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CEO財富俱樂部俄羅斯考察之旅-聖彼得堡

全球CEO財富俱樂部俄羅斯考察之旅-聖彼得堡

彼得堡,這座建於1703年芬蘭灣最深處沼澤地上的城市,從建築風格到自然景觀,無不彰顯著彼得一世的野心。300年來城市的名字幾經變更:列寧格勒、彼得格勒、聖彼得堡;它的命運也是起伏不定,經歷了白色恐怖,在900天的圍城中屹立,見證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其光芒從未被炮火或鮮血所掩蓋,保護和重建後的它依然是「開放的,融合的,多情的」。

1月26日-29日,俱樂部會長葉宏獻、常務副會長、副會長考察團一行來到聖彼得堡,參觀了有著「不到三大宮,枉去彼得堡」傳說的冬宮、夏宮和具有俄羅斯特色風格的教堂等景點,在俄羅斯經典古老的劇院,欣賞經典芭蕾舞劇目,感受藝術魅力。

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俄羅斯芭蕾

來到俄羅斯,一定要看芭蕾,芭蕾舞是俄羅斯的國粹,在俄羅斯可以觀賞到高品質的芭蕾舞表演,芭蕾雖然不起源於俄羅斯,但絕對在俄羅斯發揚光大。在聖彼得堡的古老的劇院,欣賞經典芭蕾舞劇目,感受藝術魅力。

歐陸風情的建築瑰寶

冬宮

冬宮音譯為艾爾米塔什,原為俄國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後闢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的一部分。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

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冬宮的珍藏數量浩瀚,若想走完博物館約400間開放的展廳,行程約計22公里之長,如果在每副畫作前停留5分鐘,則需要20年時間。

恰好導遊是在這邊學習油畫的博士生,雖然時間匆忙,但在她的講解下沒有遺漏館內的珍品,世界留傳至今的達芬奇的油畫總計不過十幅,《戴花的聖母》和《聖母麗達》就陳列在這裡。拉斐爾的《科涅斯塔比勒聖母》和《聖家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品《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都是該館的珍品。

>

夏宮

夏宮位於聖彼得堡西南約30公里處,面向芬蘭灣,由美麗的噴泉、公園、宮殿組成。1704年,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前蘇聯時代,夏宮被稱作「彼得宮」,意即「彼得大帝的宮殿」,今天這一名稱仍在使用之中。

大瀑布是夏宮最具動感的景觀,由140座噴泉組成,一部分由彼得大帝親自設計並督促建造。當然輝煌的還是大宮殿前面的巨型噴泉,位於中間的參孫雕像初建於1734年,為了紀念對瑞典戰爭勝利25年;現在人們見到的是1802年重建的。泉水自參孫前面的獅子口(獅子是瑞典象徵,因為其國徽中有獅子)中噴出,有20多米高。

最輝煌的還是大宮殿位置的本身,居中的水道延綿2公里左右,水勢自上花園流淌至此在下花園的噴泉上演輝煌一刻後,義無反顧匯入汪洋的芬蘭灣。

彼得堡羅要塞

彼得堡羅要塞與聖彼得堡同齡。彼得堡羅要塞的建設使役了大量的瑞典俘虜及農奴,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耗時約半年才完成了木造要塞的工程。至1906年,為使要塞得到進一步加固,開始修築石牆。

聖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彼得堡羅要塞是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創造的。彼得大帝親自為它選擇了一處易於防禦的地點,親自監督建造工作。後幾經擴建,建成這座六稜體的古堡。古堡的牆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但是作為要塞它並未取得實際效果,反而成為收監政治犯的監獄,可以說它是背負著俄羅斯沉重歷史陰影的一個要塞。

斯莫爾尼宮建築群

斯莫爾尼宮,目前是聖彼得堡大學社會系和國際關係系的分校區。斯莫爾尼宮整個建築群的外牆都是藍白相間色彩明亮的巴洛克風格,窗口裝飾有天使頭像;周邊翼樓高低整齊的兩層建築還有適時突起的圓塔,襯得中心大教堂更顯高大;教堂本體向上收縮的和諧比例,營造出高高在上的金白相間洋蔥頭有欲翱翔的感覺。雅哉,美麗的斯莫爾尼宮!

聖彼得堡--教堂

聖彼得堡的早上,9:30天都還沒有亮,大家在晨曦中參觀教堂,靜謐中除了遊客只有虔誠的教徒了。一個聖彼得堡就有一百多座教堂,除了這些知名的已經成為熱門景點的教堂,一路隨處可見各種教堂。

伊薩基耶夫教堂

它當年是俄羅斯首都的主教大教堂。建築非常宏偉,氣勢磅礴,外面的圓柱設計十分獨特,在涅瓦河岸能看到這座金頂的大教堂,與聖彼得堡市區融為一體。

喀山教堂

喀山大教堂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專為存放俄羅斯東正教的重要聖物—喀山上帝之母聖像而建造,並因此而得名,由安德烈·沃羅尼欣設計,建於1801至1811年,它的建築風格受到羅馬聖彼得教堂的影響,外貌具有典型的18、19世紀帝國建築特徵。教堂最顯著的地方在於它的一個呈半圓形的柱廊,這些石柱一路延伸到涅瓦大街上,掩映著背後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

喀山教堂

尼古拉教堂

淡藍色的牆面和白色的圓柱,以及金色的穹頂閃耀著迷人的光芒,這是俄羅斯斯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今天依然很活躍。這裡所祭祀的聖尼古拉被認為是航海者的守護神。因此,這座教堂也被稱為「大海的教堂」。

尼古拉教堂

青銅騎士像

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矗立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十二月黨人廣場中央,也叫彼得大帝紀念碑。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敘事詩中將這座紀念碑稱為「青銅騎士」,從此以後,「青銅騎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紀念碑的代名詞。

這座雕像高達5米,重20噸。彼得大帝騎在騰越的駿馬上,鬥志昂揚、神情堅定,馬後蹄踩著一條毒蛇,象徵打敗了敵人。

銅像底座的天然巨石,當年在芬蘭被發現,葉卡捷琳娜二世懸賞七千盧布,讓數百名農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澤,運輸時沿著一條專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被拉到芬蘭灣,最後用木排從水路被運到這個廣場上,可謂來之不易。

彼得大帝,是後世對彼得一世的尊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在位期間對俄國推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CEO財富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CEO財富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