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皇上是這樣吃飯的

皇上是這樣吃飯的

新書書目:《皇上吃什麼》

閱讀價值點:皇家飲食、故宮授權第一手資料、皇家菜譜

清宮戲中,皇上「用膳」是最常出現的場景之一。很多人對於和皇家飲食的認識,也是從中建立的,比如皇上常去寵愛的后妃宮中用膳,皇上總是吃山珍海味,毒死皇上的最好辦法是收買御廚……然而,《皇上吃什麼》這本書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與此出入甚大。

皇上一天吃幾頓飯?御膳房裡的廚子都是什麼來頭?影視劇中常見的銀針試毒靠譜嗎……本書從細節著手,詳細講述了清朝皇宮內的飲食制度、花樣菜式、皇室食器、時節食俗,以及不同帝王在飲食上獨特的口味和嗜好等,用故宮授權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和高清大圖,起底清代宮廷飲食生活。

皇上一日只有兩頓正餐,皇后貴妃僅被賞賜一個鮮荔枝

皇上到后妃處吃小廚房或后妃們親手烹飪的美食,這是電視劇中常見的橋段,但這本書的作者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皇上總是一個人吃飯,而且出於安全考慮,每次吃飯的地點也不一定相同。比如,根據乾隆時期內務府檔案記載,乾隆在兩天內曾經換過三個吃飯的地點。與此相似,皇帝睡覺時只有隨侍的太監留在身邊,嬪妃們並不被允許留下。

皇上的正餐稱為「膳」,起初為兩餐制,這是清代典型的北方生活,直到清末時才像南方一樣改為三餐制。不過,不用擔心皇上會因此被餓到,一來「早膳」和「晚膳」時間可以靈活調節,比如「早膳」時間是五點到十一點之間,「晚膳」在十一點到十五點之間。「膳」是相當正式的一頓飯,即使在相對樸素的清早期,乾隆皇帝每次用膳也有菜肴18品,即18個菜,乾隆後期則達到40品以上。此外,皇上可以根據需要吃非正式的飯,稱為「點」。兩餐之外,「點」的次數沒有限制。

菜肴雖然不少,但並不意味著皇上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一些如今看來的尋常食物,皇上本人也只能「嘗嘗鮮」。古代北方吃荔枝特別困難,需要從南方運來,唐代就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雍正皇帝愛吃荔枝,閩浙總督想了一個辦法:把小荔枝樹種在桶里,每年四月開花結果後,便用船將其通過水路運往通州,待抵達京城時,荔枝正好成熟。這種慣例一直延續到乾隆時期。根據清宮的檔案記載,一日,進貢的荔枝樹上有40個荔枝成熟了,乾隆將這些荔枝分配如下:送給皇太后兩個、撫養過他的溫惠皇貴太妃(康熙之妃)和裕貴妃(雍正之妃)每人一個,皇后、貴妃們每人也只有一個。這不禁讓本書的作者感慨:「皇后貴妃們才能分得一個荔枝,我覺得我比皇后幸福。」

清廷的御廚不論出身,不僅有「退休」制,而且可以世襲

到底什麼人才能成為御廚?本書給出的答案是: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廚藝夠好,都有機會。

清廷御膳房中的御廚,既有「從龍入關」的滿族人,也有以前明朝宮廷中的山東廚子,後因乾隆皇帝酷愛蘇州菜,不少做蘇州菜的廚師也進入御膳房,甚至連遊走於市井的小販,只要手藝和運氣足夠好,都有在御膳房佔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

比如,對吃極為講究的乾隆皇帝,一面吃著精緻的蘇州菜,一面對北京街頭流行的豆汁產生了興趣,於是命內務府招募做豆汁水平較高的廚子進宮。再比如,因為慈禧想吃炸糕,民間製作炸糕的高手謝二進宮成了御廚,還有一個小販因為慈禧愛吃芸豆卷而被徵召入宮。不過,這類廚師一般只會做一道菜,而且每年只有一兩次為皇上做菜的機會。

清廷的御廚,不僅有「退休」制,而且可以世襲。在退休的御廚中,乾隆時期的張東官頗有傳奇色彩。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時,蘇州織造為了討乾隆歡心,讓自家廚師張東官等精心準備菜肴,一舉征服了乾隆的味蕾。乾隆回京時,將張東宮帶回,這位蘇州廚師在50歲時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並不斷改良菜式,創造了如今仿膳仍在做的蘇造肉、蘇造肘子等菜品。

乾隆幾乎餐餐要吃張東官做的菜,而且不時有添菜的記錄,甚至下江南時也要其隨行。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時,張東官已經70多歲,腿腳不便,乾隆便賞他騎馬隨行。行至張東官家鄉附近時,乾隆特意讓和珅等傳旨讓張東官不必再隨往杭州,可以退休回家。乾隆對其如此體恤,可見感情深厚。

