工事主要包括依山而建的十幾個半地下式的碉堡,面對著來敵的方向。

沿著山麓還挖了條一丈多深的壕溝,溝底倒插削尖的竹釘,壕溝前設置亂樹枝堆成的鹿砦。

日軍出動步兵500多人,騎兵一百多人,在3架飛機掩護下向河洑山撲來。

守軍用密集的火力打退了日軍數次衝鋒,當日軍突破前沿壕塹時,王振芳、劉貴榮兩位連長率領戰士們衝出碉堡,向敵人發動反衝鋒。

日軍攻打了一天一夜,丟下數百具屍體卻毫無進展。

隨後幾天,日軍先是集中十多門炮對守軍工事狂轟濫炸,步兵增加到3000多人採取集體密集衝鋒的戰術,對我軍陣地猛攻。

雙方反覆爭奪,傷亡慘重。

23日,喪心病狂的日軍使用了毒氣彈,還出動12架飛機將我軍陣地全部炸翻,碉堡炸毀。

守軍全營500多官兵僅幾人逃出,其餘都壯烈犧牲。日軍以陳屍上千的代價拿下了這個重要陣地。

河洑山堅持5天後失守了,常德城便暴露在日軍炮火之下。

余程萬站在西門城樓上,望著夜色中的河洑山,含著眼淚,摘下軍帽深深鞠躬。

更加糟糕的是,23日夜,沅江南岸的德山也被日寇攻陷了。

德山失守,意味著沅江渡口失去了掩護,使得常德城內與外界的交通頓時中斷,五十七師守軍陷入了無路可退的險境。

04

孤軍血戰,寧死不屈

日寇兵臨城下了,孤城中的五十七師血與火的考驗開始了。

中國統帥部的部署是將日軍吸引到常德後,外線的主力各兵團包抄合圍,兩路鉗擊,像莫斯科戰役那樣殲滅敵方。

而日軍的部署是以一個未曾投入作戰的完整師團攻城,企圖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攻下常德,其餘4個師團在外圍阻擊國軍各個方向的援軍。

由於國軍其他兩戰區的作戰策應不夠,外線各部隊之間相互配合不力,同時日軍重兵佔據了常德外圍水網密布利於防守的地域,導致對常德增援作戰十分困難。

儘管外線的中國軍隊在軍委會的一再嚴令下向常德逐步靠攏,可是卻一直沒能突破日軍的阻擊,進入常德城郊對五十七師形成實際有效的支援。

援軍遲遲不到讓常德守軍徹底成了獨守孤城的孤軍。

在嚴峻的形勢下,五十七師進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團守西門和江面;第170團守西北城角;第169團守北門到東門。

24日,日軍116師團在飛機和炮火配合下開始攻城,日軍步兵敢死隊在炮火摧毀了守軍工事後沖入城廂陣地,守軍官兵隨即與之展開白刃戰,將敵人殲滅。

在城西,日軍多處突入城內。

170團在團長孫進賢親自率領下對敵人開展逆襲,反覆衝殺。

營長們全都上陣參加白刃近戰,官兵們奮勇殺退敵軍。

長生橋陣地,張庭林營長在營部兩個班戰士全部陣亡,自己多處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一個人用數十顆手榴彈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最後壯烈殉國。

