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解美國亞裔學生自殺之痛?

誰解美國亞裔學生自殺之痛?

【美國亞裔新聞局(AANB)報道】據統計研究,亞裔美國大學生自殺幾率是其他人的1.6倍,但他們尋求專業心理治療的幾率卻少於其他人3倍。有24%的學生曾在學校里有過想要自殺的念頭,亞裔學生在其中占的比例更高。

我們不禁會心存疑問,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從出生起就成長在美國的社會校園裡。一口流暢自如的英文,些許誇張的表情動作,除了長著一副亞洲面孔,其他方面似乎與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相差無幾。

「雙語優勢」,「在兩個文化背景的交融下長大」,我們總愛為這個群體貼上帶著羨慕與好奇的標籤。

誰可知,他們的心中也許正藏著那不為人知、壓抑已久的痛苦與傾訴,等待人們去探知,理解。

2014年,在哈佛大學就讀經濟本科的亞裔學生,在波士頓跳樓自殺。

2015年,一位年輕優秀、曾獲總統學者獎的哈佛大學亞裔學生唐章浩(Luke Tang),突然自殺身亡。

除此之外,在耶魯,麻省理工等美國高校,均傳出亞裔學生自殺的新聞。

「自由」「派對」「微笑」,是美國社會校園的特徵,成長在其中的亞裔學生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心理壓力?

不久前,planamag.com刊發了一篇哈佛華裔學生George Qiao的文章《美國亞裔學生為何要自殺》,他用冷靜的筆觸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當我告訴他們我在大學一年級時遭受的心理壓迫時,我看到了我父母臉上的驚訝和內疚的表情。他們一直在談論盧克(編註:盧克即是2015年在哈佛大學自殺的華裔學生唐章浩),他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做。我埋怨他們沒有注意到我在高中時的掙扎,並批評他們的英語水平,我認為這是我們談話困難的根本原因。」

「我希望他們看到我心中的憎恨,並理解這是他們未能真正融入美國的原因。他們對盧克的無知,就恰恰反映了他們對他們兒子的無知,所以我費儘力氣告訴他們浙西,直到我嗓子沙啞為止。」

「我不知道我對父母的期望是什麼。我母親離開了房間,我父親看上去很生氣,但什麼也沒說。我說出了心裡話,卻使得我們一周都沒有交流。」

George Qiao在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一部分或許應該歸咎於父母,原生家庭對他們情感方面薄弱的關注度,以及個人感受的忽略。

George Qiao提到了去年春天參加的哈佛大學會議,數以百計的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擠滿了會議室。家長談如何支持他們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度過從高中走進大學。當家長們被告知,自己對於孩子某方面的教育是失敗的時候,他們的臉上都寫滿驚訝與內疚。主講人向大家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家長肯努力改變自己的方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能克服。

那麼,對於家長,尤其是亞裔家長,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變呢?

亞洲父母在撫養孩子時,往往他們的學業成就方面有著更高要求,卻對他們內心的壓力和真正的夢想與渴望一無所知。很多亞洲的學校和家庭,無不傳遞共同的理念:努力工作,抑制情緒,提高自我控制力。

然而,過多的自我抑制,淹沒了真實情感。作為一個人,如果無法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把握自我的命運,是難以從內心深處獲得幸福感的。

亞裔孩子們大部分都在高中時期經歷過精神壓迫,從而導致到了大學之後,既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也不再會在可以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天空里,開朗自由地翱翔;很難與父母敞開心扉,分享心裡的想法,甚至變成了一種長久的障礙。壓力無限侵蝕著承受能力,焦慮、抑鬱慢慢積累成了自殺的想法。

在亞裔母親蔡美兒(Amy Chua)對《虎媽戰歌》這本書的回應中,透露出絕大部分亞裔父母心中的觀點: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與認知來決定他們的未來,好的教育必須是嚴格和有威信的,艱苦學習工作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沒有樂趣。

亞裔國家多如牛毛的育兒書籍都表達了這一觀點。對於《虎媽戰歌》,有積極的回應宣稱,非亞裔父母應該採納蔡美兒的建議;但也有很多負面評論譴責,這種教育法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傷害。此外,不少亞裔父母少有向美國父母學習的意識,美國父母尊重孩子的思想,善於給予鼓勵,培養愛好運動等等,這些優點無可厚非是值得學習的。

當我們在反思父母家庭教育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反思社會和自身因素呢?在美國這個多種族文化交融的國家,亞裔學生過高的自殺率,或許不該全部歸咎於父母和原生家庭。種族歧視、仇外在美國不是少數事件。

對於亞裔有著「刻板印象」的人,會把亞裔家庭與「強勢」「死板」等字眼聯繫起來。亞裔孩子在人們這樣刻板的印象中長大,不免會責怪自己的原生家庭,認為他們就是不好的。而心理治療師也常常把亞裔美國人的壓力歸責到家庭方面,有意無意間地認為亞裔家庭就是不夠人道、過度嚴厲的。

為何要因為社會對於自己種族的「刻板印象」,而去責怪父母和家庭呢?對於自身的不認同,沒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或許才是亞裔美國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在美國,亞裔是少數族裔,亞裔孩子免不了在特殊眼光中成長。正是因為這樣,自我認同才尤為重要。無論是否認同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自信都是首要的,否則等自己有了下一代,難免會惡性循環,原地踏步。

只有新一代亞裔慢慢開始改變,認同自我,使自己強大起來,這個種族才會更有地位,自信起來。相信通過幾代的努力,美國社會對於亞裔的「刻板印象」也會得到改善,「自殺率高」「家庭問題」等標籤也不再貼在亞裔美國學生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亞裔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美國亞裔資訊 |