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國華:馬皇后留給朱元璋幾句「貼心遺言」?

東國華:馬皇后留給朱元璋幾句「貼心遺言」?

原標題:東國華:馬皇后留給朱元璋幾句「貼心遺言」?


日本人把婚姻當作「以退為進的藝術」——柔道。據說,西方人也學會了這一手兒,他們認為,夫妻之間的「柔道」,要多點頭,保持微笑,然後操著娘娘腔告訴對方:「親愛的,你永遠是對的!」古代中國可沒那麼多零碎兒,一個公認的原則,雷打不動,那就是:男人當家,女人聽話:否則,外人笑話你,老婆小瞧你,丈夫休了你!帝王之家,也是這種模式。(下圖:日常生活中的朱元璋與馬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說一不二,他老婆——馬皇后只能察言觀色、敲邊鼓兒。這些看似窩囊的活兒,暗藏著女性的陰柔和弱者的智慧。朱元璋張嘴閉嘴「文德皇后」,唐太宗這個老婆,生前同樣在李世民身邊察言觀色、敲邊鼓兒。《舊唐書》、《新唐書》均有記載:為保魏徵一條命,文德皇后先換上了華麗的朝服,然後,跪在丈夫腳下拍馬屁,拐了幾個彎,才說到正題。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這隻虎,喜怒無常,連身邊的配偶——「母老虎」都提心弔膽,馬皇后自然深諳此道。當朱元璋無限感慨地念叨「蕪蔞豆粥」、「滹沱麥飯」時,她便趁勢玩起了「馬氏柔道」,她意味深長地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


其實,早在朱元璋稱帝之前,馬皇后就開始「打預防針」了。她說:「定天下不以殺人為本。」很難想像,這種「仁政」,居然出自十四世紀中葉的中國婦女之口。當年,說這番話時,朱元璋心悅誠服,頻頻點頭。可是,他披上龍袍,變成老虎之後,就不太一樣了。似乎只有殺人,才能天下澄明。朱元璋是鐵腕皇帝,他篤信鋼刀的力量。


首先,懲治貪官污吏。皇帝明詔:「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真殺呀!貪污白銀60兩,就要剝皮實草,據記載,洪武年間,很多官衙門口,都擺列著一拉溜兒「皮草人」,叫人看著,毛骨悚然。

其次,拿「高幹」開刀。1382年,戶部與地方官員聯手,造假賬貪污巨款。案情敗露之後,相關衙門的一把手,統統被處死;副手,打一百棍子充軍。三年之後,戶部侍郎勾結各司郎中、員外郎,並夥同外地官員,貪污國庫物資,摺合糧食2400萬石,案發後,幾萬名貪官,人頭落地……貪官污吏像野草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晚年朱元璋,無可奈何地慨嘆:「為何貪官如此之多?早晨殺了,晚上又生一撥兒。」


再次,就是屠戮功臣。評書演義的故事,並非完全捕風捉影。朱元璋誅殺功臣宿將,相當不仁義。話又說回來,那些開國元勛和世家子弟,也的確居功自傲、飛揚跋扈,成為不可約束的「政治瘋子」。這幫不看眉眼高低的傢伙,早晚得剷除。


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之名,處決左丞相——胡惟庸。1393年,又殺死開國大將「涼國公」——藍玉。「胡藍」兩案,前後牽扯到四萬「刀頭鬼」,這些人都是明朝的「人才儲備」呀!


皇帝殺紅了眼,連太子朱標都看不下去了,他怯生生地提醒老爹:「陛下誅戮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冷笑,他想惡人做到底,索性把那些帶尖兒、帶刺兒的老傢伙,全部幹掉。等自己百年之後,朱家子孫便可一勞永逸、久享太平了。 (下圖:朱元璋與馬皇后,葬身於南京「明孝陵」。)



歷史和評書是兩回事兒,馬皇后絕非清洗功臣的元兇、智囊;恰恰相反,她對朱元璋大開殺戒也非常痛惜。說過多少回了?「定天下,不以殺人為本。」其中,既包括敵人,也包括自己人。可惜,馬皇后搶不下朱元璋的屠刀她只能伺機「掏虎口」,力氣有限,救一個算一個唄。《明史·后妃列傳》也沒忘記她的活命之恩,書中記錄:「帝前殿決事,或震怒,後伺帝還宮,輒隨事微諫。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明代余繼登的《典故紀聞》,收錄了朱元璋夫婦的一段故事:元朝覆滅之後,府庫里積存的財寶被運到南京,馬皇后笑容可掬,問朱元璋:「陛下,元人的寶貝到手了嗎?」朱元璋答道:「不過是些珍寶財物。」皇后又說:「元朝有那麼多珍寶,為什麼就守不住呢?看來,財物並不稀罕;聖主卻有自已的珍寶。」朱元璋會心一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寶中之寶,莫如人才。」皇后頷首稱是,說:「有些人家,一有錢,就驕橫起來。一通順,就貪圖安逸,最終,都沒有好下場。齊家與治國大同小異,奇技淫巧,可以亡國敗家。珠寶玉器,往往毒害人心。如果得到賢能的人才,早晚納言聽諫、治理天下,這才是最珍貴的東西呀……」朱元璋又不糊塗,自然分得清好賴話。馬皇后的見識,總能讓他回味、沉思。正是因為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長久的默契,馬皇后才敢冒犯君威,在「虎口」里掏人。


