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馬爾地夫再陷政治動蕩,兄弟反目只是原因之一

馬爾地夫再陷政治動蕩,兄弟反目只是原因之一

北京時間6日,中國外交部一則「近期暫勿前往馬爾地夫,如有行程建議取消」的提醒在朋友圈、微博散播開來。這個旅遊勝地本是多數人節假日的首選,但是一年一度的政變總讓人無法安心。此次政治動蕩是總統阿卜杜拉·亞明(Abdulla Yameen)和馬爾地夫最高法院僵持不下的結果,亞明上任以來經歷了兄弟反目、暗殺危機,還面對著言論自由、對反對派的拘留、司法獨立等問題。

馬爾地夫怎麼了?

馬爾地夫的這場政治風波始於2月1日,該國最高法院裁決要求總統亞明釋放前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在內的9名反對派領導人,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些反對派人士在2015年被判處13年監禁。4日,最高法院宣稱因總統拒絕釋放反對派人士,將對其進行彈劾。與此同時,反對派支持者走上街頭遊行,並與執法警察發生衝突。隨後,總統亞明在5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將持續15天。同時,他給予執法部門極大的權力,包括逮捕、搜查、扣押財產和限制集會自由,並中止了部分憲法。

加堯姆被捕。

幾個小時之後,當地時間6日,在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全副武裝的軍隊包圍了最高法院,特警隊逮捕了前總統、反對派領導人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oom)和2名法官,加堯姆的罪名為「蓄意推翻政府」。被捕後,加堯姆通過個人推特發布視頻,稱對其的逮捕行為毫無道理,並呼籲支持者堅定信心。軍方領袖哈邁德?希亞姆(Ahmed Shiyam)已公開態支持亞明,稱「軍方不會令馬爾地夫陷入危機,也不會執行不符合憲法的命令」。當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該國的安全部隊,想知道在加堯姆被逮捕後會發生什麼,眾人還擔心在緊急狀態下該國還會爆發街頭抗議。

納希德。

在全球範圍內,已有多方對此事件表態納希德稱政府的行為明目張胆地違法,並表示這相當於一場政變,他對BBC表示「馬爾地夫人民已經受夠了這種非法政權,亞明應當立即辭職。」此外,他還向印度求助,希望印度能派遣由軍隊支持的特使對釋放反對派人士進行談判,1988年馬爾地夫發生政變時印度便對其進行了軍事干預。納希德還希望美國能夠阻止亞明政府的金融交易,而美國對此表示「馬爾地夫政府和軍方必須尊重法治、言論自由和民主制度」。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對此表示「深切擔憂」,呼籲總統解除緊急狀態。

最大的惡意來自「最親愛的兄弟」

亞明自2013年執政以來與形形色色的人發生過衝突,2015年亞明所乘遊艇發生爆炸事故,所幸他並未受傷。從副總統阿迪布策劃對其的暗殺開始,亞明開除過2名副總統、一名國防部長,軍政高層都曾經歷過大換血。2016年,在亞明的執政期內馬爾地夫退出了英聯邦,因為該機構質疑馬爾地夫在提升法治和民主方面缺乏進步。在此之前,人權組織CHRI指出馬爾地夫政府限制人民基本權利,對反對派領導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迫害,並濫用國家機構來限制、鎮壓和懲罰不同政見者。2016年10月,半島電視台的一部紀錄片指出亞明和其他高級政府官員涉嫌洗錢等罪行,儘管他們否認了一系列指控。

馬爾地夫現任總統亞明。

其實,亞明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將他最大的對手指向了他口中的「最親愛的兄弟」——加堯姆。現年80歲的加堯姆是亞明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從1978年開始統治了馬爾地夫30餘年,先後共連任了5次。2011年,加堯姆建立了馬爾地夫進步黨(PPM)。(在加堯姆執政期間,建立政黨實際上是被禁止的,此時系納希德任期。)2013年該黨提名亞明為總統候選人,儘管加堯姆當時為黨首。直到2016年6月,這兩兄弟的關係都還不錯。然而,一項法案為他們的關係帶來轉折,當時亞明政府提出法案允許政府在無競標的情況下將該國島嶼發展為度假勝地,加堯姆提出反對,事端便由此而起。加堯姆的兒子投出反對票後被逐出PPM,同一天加堯姆的女兒鄧亞?穆恩(Dunya Maumoon)辭去了外交部長職務。隨後,加堯姆宣布2018年將不會支持亞明參選總統,隨著加堯姆與反對派結成聯盟,兩人之間的裂縫越來越深

最直接的問題是經濟損失

作為風暴中心的人物,亞明在3日便公開提及最高法院在1日作出的裁決,他表示「沒有想到」最高法院會作出這項裁定。並稱將確保以不給民眾添麻煩的方式遵守最高裁定,會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一如他在2015年一次演講中所說:「我們沒有要求他們停止任何街頭示威和政治活動,我們沒有要求他們終結政治理念,我們毫無條件地接受了你們的不滿。」

當天,他也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表示,如果反對派想測驗「誰更受民眾歡迎」,他願意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但新華社的報道顯示,亞明及其政黨的支持率僅為20%。2016年獲得英國庇護的前總統納希德不會放過這次參選機會,最高法院的裁決剛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納希德返回馬爾達夫的「戰場」。納希德在2008年成為該國首位民主選舉的總統,由於他迫切要求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他迅速成為國際名人。但2012年2月,他在反政府的抗議下辭職。其背後民主政治的不成熟與經濟問題凸顯,馬爾地夫人民也越來越「擅於」參與各種集會。

這場政治動蕩最直接的受害方還是馬爾地夫的旅遊業,對於遊客來說,馬爾地夫的美令人陶醉。光是2017年,馬爾地夫就接待了共計140萬遊客。馬爾地夫對旅遊業傾注的努力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但每年的政治動蕩都會令其旅遊業蒙塵。2015年的一則報道指出,馬爾地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該國的空置率達到了7成。由此可以預測出,此次危機將會給這個依賴於旅遊業的國家帶來怎樣的經濟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示威遊行頻發,突尼西亞模式下的民生問題終暴露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