通常,御廚60多歲時,御膳房會允許其帶一個孩子進來,慢慢傳授技藝。這是保證御膳安全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讓御廚成為可以世襲的職務。

至於御廚們的廚藝,並不像後人所想的那樣全部「一流」,有的廚師終身只會做一道菜,而且,因為每個灶上都有三個人,其中一人打雜、一人配菜、一人掌勺,所以,就像作者所說,有的御廚「廚藝可能還不如你好呢」。

從乾隆的蘇州菜到道光的炒雞蛋,大清國運的盛衰也可見一斑

皇帝們用餐的喜好各不相同:康熙帝王是第一個吃巧克力的皇帝,乾隆一度為豆汁「代言」,道光皇帝時國運不濟,其用餐的簡樸程度令人慨嘆。

「道光當的大概是個假皇帝,自己不吃肉也不讓後宮吃肉,夏天的時候不讓吃西瓜只讓喝水,嫁給他是享受不到榮華富貴的,只能穿打布丁的衣服。除了摳門以外,他愛吃雞蛋也是有名的,最愛吃的就是炒雞蛋。」作者寫道。然而,因為各級官員的層層盤剝,普通百姓家只需要三四個銅板就可以買到的雞蛋,傳說到宮裡價格已高達30兩銀子,所以道光皇帝每年要吃掉上萬兩銀子的雞蛋。吏治的腐敗,讓道光皇帝所提倡的節儉流於形式,而從乾隆精緻的蘇州菜到道光的炒雞蛋,大清國運由盛而衰轉變也可見一斑。

末代皇帝溥儀的食單也很值得玩味。他愛吃剛興起不久的西餐,不僅徵召西餐廚師入宮,還常在宮外的大飯莊點西餐外賣,結果御膳房由此衰敗。

皇帝吃飯,再愛吃也要守這樣一條規矩:吃飯不許過三勺,即使再愛吃的菜也不能連吃三口,以免被別人知道喜好後有針對性地下毒。假如某個皇帝嘴饞實在忍不住,連續吃了三口,太監就會喊一聲「撤」,之後十天半個月內,這道菜就不被允許上桌了。

本書書末附有溥傑妻子記錄下來的30道皇家菜譜,其中不乏銀絲卷、清蒸蓮子、拌菠菜、山藥泥等「接地氣」的菜品。在這本有料又有趣的書中,清宮四季的飲食風物,可一覽無餘。李寧

新書書目:《皇上吃什麼》

閱讀價值點:皇家飲食、故宮授權第一手資料、皇家菜譜

清宮戲中,皇上「用膳」是最常出現的場景之一。很多人對於和皇家飲食的認識,也是從中建立的,比如皇上常去寵愛的后妃宮中用膳,皇上總是吃山珍海味,毒死皇上的最好辦法是收買御廚……然而,《皇上吃什麼》這本書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與此出入甚大。

皇上一天吃幾頓飯?御膳房裡的廚子都是什麼來頭?影視劇中常見的銀針試毒靠譜嗎……本書從細節著手,詳細講述了清朝皇宮內的飲食制度、花樣菜式、皇室食器、時節食俗,以及不同帝王在飲食上獨特的口味和嗜好等,用故宮授權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和高清大圖,起底清代宮廷飲食生活。

皇上一日只有兩頓正餐,皇后貴妃僅被賞賜一個鮮荔枝

皇上到后妃處吃小廚房或后妃們親手烹飪的美食,這是電視劇中常見的橋段,但這本書的作者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皇上總是一個人吃飯,而且出於安全考慮,每次吃飯的地點也不一定相同。比如,根據乾隆時期內務府檔案記載,乾隆在兩天內曾經換過三個吃飯的地點。與此相似,皇帝睡覺時只有隨侍的太監留在身邊,嬪妃們並不被允許留下。

皇上的正餐稱為「膳」,起初為兩餐制,這是清代典型的北方生活,直到清末時才像南方一樣改為三餐制。不過,不用擔心皇上會因此被餓到,一來「早膳」和「晚膳」時間可以靈活調節,比如「早膳」時間是五點到十一點之間,「晚膳」在十一點到十五點之間。「膳」是相當正式的一頓飯,即使在相對樸素的清早期,乾隆皇帝每次用膳也有菜肴18品,即18個菜,乾隆後期則達到40品以上。此外,皇上可以根據需要吃非正式的飯,稱為「點」。兩餐之外,「點」的次數沒有限制。

菜肴雖然不少,但並不意味著皇上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一些如今看來的尋常食物,皇上本人也只能「嘗嘗鮮」。古代北方吃荔枝特別困難,需要從南方運來,唐代就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雍正皇帝愛吃荔枝,閩浙總督想了一個辦法:把小荔枝樹種在桶里,每年四月開花結果後,便用船將其通過水路運往通州,待抵達京城時,荔枝正好成熟。這種慣例一直延續到乾隆時期。根據清宮的檔案記載,一日,進貢的荔枝樹上有40個荔枝成熟了,乾隆將這些荔枝分配如下:送給皇太后兩個、撫養過他的溫惠皇貴太妃(康熙之妃)和裕貴妃(雍正之妃)每人一個,皇后、貴妃們每人也只有一個。這不禁讓本書的作者感慨:「皇后貴妃們才能分得一個荔枝,我覺得我比皇后幸福。」

