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時候平凡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看兒童教育專家是怎麼做到的

小時候平凡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看兒童教育專家是怎麼做到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在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他的特長和不足,因勢利導地幫助他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或許更好。

我去全國各地給家長和孩子做留學講座的時候,每次會場都座無虛席,而且以家長為多。看著台下那一張張寫滿殷切期盼的臉,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什麼叫作「拳拳之心」。講座後接受家長諮詢時,除了正在進行留學準備的家長來和我交流各種問題,也有很多孩子還在上小學甚至幼兒園的父母擠上來,一臉焦急地問:

「我的孩子怎麼著都學習不好,怎麼辦呢?」

「我女兒還在幼兒園識字、數數就趕不上其他小朋友,以後我該做什麼?急人!」

……

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微微一笑:「急什麼呢?孩子現在不夠優秀,將來未必發展得不好……」

一聽這個,家長更急了:「起跑就比人家慢,往後追起來不是更費力?!要是您的女兒也這樣,您試試?!」

言下之意,是我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但我還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月月小時候,真的是個比較普通的孩子,沒看出來她比其他孩子有明顯突出的地方,唯一相對突出一點兒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但她數學很一般,我在前面提到過,她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偷偷看她上課,她算數反應比很多小朋友都慢。這點連她姥姥都忍不住說:「月月這孩子,算數挺慢的。」我雖然一直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但那時候也沒有感到焦慮和慌張:人生是場馬拉松,為什麼要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跑第一?為什麼要孩子的表現在每一個階段都比別人強?

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也沒有必要去要求孩子。

那太累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不是特別擅長,父母著急也沒用。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只是回到現實中往往就被急功近利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給迷惑了。在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他的特長和不足,因勢利導地幫助他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豈不是更好?

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又有才的

月月在耶魯大學有一個同學,也是她非常要好的朋友。這個女孩現在經濟學專業在讀,數學好得難以想像。一樣的考題,班裡大多數同學的分數都在四五十分的時候,她能考98分。在本科時,她的數學水平就可以選修研究生的課程,並且成績遙遙領先。毫無疑問,這就是天賦。這個女孩說,她小時候沒有顯示出什麼過人之處,小學時成績平平,到了初中,不知道為什麼,她的數學一下子就好起來,好像突然開竅了。

當然,這個女孩的天賦是非常突出的,但我想說的是:

世界上什麼樣的孩子都有,某個階段表現平平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好的表現。

看著我女兒長大的一些朋友,現在聊起來,也覺得月月越來越好,小時候並沒有從她身上看出什麼特別優秀的特質,但是後來的發展,確實是一步步越來越好。

我認為這得益於月月始終處於良性、被激發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因為周圍給她提供了始終好的發展環境。不管是我們給她刻意創造的也好,還是她自己的運氣也罷,總之這個環境是有利於激發她的潛質的環境,她有才華的那一面都被非常充分地激發出來,並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揮。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們沒有有能無能、有才無才之分,所有的孩子都毫無例外是有能又有才的。應該在每個學生身上找到他們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力,並開發它、孕育它、培養它,使之充分顯露出來。」

孩子的特長和才能,即便父母不刻意去找,在他成長過程中也會漸漸地顯現出來,只不過花費的時間稍微長一些而已。在此期間,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稍微「平凡」一點兒、稍微「落後」一點兒呢?在一段時間裡,孩子可能不是拔尖的,但他或許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了廣泛的興趣,而這為他以後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放棄並不總是意味著軟弱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能要求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跑第一。

小學以後,月月的數學表現一直都很一般。而我有個同事的孩子,從小就顯示出非常強的計算天分,數學明顯比其他孩子好很多,這是孩子的數學思維天生就好。這讓很多當了父母的同事羨慕得不得了。儘管如此,我也沒有因為自己孩子沒有這樣好的數學思維而著急、沮喪,只是覺得要在以後的教育過程中盡量幫女兒挖掘她的長處,不足的地方盡量補,但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不太拉後腿就可以了。

沒有哪個孩子是萬能的、面面俱到的。我的原則從來都是能幫到孩子的盡量幫——檢查作業、寫作文……我也從來不要求她各個方面都要得第一。英語學不好不成,琴彈不好不成,畫畫不好也不成……這類情況在我們家不會出現。月月學了一段時間電子琴,覺得自己沒有音樂天分,也不是特別喜歡,所以我們果斷終止學琴。切記,要求過高或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喬布斯說過:「放棄並不總是意味著軟弱,有時反而是因為夠堅強,才能捨棄。」把這句話和所有的父母共勉。

本文來源:《柔性的專斷——耶魯女孩成長手記》

這是一本務實的家庭教育圖書,由兩位作者共同撰寫。作者郭力是一位有情懷、有格局的智慧媽媽,歷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助理、學科副總編。在她的引導下,接受傳統教育的女兒被耶魯和普林斯頓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研究生就讀於哈佛大學。作者張玲玲,曾任《心理月刊》專題編輯、新浪網高級編輯,現專職於人物及生命成長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熱水泡腳、穿厚襪子,是你家寶寶的日常嗎?中了的趕緊改!
順產和剖腹產到底哪個更疼?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懂!

TAG:醫知袋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