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275年中出過114個狀元,江蘇最多獨佔49名,您的家鄉排第幾

清朝275年中出過114個狀元,江蘇最多獨佔49名,您的家鄉排第幾

唐代 科考畫像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始於隋朝,成熟於北宋。直到清末的這一千多年中,一直是封建王朝選撥官員、人才最主要的的手段。普通學子一生苦讀就是為了能在科考中金榜題名從而踏入仕途。但科舉高中並非易事,更多的人只是陪跑者,有多少人讀書人從翩翩少年考到頭髮花白也都未能考取半寸功名。

明、清 科舉進階表

到了清朝,科舉制度已經日漸完備,無論是地方上的考秀才、舉人,還是到北京考進士,那時候都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分段考試的次序非常分明。

學子們在進入正式的科考道路之前會有一個資格考試,稱之為童試,合格者稱為童生。童生試通過後則可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或者自我進修,學成之後再考成的話,就成為秀才或稱生員。而這秀才是功名的起點,多少人一輩子也就只是個秀才而已。

清朝科考 畫像

再之後的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

鄉試是在本省省城貢院內考,每三年舉行一次,只有秀才方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舉人,考得第一名的稱為解元。

會試是由禮部組織,一般在鄉試後第二年的三月舉行,考中者統為貢士,第一名則稱為會元。

殿試就是到北京,由皇帝或者欽差直接主持考試並欽點,一般在會試同年四月舉行。考中者均稱進士,第一到三名,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如果有人鄉試得了第一名「解元」、會試得了第一名「會元」、最終殿試第一名又得了「狀元」,那就叫「連中三元」。

另外,通過以上制度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故事中所說的窮秀才進京趕考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進京趕考最起碼是去會試,前提還是你住的地方得是直隸,也就是北京區域。如果是直隸以外的,進京趕考的人都已經是舉人了,在古代舉人可已經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了,在家鄉所受的待遇已經很高了。

生員們在考試

清朝從順治帝時有科考開始,到1905清廷維新、科舉制度被廢除這200多年裡,歷屆的殿試中一共出現過114位狀元,按照人數多少排列,他們的籍貫分別是,江蘇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東6人;直隸、廣西各4人;八旗、江西、湖北、廣東各3人;湖南、貴州各2人;河南、陝西、四川、各1人;山西、新疆、台灣、雲南、甘肅0人。

會試和殿試經常會長達幾天,考生們會被分別單獨隔開答卷

這樣看來,江浙地區總計佔了一半以上的狀元名額,這說明當時的江南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文教事業果然是大大領先於其他各省。

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縱橫 的精彩文章:

殺貪官,朱元璋和雍正的手法貌似相似,但是效果卻不盡相同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每天就吃3升米後,為何斷定「其將死矣」

TAG:今古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