比如,搭救宋濂。1380年,胡惟庸案發,宋濂的孫子也被卷了進去。宋濂原是太子朱標的老師,出事兒的時候,他已經回鄉養老去了。朱元璋竟然揪住不放,非把老頭兒抓回來砍了不可。馬皇后暗中埋怨皇帝不厚道。該如何搭救宋濂呢?她緊鎖雙眉,尋思了很久,末了,總算想出個好主意——請朱元璋飯桌上說事兒。


素食、青菜,擺了滿滿一桌子,半點葷腥也沒有。皇帝覺得很蹊蹺,就問:「今天為何吃素啊?」皇后神情黯然地回答:「百姓之家,請個先生教書,都能相敬始終,宋先生多年教導諸位皇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他早就退居故里,哪知道孫子那些賢事?這把年紀,還要被株連處死——可憐呀!我無以為報,只能吃素,替他祈福了……」朱元璋聽了,心裡也不是滋味,他把碗筷一推,拂袖而去。結果,宋濂揀回一條老命,改判流放四川。

還有,那個倒霉的沈萬三。據說,明朝定都南京之後,便大修新都。「石頭城」本來就基礎雄厚,這回更要大興土木,尤其是城牆,築得銅幫鐵底。方圓長達一百里,上面可以並排跑開四輛馬車。這項工程,資金缺口很大,朱元璋開始睡不著覺了。正在精打細算呢,有個「冤大頭」主動登門,他就是江南巨富——沈萬三。這個土財主自告奮勇,主動承諾贊助三成經費。他先掏了白銀一萬三千兩,工程超支,又追加一萬三千兩。本來,可以就此打住,挺好;姓沈的又提出犒賞軍隊。這一下,朱元璋惱了,暗動殺機。他認為,一個大耳朵老百姓,富可敵國,簡直是不祥之兆。正要殺人,馬皇后又出面了,她溫婉地勸慰道:「這種不祥之民,根本用不著陛下動手,上天自會替您懲罰他。再說,刑罰是為了懲辦不法之徒,並不是追究什麼不祥之兆。」朱元璋總算點了頭,沈萬三死中得活,流放雲南。 (下圖:康熙皇帝稱讚大明朝政——「治隆唐宋」。)



對於馬皇后申明大義、寬厚包容的品性,歷史已經打出了一個高分。不但《明史》中的「慧行義舉」筆筆在案,就連稗官野史也採取了尊敬和頌揚的口吻。明朝人鄭瑄在《昨非庵日纂》里說了馬皇后許多好話。這個彌留的女人,成為當時宮廷御醫們感恩戴德的「活菩薩」。她是個寬厚仁義的病人,時時處處替別人想到前邊,做到前邊。馬皇后一個明智的舉動,避免了多少冤獄。否則,以朱元璋的虎狼本性,絕不亞於當年曹操誅殺華佗。那樣,馬皇后跟前的當值御醫,一個也活不了。故事是這樣的:


馬皇后病劇,不肯服藥。上強之,終不肯,曰:『死生有命,雖扁鵲何益?吾服藥而不瘳,陛下寧不以愛妾之故而殺此諸醫乎?不忍其無罪而就死地也。』上曰:『第服之,縱萬一無效,吾當為汝貸之耳。』後終不服藥而崩。」

可憐那些老中醫,切得准別人的脈,卻看不了自己的病。不但出皇差有性命之憂,做赤腳醫生也不可能遠禍全身。內廷御醫,腦袋掖在褲腰帶上,皇帝一怒,就可能宰了他們。馬皇后清楚這一點,她不肯連累無辜,便固執地拒絕治療。這等於替御醫們最後擋了一箭——真是「菩薩心腸」!


朱元璋淚汪汪地守著彌留的妻子,死亡正一步一步地逼近……馬皇后睜開疲倦的雙眼,望著即將永別的丈夫,最後再說點兒什麼吧——「 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朱元璋使勁兒點頭,一字一句,聽得仔仔細細。夫妻一場,沒過幾天好光景。如今,日子好過了,她卻再也無力相伴了。


《明史·后妃列傳》最後交待:「 (洪武十五年八月)崩,年五十一。帝慟哭,遂不復立後。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謚曰孝慈皇后。」 (下圖:朱元璋主宰的政治、軍事事件。)




一切都結束了。那些思念馬皇后的人,還在哽咽作歌:「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或許,她在高高的天上,能找到久違的父母,能看見牽掛的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時刻 的精彩文章:

東國華說歷史:為了長臉而弄丟腦袋的明朝太監

TAG:上海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