清廷的御廚不論出身,不僅有「退休」制,而且可以世襲

到底什麼人才能成為御廚?本書給出的答案是: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廚藝夠好,都有機會。

清廷御膳房中的御廚,既有「從龍入關」的滿族人,也有以前明朝宮廷中的山東廚子,後因乾隆皇帝酷愛蘇州菜,不少做蘇州菜的廚師也進入御膳房,甚至連遊走於市井的小販,只要手藝和運氣足夠好,都有在御膳房佔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

比如,對吃極為講究的乾隆皇帝,一面吃著精緻的蘇州菜,一面對北京街頭流行的豆汁產生了興趣,於是命內務府招募做豆汁水平較高的廚子進宮。再比如,因為慈禧想吃炸糕,民間製作炸糕的高手謝二進宮成了御廚,還有一個小販因為慈禧愛吃芸豆卷而被徵召入宮。不過,這類廚師一般只會做一道菜,而且每年只有一兩次為皇上做菜的機會。

清廷的御廚,不僅有「退休」制,而且可以世襲。在退休的御廚中,乾隆時期的張東官頗有傳奇色彩。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時,蘇州織造為了討乾隆歡心,讓自家廚師張東官等精心準備菜肴,一舉征服了乾隆的味蕾。乾隆回京時,將張東宮帶回,這位蘇州廚師在50歲時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並不斷改良菜式,創造了如今仿膳仍在做的蘇造肉、蘇造肘子等菜品。

乾隆幾乎餐餐要吃張東官做的菜,而且不時有添菜的記錄,甚至下江南時也要其隨行。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時,張東官已經70多歲,腿腳不便,乾隆便賞他騎馬隨行。行至張東官家鄉附近時,乾隆特意讓和珅等傳旨讓張東官不必再隨往杭州,可以退休回家。乾隆對其如此體恤,可見感情深厚。

通常,御廚60多歲時,御膳房會允許其帶一個孩子進來,慢慢傳授技藝。這是保證御膳安全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讓御廚成為可以世襲的職務。

至於御廚們的廚藝,並不像後人所想的那樣全部「一流」,有的廚師終身只會做一道菜,而且,因為每個灶上都有三個人,其中一人打雜、一人配菜、一人掌勺,所以,就像作者所說,有的御廚「廚藝可能還不如你好呢」。

從乾隆的蘇州菜到道光的炒雞蛋,大清國運的盛衰也可見一斑

皇帝們用餐的喜好各不相同:康熙帝王是第一個吃巧克力的皇帝,乾隆一度為豆汁「代言」,道光皇帝時國運不濟,其用餐的簡樸程度令人慨嘆。

「道光當的大概是個假皇帝,自己不吃肉也不讓後宮吃肉,夏天的時候不讓吃西瓜只讓喝水,嫁給他是享受不到榮華富貴的,只能穿打布丁的衣服。除了摳門以外,他愛吃雞蛋也是有名的,最愛吃的就是炒雞蛋。」作者寫道。然而,因為各級官員的層層盤剝,普通百姓家只需要三四個銅板就可以買到的雞蛋,傳說到宮裡價格已高達30兩銀子,所以道光皇帝每年要吃掉上萬兩銀子的雞蛋。吏治的腐敗,讓道光皇帝所提倡的節儉流於形式,而從乾隆精緻的蘇州菜到道光的炒雞蛋,大清國運由盛而衰轉變也可見一斑。

末代皇帝溥儀的食單也很值得玩味。他愛吃剛興起不久的西餐,不僅徵召西餐廚師入宮,還常在宮外的大飯莊點西餐外賣,結果御膳房由此衰敗。

皇帝吃飯,再愛吃也要守這樣一條規矩:吃飯不許過三勺,即使再愛吃的菜也不能連吃三口,以免被別人知道喜好後有針對性地下毒。假如某個皇帝嘴饞實在忍不住,連續吃了三口,太監就會喊一聲「撤」,之後十天半個月內,這道菜就不被允許上桌了。

本書書末附有溥傑妻子記錄下來的30道皇家菜譜,其中不乏銀絲卷、清蒸蓮子、拌菠菜、山藥泥等「接地氣」的菜品。在這本有料又有趣的書中,清宮四季的飲食風物,可一覽無餘。李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網 的精彩文章:

天津動物園去年添新丁 三隻「美猴王」狗年亮相
福爾納斯破門絕殺 歷史上首次在伯納烏戰勝皇馬

TAG:天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