孫進賢

171團團長杜鼎率領第3營殘部,加上幾十名勤雜兵和20名警察,與軍炮兵團的殘部一道,頑強地堅守大西門,讓攻城日軍的屍體堆滿了城下的護城河。

城北是日軍的主攻方向,日軍在猛烈炮轟的同時還施放催淚瓦斯,然後步兵集團衝鋒。

169團官兵們在團長柴意新指揮下依託險要地形防守,擊斃一名日軍聯隊指揮官。日軍傷亡慘重,只能在丟下一堆屍體後退去。

25日,日軍繼續猛攻。國軍炮彈消耗殆盡,只能以輕武器禦敵。

在各個方向均遭受極大損失,數位營長陣亡。

城廂陣地失守了,國軍只好退進城內與日寇展開巷戰。

各連排在被日軍分割沖斷後,仍然各自為戰,堅守陣地與日軍相持。

北門守軍擊斃了日軍大隊長,重創攻城日軍,並將突入北門的敵軍趕出城去。

在城南沅江對岸,是日軍第3師團的部隊,發起進攻前日軍聯隊長首先被我空軍擊斃。守軍據守城牆,將率先渡河的500多日軍擊退。

後來沿江工事被日軍炮火炸毀,守在城牆制高點上的守軍機槍排全部陣亡,日軍才得以強渡沅江,進逼到城下。

日軍第十一軍司令橫山勇見進展遲緩,竟然不顧己方部隊的傷亡,召集空軍向城內大肆投放燃燒彈,常德城頓時成了一片火海。

日軍乘機全力向城中心突進,沒想到國軍官兵從斷垣殘壁和灰燼中站起,給予敵寇迎頭痛擊,再次擊斃領軍的一名日軍大隊長。

26日,國軍外圍各部援軍向常德方向的攻擊均有所進展,逐漸形成了對日軍的包圍態勢,但始終沒有突破日軍防線。

橫山勇令炮兵和空軍將常德城逐片分段完全炸毀。

五十七師數千官兵面臨日軍兩個師團約4萬人的進攻,開始逐屋巷戰。

官兵們在守城中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在賈家巷陣地防守的是171團3連的一個排,日軍在空襲後出動一個大隊衝鋒,卻不能打退守軍這個排。

於是又集中炮火摧毀了陣地,僅剩的8名戰士寧死不屈,排長殷惠仁在日軍衝上來的時候引爆了最後一枚手榴彈,與敵寇同歸於盡。

守軍傷亡大半,城內炮兵、工兵和輜重部隊,政工、參謀人員也都上了第一線。

12月1日,五十七師死守著不足300米寬的陣地。

余程萬向戰區發出最後電報:「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

刻大街小巷混戰成一團。職率副師長參謀長死守中央銀行。」

守軍陣地僅剩下師部了。余程萬讓所有醫護、勤雜、炊事和輕傷員投入戰鬥,自己端著衝鋒槍帶領這500人的隊伍打退日軍26次衝鋒。

五十七師已經沒有力量組織大規模的阻擊了,戰士們利用每一堵牆與日軍拼殺,在巷戰中還擊斃了兩個日軍聯隊長。

3日深夜,在師部會議上柴意新團長說服余程萬帶領剩下的部隊突圍,自己願意率50餘人死守常德城,牽制敵人,等待援軍。

隨後余程萬率領另幾位團長及殘部一百餘人(其中有兩名美國記者)向德山方向突圍。

當天恰好狂風大作,烏雲密布。他們在黑夜掩護下來到沅江邊,登上幾艘小木船渡過沅江,並且與援軍取得了聯繫。

凌晨,留守的柴意新團長帶領殘部進入華晶玻璃廠最後陣地,在日軍火力攻擊下他們沖向敵陣拚死肉搏,多次打退敵人的衝鋒。

據點被毀後,柴團長率殘部衝出,突進到府坪街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其他百餘官兵全部傷亡,常德隨之失守。

常德陷落後,許多重傷員寧死不屈,以腳趾扣動扳機自殺殉國。

右為余程萬

由於中美空軍對日軍進行猛烈轟炸和掃射,加之全城已成為一片廢墟,日軍隨後撤離付出重大傷亡的常德城。

陷落5天後中國軍隊重新開進常德時,在廢墟中奇蹟般走出倖存的300多位五十七師官兵,他們望著中央銀行上方重新飄揚的國旗失聲痛哭。

常德保衛戰,虎賁之師以一師之眾抵擋4萬日軍精銳,堅守孤城16天,犧牲八千將士,殺敵萬人。

為贏得常德會戰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他們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

常德人民不會忘記當年在民族危難時刻犧牲的將士們,在市中心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前常有市民自發前往憑弔。

西郊河洑山陣地殘留的碉堡也讓人們得以回顧當年那場慘烈的保衛戰。

一寸山河一寸血,也許如今已經被人們淡忘,但如若沒有這些勇士流過的血,我們便不會成為今日的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白素貞飛行時,為什麼一隻手要往前伸?
16年,一位大唐皇帝,活活被天下人給玩死了!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