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艱難時刻:量產難解研發遇阻 模式獨特性消亡

特斯拉艱難時刻:量產難解研發遇阻 模式獨特性消亡

特斯拉的艱難時刻:量產難解,研發遇阻,模式獨特性消亡

俞立嚴

2018年2月6日,世界現役最強大的重型運載火箭「獵鷹重型」(FalconHeavy)計劃首次試飛,其此番太空之行的任務之一就是將SpaceX創始人同時也是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Musk)的私人座駕Roadster跑車送入太空。在特斯拉Roadster即將遨遊太空之際,特斯拉這家僅15年歷史其市值已趕超福特汽車的明星汽車公司在2018年伊始卻遭遇了來自新能源部件生產、自動駕駛等各方面的質疑甚至激烈批評。

一方面,量產難題困擾著特斯拉的發展,如今「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況始終難以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全球車企的電氣化改革使得特斯拉模式的獨特性不復存在,競爭格局變化。更為嚴峻的是,其新能源車電池產能不足、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利等因素,使特斯拉的未來也變得迷霧重重。

野蠻生長遭受四面質疑

「特斯拉的車很有科技感,接下來特斯拉的新超跑我會關注。」中國浙江台州的范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二十多歲的范先生已經擁有一輛特斯拉ModelS。

在特斯拉的重要海外市場中國,最新顯示的銷售成績頗為不錯。剛剛過去的2017年,具體到品牌來看,中國的進口純電動車市場仍然由特斯拉牢牢「把持」,2017年全年批售16727輛,同比增長43%。

而隨著第四季度銷量的揭曉,2017年的全球銷量對於特斯拉這一電動汽車製造商而言,也是創紀錄的一年。特斯拉在2017年交付量約為103000輛,其中據估計大約有49%的車輛流向美國。而截至目前,ModelS/X/3全球銷量已接近287000輛,其中大約160000輛(約56%)在美國市場出售。

與銷售火熱相伴的是資本市場對特斯拉認可。2017年年中,特斯拉(TSLA)市值首次超過福特(F),並已接近通用汽車(GM)。而身為特斯拉CEO的馬斯克更是在2018年1月23日公開新的長期股權激勵計劃並立下「軍令狀」,「除非特斯拉在今後10年實現宏偉財務目標,否則我自己不會獲取報酬。」馬斯克說。

豪言壯語說出的同時,馬斯克為特斯拉定下高達65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特斯拉現在的市值是剛過600億美元,可以參照的是,現在市值已經超過6500億美元的美國企業僅有三家,分別是蘋果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公司。

野村證券提供給第一財經記者的最新研報指出,在完成12期的期權激勵要求後,馬斯克可以選擇股票期權,這相當於特斯拉當前未發行股票的1%,而如果沒有實現激勵的要求,那麼馬斯克將不會得到任何補償,沒有薪水,沒有現金獎金,也不會有通過時間推移獲得的股權。「預計這一消息將緩解人們的擔憂。」野村證券的研報指出。

但事實上,在銷售凱歌高奏的同時,野蠻生長的特斯拉正遭受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多的擔憂和質疑。大眾中國總裁海茲曼(JochemHeizmann)在2017年12月接受採訪時雖然對第一財經記者紳士地表示尊敬特斯拉在新領域中的摸索和探索,但是對特斯拉的盈利等卻表達了保留態度,「特斯拉賺錢了嗎?」海茲曼對第一財經記者反問。

而在此前兩個月大眾集團汽車首席執行官穆勒(MatthiasMuller)的評價則要直接得多,「如果我獲得的消息準確的話,特斯拉每季度都會燒掉數百萬美元,而且它還隨意解僱員工。社會責任在哪裡?」穆勒說。

事實上,特斯拉於2010年上市,但至今實現盈利的只有兩個季度,一次是2013年第一季度,一次是2016年第三季度。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撇開盈利等非議,此前助力特斯拉成功也是特斯拉最引領汽車新技術潮流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和自動駕駛技術這關鍵的兩點最近也備受質疑。根據特斯拉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銷售和生產業績報告,其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3車型,遠低於此前預設的9月份「超1500輛」的目標。

毀譽參半的特斯拉似乎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證網 的精彩文章:

全球股市已18個月最大回調不超過5% 狂歡還能持續多久?
由於性能和質量原因 蘋果或推遲發布iOS新特性

TAG:中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